首页 理论教育 螺旋板式热交换器中换热系数和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

螺旋板式热交换器中换热系数和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

更新时间:2025-01-0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1)换热系数α的计算要求解对流换热系数α,必须确定螺旋板式热交换器流道中达到湍流时的临界雷诺数Rec。图3.4 凝结换热系数计算曲线如果用于冷凝时为卧式安装,凝结换热系数的计算可参阅参考文献[18]。2)传热系数K的计算螺旋板式热交换器的传热板片很薄,在计算传热系数时可不考虑传热板内外侧面积的影响,因而,传热系数K的计算式为式中 Ri——板片内、外侧垢层热阻,m2·℃/W。

1)换热系数α的计算

要求解对流换热系数α,必须确定螺旋板式热交换器流道中达到湍流时的临界雷诺数Rec。鉴于通道的弯曲率、通道内定距柱的数量及排列会对Rec产生很大影响,很难确定准确的Rec,给正确计算α值带来一定的困难。根据国内一些单位对一些公式的使用和测试结果的比较,认为Rec=6000较为合理。我们推荐下列公式供读者计算α时选用。

(1)湍流时(Re>6000)

式中 m(指数)——流体被加热时,m=0.4;流体被冷却时,m=0.3;

de——当量直径,m;

He——螺旋板有效宽度,m;

b——通道间距,m;

Dm——螺旋通道平均直径,m;

D——螺旋体的外直径,m;

d——螺旋体的内直径,m;

λ——流体的导热系数,W/(m2·℃)。

我国工程计算中,对于液体螺旋流最常运用的公式为

式中指数n,当液体被加热时取0.4;被冷却时取0.3。

(2)层流时(Re<2000)

式中 lt——螺旋通道长,m;

M——质量流速,kg/(m2·s)。

(3)过渡流至湍流(Re>1000)

当Re>30000时,式中的影响可忽略。

(4)蒸汽冷凝时

螺旋板式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通常都为立式安装,故凝结换热系数在Re=4Γ/μl<2100范围内可按努塞尔理论公式的实验修正式计算:

式中 Γ——单位通道长的凝液量,kg/(s·m),Γ=M/2lt

M——质量流率,kg/s;

ρl——凝液密度,kg/m3

λl——凝液导热系数,W/(m·℃);

μl——凝液动力黏度,kg/(s·m)。

当4Γ/μl>2100时,可用图3.4来求取凝结换热系数。

图3.4 凝结换热系数计算曲线

如果用于冷凝时为卧式安装,凝结换热系数的计算可参阅参考文献[18]。

(5)蒸汽冷凝-冷却时

当螺旋板式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工作时,常会发生凝液过冷的情况,使其实际成为一台冷凝冷却器。过冷段的换热系数可用下式计算:

该式适用于Re1<2100时。

(6)沸腾传热时

核态沸腾时,沸腾换热系数用下式计算:

式中 Cs——传热表面状态系数,传热板用铜或铁时,Cs=1.0;用不锈钢板时,Cs=0.7;

σ——沸腾液体的表面张力,N/m。

2)传热系数K的计算

螺旋板式热交换器的传热板片很薄,在计算传热系数时可不考虑传热板内外侧面积的影响,因而,传热系数K的计算式为

式中 Ri——板片内、外侧垢层热阻,m2·℃/W。

3)流体压降的计算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总阻力可分解为三部分:弯曲通道的阻力,定距柱的影响及进出口的局部阻力,故总的压降对于介质为液体时可相应的表达为如下式的三部分之和,即

式中,ns——定距柱密度,个/m2。该式的适用范围为Re=5000~44000,ns=116~232。

对于蒸汽,轴向流动冷凝时,可用下式计算其压降:

式中,G——流体的质量流速,kg/(m2·s)。

蒸汽螺旋向流动冷凝时,压降的计算式为

4)换热面积及螺旋通道几何尺寸的计算

(1)螺旋体的绘制

按标准选定通道宽及板厚(宜先进行强度计算),即可确定节距。设两流体的通道宽不等(两侧通道宽度相等只是它的特例),分别为b1、b2,板厚均为δ,则节距分别为t1=b1+δ和t2=b2+δ。卷辊直径由卷制螺旋板的卷床设备所决定,对不等通道而言,半卷辊的直径分别为d1、d2,则中心隔板宽B=d1-b1+δ=d2-b2+δ。

以中心隔板为基本零件画水平及垂直中心线,确定中心点。在中心点的垂直中心线上、下分别取离中心点距离为t2/2、t1/2的两个圆心。先以下圆心为中心,以r1等于d1/2和(d1/2+δ)为半径,画出壁厚为δ的第一圈的左半圆。再以上圆心为中心,以[r1+(t1+t2)/2]及[r1+(t1+t2)/2+δ]为半径,画出壁厚为δ的右半圆。接着又以下圆心为中心,以[r1+(t1+t2)]及[r1+(t1+t2)+δ]为半径,画第二圈的左半圆。如此交替地取圆心,每半圈的圆半径增量均为(t1+t2)/2及[(t1+t2)/2+δ],直画至到达外直径D为止。依此类推,另一块螺旋板也是同样画法,所不同的仅是以r2=d2/2代替r1,由此最终就构成了通道宽为b1、b2,壁厚为δ的螺旋体。

