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光谱频带的成像原理及颜色解析

光谱频带的成像原理及颜色解析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3不管是人眼还是仪器设备,都只能感受到光谱频带中的一部分“频率成分”。距离图4.3中可见光“区域”最近的是红外和紫外,“红”和“紫”是指颜色,对应的波长分别为760纳米和380纳米。我们将探索在光谱频带上这些“区域”成像的原理。换句话说,随着温度的升高,热量的“主要成分”会逐渐从光谱频带上的红外区域“移向”可见光区域。

光谱频带的成像原理及颜色解析

三色刺激中的三种颜色分别对应于:光谱频带上可见光“区域”内的三个滤波器x(λ),y(λ),z(λ)。于是,我们可以拓展出关于“颜色”(包括人眼看得见的颜色和仪器看得见的颜色)的更一般的定义:光谱频带上的(选择性)滤波器c(λ)。不管是人眼还是仪器设备,都只能感受到光谱频带中的一部分“频率成分”(“颜色”)。在整个光谱频带上,可见光“区域”是非常小的,因此,人眼的视觉感知能力是很有限的,参见图4.4。

图4.3 不管是人眼还是仪器设备,都只能感受到光谱频带中的一部分“频率成分”。

通过使用仪器设备,我们可以将人眼看不见的“颜色”测量出来,然后,用人眼看得见的“颜色”将其显示成一张图像,从而大大提升了人类的感知能力。图2.13中的CT扫描结果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人眼看不见的X射线探测结果被以投影图的形式显示了出来[2]。图4.4中给出了另外一个例子。对于同一个场景,采用两种不同的成像方式,得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成像结果。通过仪器对光谱频带上人眼看不见的“区域”进行测量,从而实现了对(夜间弱光照条件下的)场景和运动目标进行“可视化”显示。(www.xing528.com)

图4.4 对于同一个场景,采用两种不同的成像方式,所得到的两个不同的成像结果。通过仪器对光谱频带上人眼看不见的“区域”进行测量,从而实现了对(夜间无光照条件下的)场景和运动目标的可视化显示。

距离图4.3中可见光“区域”最近的是红外和紫外,“红”和“紫”是指颜色,对应的波长分别为760纳米和380纳米。顾名思义,“红外”指的是(光谱频带上)波长大于760纳米的“区域”;“紫外”指的是波长小于380纳米的“区域”。我们将探索在光谱频带上这些“区域”成像的原理。首先,让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能否看见热量(或热辐射)?很多人会立刻回答:不能!事实上,这个回答是不准确的。一般情况下,我们确实看不见,但是,当温度高到一定程度(例如3000摄氏度),就看见了。随着温度继续升高,热量(或热辐射)的颜色会由红色逐渐变为蓝色。换句话说,随着温度的升高,热量(或热辐射)的“主要成分”会逐渐从光谱频带上的红外区域“移向”可见光区域。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其中的物理原理(黑体辐射理论),才能设计出有效的传感器,实现图4.4中的夜视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