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于物
在所有设计工作中,创意的概念都非常重要。它不单指创造出新事物,更是指对现有事物或行为进行重新思考,从而带来具有发展性或得到改善的结果。几乎每位出色的设计从业者都致力于不断挖掘创意并带来受欢迎的设计作品,可见创意是推进设计发展及革新的动力。随着当今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创意也逐渐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能使作品在众多雷同的设计中脱颖而出。
那么创意是如何产生的呢?创意来源于人类思维的开拓与延伸,它绝不是仅从一次偶然的灵光乍现中就能获得的,而是通过长时间的聚焦思考,并对一系列思考结果进行逻辑梳理,最终形成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换言之,人类之所以能够一直进行创造,正是由于人类拥有创意思维,能用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当人们通过与周围事物的多次接触,形成客观的认知及经验判断,并通过信息加工的方式赋予它们全新的象征意义,创意便由此诞生。
要想在配饰设计中融入创意,必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人类日常起居中包括衣食住行等各种行为活动,还有自然万物,如蔬菜水果、花草树木、星辰大海、蜉蝣尘埃……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创意的灵感来源。当设计者开始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留意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这便向创意之门迈出了第一步。此外,还要学会培养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不断开拓自身的思维模式,掌握联想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意思维,从而使自身能够对日常输入的信息进行创意性地加工,最终融汇成一个好创意。以生活中常见的食材为例,食材除了食用是否还有其他用途呢?炫酷的西瓜头盔(图1)、富有肌理感的苹果手提袋(图2)、柔软的茄子乐福鞋(图3)和具有独特外观的的面条链饰(图4),可谓一组奇妙而有趣的配饰设计。脑洞大开的设计师通过联想思维,找到蔬菜水果和各种配饰物品之间的共同点,并由此将它们联合在一起,巧妙地将食材的外观造型和色泽纹理嫁接在配饰物上,由此制作出富有创意且生动有趣的作品。
联想思维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共性特征,将看似不相关的二者联系在一起的思维方法。它并非指单纯的记忆重现,而是将过去没有联系的事物组合在一起,最终获得新的结果。联想思维的形式包括以下三点:(1)相似联想:因两种事物在形式上的相似展开联想;(2)接近联想:因两种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由事物A联想到事物B;(3)对比联想:因事物A的相反特点,而想到事物B。日本品牌DOLY(多莉)的设计师运用联想思维中的相似联想,将三文鱼叠加在饭团面上的造型与人们日常使用的双层便当盒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出生动有趣的三文鱼便当盒(图5),给人们日常的用餐活动增添了一份艺术情趣。
澳大利亚针织达人Phil Fergu-son(菲尔·费格森)原本在一家餐厅工作,日常有大量机会接触食材。后来他对针织艺术产生兴趣,并通过大量实践练习掌握了这项技艺。但Phil并不满足于仅用针织制作一些普通的装饰物,他一直在探索如何创造出更有创意的作品。通过长时间的思考和观察,Phil发现食物本身具有独特的外观造型和丰富的色彩纹理,是适合作为创意灵感的好素材。于是,他开始尝试将西瓜、西兰花、汉堡、热狗、煎蛋(图6~图11)……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食物利用针织工艺制作成可以佩戴的创意帽饰。为了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Phil特意将这些食物头饰的外观造型进行夸张巨化,并形象生动地还原出食物本身的色彩和纹理。当它们被佩戴在人体上时,就仿佛一个真实的食物悬扣在头顶,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又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创意感。像Phil 一样通过不断拓展思维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思考与想象,并不断地融入自己的设计素材库中,使自身的创作范围得以延展,不失为一个获得创意的好方法。拓展思维的前提是克服原有的惯性思维,敞开思路,并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保持创意的秘诀之一,就在于平日里保持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无止境的好奇心。