(2)螺旋板长度计算[17]

在图3.5中的垂直中心线上将螺旋体左右分开,分别计算半圆周长后再相加,并设c=(b1+b2+2δ)。

①中心线左侧

基准半圆直径为d1、半径为r1,并按螺旋板中径计算。设内侧螺旋圈数为n,则内侧螺旋板的长度li,l

图3.5 不等通道螺旋体

外侧螺旋板长度lo,l

②中心线右侧

基准半圆直径为d2、半径为r2,长度仍按螺旋板中径计算。

外侧螺旋板的最外圈数为N=n+1,故外侧螺旋板长度lo,r

内侧螺旋板长度li,r

③内侧螺旋板总长度li

④外侧螺旋板总长度lo

lo=lo,l+lo,r(www.xing528.com)

因N=(n+1),整理后得

⑤外侧螺旋板有效长度lo,e

当无外壳时,外侧螺旋板最外圈不能完全起到传热作用,所以

如以直径较小的基准半圆(即d1)起始的螺旋板作为螺旋板式热交换器的外侧板,则可得到与上式相同形式的计算式。

(3)螺旋体的有效圈数ne

可由式(3.12)求得。变换式(3.12)为

(4)螺旋体的最大外径D

当以d2为基准半圆直径绕出的螺旋板作为外侧板时,螺旋板热交换器的最大外径为

当以d1为基准半圆直径绕出的螺旋板作为外侧板时,则

实际上,每块螺旋板的有效长度le应根据传热要求计算得到:

式中 F——传热面积,m2

He——螺旋板有效宽度,m。

将由上式求得的le作为内侧螺旋板的总长度li代入式(3.15)中,可求得相应的ne,再将ne取为稍大的半数或整数(如,求得ne=10.36,取ne=10.5;如ne=13.65,取ne=14),就得到内侧螺旋板的实际圈数。再由式(3.12)求得与此圈数相应的内侧螺旋板的实际下料尺寸。对于外侧螺旋板,可由式(3.13)求得相应的实际下料尺寸。

下面给出一设计计算示例。

[例3.1] 试设计一台螺旋板式热交换器,将质量流量3000kg/h的煤油从冷却到。冷却水入口温度,冷却水量为M2=15m3/h。

[解]

①煤油的热物性参数值

煤油的平均温度按卡路里温度计算,即70℃。查得煤油在70℃时的物性参数值:

黏度 μ1=10.0×10-4kg/(m·s),导热系数 λ1=0.14W/(m·℃),

比热 cp1=2.22×103J/(kg·℃),密度 ρ1=825kg/m3

②传热量Q

③冷却水出口温度

,得

④冷却水的热物性参数值

冷却水的平均温度,冷却水在该温度下的热物性参数值为:

黏度 μ2=7.22×10-4kg/(m·s),导热系数 λ2=0.627W/(m·℃),

比热 cp2=4.18×103J/(kg·℃),密度 ρ2=994kg/m3

⑤选型

由于是液-液热交换,选Ⅰ型。

⑥流道的当量直径de

选取在流道中的流速,冷却水侧为w2=0.5m/s,煤油侧为w1=0.4m/s。设冷却水侧的流通截面积为A2,煤油侧为A1,则

取螺旋板宽H=0.6m,则去除封条宽厚的有效板宽He=H-2×0.1=0.58m。通道宽b2(水侧)和b1(煤油侧)为

查产品样本取b2=15mm,b1=5mm

通道的当量直径de2(水侧)和de1(煤油侧)为:

⑦雷诺数Re及普朗特数Pr(下标2为水侧,1为煤油侧的值,下同)

⑧对流换热系数α

由式(3.2)得,

⑨传热系数K

因介质是水和煤油,故取材质为A3卷筒钢板,厚δ=4mm,其导热系数λ=46.5W/(m·℃),两侧污垢热阻取R1=R2=0.0000017m2·℃/W,则

⑩对数平均温差Δtlm

⑪传热面积F

⑫每块螺旋板有效长度le

⑬螺旋板圈数及下料尺寸

设d2=200mm,c=b1+b2+2δ=5+15+2×4=28mm,则

d1=d2-(b2-b1)=200-(15-5)=190mm

由式(3.15)得螺旋体的有效圈度ne

取有效圈数ne=7,此即为内侧螺旋板的实际圈数。由式(3.12)得内侧螺旋板的下料尺寸为

由式(3.13)得外侧螺旋板的下料尺寸为

⑭热交换器外径D

由式(3.16)得

D=d2+2nc+2δ=200+2×28×8+2×4=600mm

⑮压降

由式(3.10)得

煤油侧

冷却水侧

因两侧压降均不足1工程大气压,在工程上一般的允许范围内,故本热力设计符合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