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衫从外形、衣服的裁制等方面看,与旗袍实际上是同类服装,主要差别只在于衣袖上,女性旗袍一开始就流行大宽袖,而男士的长衫大都是直筒窄袖,无数的图像、文字和实物资料证实,这是已流行一千多年的传统服装,可以真正称得上是代表中华文化悠久历史的男士国服(图4-1-3)。
1977年,《考古》杂志第一期发表了一篇介绍安徽亳县隋墓出土文物的文章,文中介绍了一尊陶俑,这尊俑头裹巾幞,身穿圆领长衫、长衫的上领口敞开,衣襟右衽至腋下垂直向下,这是历史文物上最早出现的长衫形象,事实上从那时起历经唐、宋、元、明、清一直流传到民国,凡有身份地位的男子或民间重要节庆喜事时都要穿它。这种长衫在隋朝刚流行时称作“缺胯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种从隋代一直流行到宋末的男袍,被男子穿了660余年之久,而且不分社会地位,不分职业,不分民族都可以穿着,区别只在于衣服的长短、质料方面。长的至脚背,短的不过膝,一般则在膝下离地一尺。
长衫体现了民国男士儒雅的气质,散发的书卷气豁达而渊博。特别是新派知识群体中,穿长衫戴眼镜已成为当时的流行指标(图4-1-4、图4-1-5)。胡适就是这样一位戴着眼镜,露着威尔逊式微笑的多情浪子,长衫下的他透着风华绝代之美(图4-1-6)。沈从文穿长衫的俊逸照片,像他笔下的湘西风水一样,透着人性的至善之美。你有多沉醉他的凤凰桃源,你就有多迷恋那一袭长衫下的风骨与气度。还有更纯粹的徐志摩,穿着长衫与林徽因一起去见来访华的泰戈尔。他把一生的曼妙诗行都献给了爱情,最后他的爱情也随他的长衫悠悠,淹没在岁月风流里了(图4-1-7)。
图4-1-4 穿长衫的鲁迅
图4-1-5 穿长衫的民国游客
(www.xing528.com)
图4-1-6 穿长衫的胡适
图4-1-7 穿长衫马褂的徐志摩(右一)
马褂不是清朝本民族的传统服饰,是由宋代的貉袖演变而来。《因话录》曰:“近岁衣制,有一种如旋袄,长不过腰,两袖仅掩肘,以最厚之帛为之,……起于御马院圉人。短前后襟者,坐鞍上不妨脱,着短袖者以其便于控驭耳。今之貉袖,袭于衣上,男女皆然,今士大夫服此而不知怪。”有一幅宋人佚名的《骑射图》上描绘了其形象,看上去已与清代的马褂极为接近,都是短袖前开襟。貉袖后来又改称为褙子,南宋时褙子从男服又变成女服的半臂(图4-1-8)。
图4-1-8 民国马褂
清末民初,当行袍回复到缺胯袍的原样,定型成为长衫后,马褂也就成了罩于其外的最合适套服,原来无领的圆盘领口上也像女子的旗袍一样装起了竖领,同时长衫一般也都装有立领了。
综上,在外侵内扰的纷乱中,文化的主流话语权已经丧失,开放和个性的展现更多是效仿西方。外来侵略者所带来的西方文明有其独特魅力,在观念和思想的内质差异中,符合民族特色和民族习惯的长衫马褂也被迅速地取代了。
不可忽视的是,至此中国的服饰开始一再地被西化,传统的服饰几乎消失殆尽。这样的现状不得不使人忧虑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会不会就在服饰这一载体上失落。因此,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注入新时代的元素,结合当前的时尚追求,设计改良出既体现传统文化底蕴,又反映时代脉搏的中国国服,是摆在中国时装界面前一项艰巨而又意义深远的重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