思考与行动:
热缩片是一种遇热会缩小增厚的化学制品,质感与塑料相似。其神奇之处在于能够轻松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造型(图12)。其制作方法是:首先要绘制好图案,再用热风枪吹至平整,最后涂上滴胶即可。在首饰设计领域,这种既能轻松实现造型又能随意涂鸦的新玩法深受现代设计师喜爱。
1.请以生活中的某种食材作为灵感对象,运用联想思维,将其与某种饰品,比如耳饰、戒指、项链、发饰等相结合,设计出一款创意配饰,并用热缩片的方式制作出来。
2.请仔细观察生活中各种食材的表面肌理,通过摄影记录的方式,整理制作成个人设计素材库。
自然的力量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自然一直是戏剧、电影、摄影、设计等艺术专业中长盛不衰的创作主题。事实上,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便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然对于人们而言,既亲近又亲切。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人们探索着世间万物的变化规律,并尝试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平衡点。正是基于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才促使设计师们在进行创作题材选择时,对诸如山川、星辰、大海……这些自然素材有着更强烈的选用意向。每一种自然景象都有其形态、色彩和肌理等特征,能带给人们无限的创作灵感。这便需要设计师们留心观察、收集素材,从而为下一次创意设计的到来做好准备。设计师Ankie Lee(李安琪)通过对冰山造型的观察,以之为设计灵感,设计出一系列首饰作品,由此表达出每个人都是复杂并且难以解释的个体,自己对他人的了解也往往是冰山一角的理念。通过树脂、矿石等多种材料的试验,运用几何造型和蓝白色系,在视觉上营造出了如冰山般寒冷的氛围(图1~图6)。
从自然元素中获取灵感并进行创意设计的有效方法之一便是以自然物象造型的外观作为切入点,进行仿生设计。仿生设计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1)生物形态仿生;(2)生物肌理仿生;(3)生物结构仿生;(4)生物功能仿生;(5)生物意象仿生。设计师Mlirka Janeckova(姆利尔卡·让珂瓦)的作品Subterrain Rivers(《亚天然之河》),根据河流的随机流向造型设计出具有动感之美的链式项链(图7、图8)。该作品同时受到新艺术运动的有机形状、Mughal(穆格哈)画作和深海审美的影响。
在设计领域中,自然是永恒的创作题材。世间万物都有其独特外形,对于设计师而言,这些都是源源不断的创意。以植物元素为例,其外观形状通常能够表达出灵动、柔美之感。在设计内涵方面,植物元素也总能轻易地让人联想到自然世界,从而引发人们对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等问题的思考。在设计过程中,对植物元素的使用除了在外观造型上的纯粹模仿,同时还应注意运用联想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意思维展开突破性的想象,从而产生独特的设计 创意。
来自西班牙的首饰艺术家Montserrat Lacomba(蒙特塞拉特·拉孔巴)擅长从自然之景中寻找创作的力量。图9~图14为其设计作品,在该作品中,她以珐琅来表现大自然丰富而清丽的色彩,画面定格细腻多变的海浪与沙滩。这些独一无二的胸针作品好像贮藏着地球某处的一汪海水,洋溢着浪漫的诗情画意。“我的作品创作灵感来自大自然景观。我喜欢大自然给予人类的一切。我喜欢观察它们。或动或静,或实或虚。它不会消失,它无时无刻都在那里!”Montserrat Lacomba 如此说道。
思考与行动:
设计师Ben Young(本·扬)经过观察、构思、绘图和制模等设计流程,用无机质的工业材料和手工制作的方式,把令人震撼的海洋变成雕塑实物,逼真地还原出美丽的海洋之景(图15)。除了树脂材料以外,该作品还运用了混凝土。混凝土的颜色与透明湛蓝的树脂海水形成特鲜明的对比,也营造出海底的特殊地形,为光线提供了折射的物质基础。
