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曰:“名曰深衣者,连衣裳而纯之以采者。”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通俗地说,就是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
《礼记·深衣》记载:“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短毋见肤,长毋被土。续衽,钩边。”古时的深衣,遵循着一定制度,并有着极深的含意,如在制作中,先将上衣下裳分裁,然后在腰部缝合,成为整长衣,以示尊祖承古。袖根宽大,袖口收祛,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下摆平齐,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
因为与“规、矩、绳、权、衡”五法相适应,故圣人穿着深衣(图3-2-2)。因为其代表了无私、正直、公平,所以天子和诸侯等贵族们“朝玄端,夕深衣。”
图3-2-2 深衣的基本结构图
另外,深衣根据衣裾绕襟情况不同,可分为直裾和曲裾(图3-2-3、图3-2-4)。(www.xing528.com)
图3-2-3 曲裾深衣
图3-2-4 直裾深衣
曲裾深衣后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经过背后再绕至前襟,然后腰部缚以大带,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这一情况可能就是古籍资料提到的“续衽钩边”。“衽”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钩边”应该是形容绕襟的样式。曲裾出现,与汉族衣冠最初没有连裆的罩裤有关,下摆有了这样几重保护就符合理并合礼得多。因此,曲裾深衣在未发明袴的先秦至汉代较为流行。男子曲裾的下摆比较宽大,以便于行走;而女子的则稍显紧窄,从出土的战国、汉代壁画和俑人来看,很多女子曲裾下摆都呈现出“喇叭花”的样式。慢慢地,男子曲裾越来越少,曲裾作为女子衣装保留的时间相对长一些。直到东汉末至魏晋,女子深衣式微,襦裙始兴,曲裾深衣也几乎销声匿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