1.请尝试运用摄影方法从自然中收集设计素材,分类整理后做成自己的设计素材库。
2.请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自然元素为灵感对象,分析其色彩、造型及纹理等特征,并据此构思一款珠宝设计。
泰国珠宝品牌Mary Lou(玛丽·露)以森林动物为灵感,设计了一系列经典萌趣的戒指(图1~图4)。该设计选用黄铜来制作戒指底托,其表面的动物外观则运用经典的珐琅工艺进行上色。从戒指的整体结构上看,设计师运用解构的艺术方法将完整的动物身躯分解成三部分,使得每个戒指拥有三合一的组装外观,佩戴者不仅可以将其全部组合在一起佩戴,也可以拆分开来单独佩戴。有些单独成型的戒指,则运用了抽象夸张的造型方法,突出了动物关键形态特征而挖空删去其腹部造型,从而使整体造型形成可佩戴的指环。消费者戴上戒指后的视觉效果就仿佛被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抱住了手指。对消费者而言,与动物题材有关的设计作品一直都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形态各异的动物题材总能为奢华的珠宝饰品增添几分亲切感和趣味性。
设计方法中的重复手法并非指简单的复制或拷贝,而是抓住作品整体或某些元素中存在的规律共性,并对其进行强调。重复的方法包括:色彩重复、元素重复、形状重复等。它能让作品从整体到局部的内容都表现得更加鲜明,并给人们带来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知名珠宝品牌Boucheron(宝诗龙)在其珠宝系列中,便充分运用了重复的设计手法精准地刻画出了各种动物的经典神态。例如,通过提取孔雀的尾巴造型特征,运用重复性的水滴形状进行塑型(图5);用重复的方法形成豹纹图案,将豹子的尾巴和利爪运用大量点状豹纹图案进行装饰(图6),令人一眼看出该设计灵感为豹子。
珠宝设计是一份具有商业属性的艺术类工作,其执行要义是既要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品位,同时又要符合大众的消费需求。随着消费者审美观念与个性化需求的转变,设计师们正在尝试用各种新的途径来实现更多受市场欢迎的创意作品。一件出色的作品通常是由多方面元素组合而成的,比如色彩、构成、风格、细节等。更关键的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法,比如简化、对比、解构、抽象、夸张、象征等。这些艺术手法将原本普通的素材加工整合,或在色彩上探索突破,或形成独特的造型肌理,或赋予设计独特的象征内涵,最终将带来凝聚设计师智慧的创意结果。(www.xing528.com)
珠宝品牌Van Cleef&Arpels(梵克雅宝)以九种动物为设计灵感,推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创意胸针作品(图7~图12),名为Lucky Animals(《幸运动物》)。设计师运用简化的设计思维,抓住动物最具代表性的造型特征,并用平面图形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接着通过手工切割的方式来塑造动物身、翅膀、尾巴等不同形态。动物的眼睛和鼻子则由弧面切割的宝石或玛瑙进行重复性的环绕镶嵌装饰。这些装饰使得原本平面化的动物图案具有了灵动萌趣的神态,令人爱不释手。
思考与行动:
美国设计师Carolyn Morris Bach(卡罗琳·莫里斯·巴赫)擅长设计具有丰富想象力的配饰(图13、图14)。其设计灵感多来自森林动物和古老神话。在其作品中,Carolyn运用拟人和象征的设计方法,赋予每种动物形象一张独特的人脸,使其作品蒙上超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带给人们眼前一亮的创意感。
1.请以自己所喜爱的某种动物为灵感,尝试综合运用重复、抽象、象征等设计手法,设计一款首饰作品。
2.请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等方式,找到更多创意性设计手法,尝试对它们进行分析对比。
一物多用
任何设计工作开展的前提都是明确用户需求。只有围绕用户的真实需求来思考解决方案,才能击中用户需求的痛点,做出真正具有竞争优势、受到市场欢迎的创意设计。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可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而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随着人类需求的变化,产品自身也从功能性、美观性、便利性以及趣味性等方面不断深化发展。然而,不同处境或情境中的人的需求是不相同的。为了满足用户的多方面需求,带来更好的设计体验感,一物多用的设计理念应运而生。
一物多用,即产品本身具有多功能性,是指一种物品的使用方式能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产品能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其目的是运用合理的设计构思来解决生活中具有关联性的问题。从设计思维的层面来看,一物多用设计理念属于联想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和逆向思维等创意思维的综合运用。一物多用的柜子(图1)、具有收纳功能的椅子(图2)、具有开瓶器功能的钥匙扣(图3、图4)……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多功能产品均运用了一物多用的设计理念。设计师们从提升便利性的角度着手,尝试将同一情境中会使用到的不同产品组合在一起,或优化产品内部结构,从而使多种功能组合在一起,或更改产品的外部造型从而带来新的使用方式。无论是以上哪种设计,其最终结果都创造了具有多功能的新产品,由此满足了人们生活中的便利需求。
一物多用的设计原则可归纳为以下三点:(1)整体性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应从产品整体功能和现实使用情况考虑,尽量发挥一物多用设计理念的优势。(2)适度性原则。一物多用虽然强调多功能性,但应避免功能的盲目叠加导致功能过剩,从而降低用户体验感。(3)经济性原则。一物多用的设计应在合理的造价成本的基础上展开设计。美国设计师Tiffany Burnette(蒂芙尼·伯纳特)设计了一款既美观又实用名的一物多用配饰——地铁手镯(图5)。它遵循一物多用设计中的整体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将日常交通中的地铁线路作为装饰纹样刻印在一片轻薄的曲形金属手镯表面,假如游客在陌生城市旅行时不熟悉地铁站点或不知应搭乘哪条线路,便可从随身佩戴的地铁手镯上查找到前行路线。
一物多用设计理念真正的流行时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当时物资匮乏,人们迫切希望常用产品能在成本不变的基础上拥有更多的功能,从而为生活带来更多便利。进入现代以后,尽管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生活水平低下、物资匮乏的人也始终不在少数。如何根据这部分人的需求设计出适合他们的产品呢?毕业于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的设计师Angela Luna(安吉拉·露娜)用行动给出了我们答案。起初她钟情于晚礼服设计,因在新闻中获悉大量叙利亚人民由于战乱而无家可归,其幸存者在流浪中遭受饥寒的肆虐,她开始思考如何为这些流离失所的难民设计功能性服装。经过对其生存需求的多方面分析,Angela对原有产品的结构进行功能性优化,最终设计出这组具有一物多用特点的奇妙产品(图6):这些产品表面上看是一个背包或者一件外套,但有的可以撑开变成一个宽敞的帐篷,实现难民们随地“安家”的现实需求,以免露宿街头;有的则配有醒目反光条纹,能使穿着者在遇难时被及时发现而快速获救;有的在遇到水灾或意外落水时,可以充气变为一件浮力救生衣……Angela想通过一物多用的设计产品为人们提供生活的便利,同时向世人传递一种善意。她凭借该设计曾获得年度最佳设计奖,该系列设计也被誉为“一物多用”设计作品的典范。
思考与行动:
一物多用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中物尽其用的造物哲学。具体可从空间、行为、约束条件和差异需求等方面进行整合,从而获得新创意。在珠宝设计领域,许多著名品牌的珠宝设计师利用解构拆分的设计方法将原本只有一种用途的珠宝进行多款变化,从而显著提升了珠宝配饰的使用频率,使之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例如,日本品牌MIKIMOTO(御木本)的经典配饰代表作——矢车和服扣(图7),可以被拆分成12件独立的饰品,如胸针、戒指等。如今,这件矢车和服扣被珍藏于日本著名的珍珠博物馆内。
1.请通过访谈的方式,了解身边人对于现有产品的使用反馈,从中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分析现有产品的可优化点,并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2.请尝试运用解构拆分的设计方法,设计一款具有多功能性的配饰设计作品。
人本设计
出色的设计作品除了具有独特创意,同时也离不开情感的注入。人性化、高情感的作品能更好地表达人文关怀,引起用户共鸣,从而获得更高的认同感。
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曾提到:“设计师的最大作用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在包装及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创造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中的元素。”现代变革给人们带来更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无意义的形式设计等。为解决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新时代设计师开始将关注点放到人身上,于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始渗透到设计的各个领域。人本设计遵循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强调对人的尊重和关爱,并通过“以情动人”来使人产生积极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以人为本的设计,既是一种思考,也是一种行动。它不单只是为某个人,更是为每个人。此外,在人本设计中需要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和精神追求,充分表现出对人本身价值的肯定,最终设计出形式与功能相统一的人性化产品。来自皇家艺术学院的学生Simone Schiefer(西蒙娜·舍费尔)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款独特的鞋子(图1~图5)。她认为一双真正好的鞋类产品应该注重消费者的穿着体验,并结合人类的脚部构造、走路习惯及环境等因素,设计出一双“水鞋”。这双鞋脚底的水袋会随着不同穿着者的脚型和走路方式而自动调节相应的张力与柔软度,以此提高穿着舒适度。尽管这款鞋子暂时尚未全面推向市场,但是该设计师以人为本、强调人本身体验感的设计理念值得借鉴。
人本设计既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设计的发展方向。它强调将人的体验放在首位来指导设计,通过前沿科技、创新设计手段,来解决生活、社会、城市等各方面的现实问题。Nike Hyper Adapt 1.0(耐克超适配1.0)自动跑鞋是著名运动品牌Nike所打造的未来鞋,也是首款使用自动系带技术的市售鞋款(图6)。这款鞋子可借助鞋面上的按钮、提环等装置来实现轻松穿脱、系鞋带、调节松紧度等功能。当双脚放入鞋中,鞋跟的电子感应器会自动感应,从而使鞋中的迷你马达自动拉紧鞋带。该设计从人本角度出发,解决了运动鞋需要频繁系鞋带或者鞋带忽然散开的问题,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设计师Lvi Pivetta Viero(路易·皮维塔·威尔欧)聚焦于解决人们在看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由此设计出一系列人性化产品:翻书指套、老花眼项链和单手持书戒指(图7)。平日里喜欢看书的人可能经常遇到下面这些问题:舔手指,原因是通过唾液沾湿手指后更容易翻开书页,但这种习惯不仅容易增加人们沾染病菌的风险,还可能在书页上留下唾液印迹;在看书的过程中,读者经常会用双手持握书的两端以使书本平整展开,若想腾出一只手取杯饮茶,往往只能暂停阅读;另外,年长者因为老花眼,而无法看清眼前较小的文字。上述种种都会带给人们不愉快的阅读体验。为了改善现状,Lvi Pivetta Viero对人们的阅读动作进行观察及分析,最终从产品的形式和功能方面着手设计:翻书指套是一种佩戴于指尖,类似于顶针的设计,因其表面有磁引力,戴上后便能轻松翻开书页;老花眼项链的吊坠是一个放大镜,佩戴该项链的用户可以随时用其阅读小字;单手持书戒指被戴在手指上后,能使读者单手持书同时保持书本打开的状态。事实上,做设计就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从关怀用户的角度出发,抓住需求痛点并提出解决方案,有创意的好设计便由此而生。
思考与行动:
要想体现产品的人性化特点,关键是从产品的形式要素上着手,如造型、色彩、材料等。通过这些要素的融合变化,结合产品的功能性,进而设计出富有人情味的创新产品。设想一下,当你手持雨伞走在雨中之时,手机突然收到了简讯,却腾不开双手回复,怎么办呢?细心的设计师们捕捉到这样的“不方便”,对伞柄造型进行改造。于是,常见的直筒状伞柄被设计了成圆环状(图8)。在撑伞时,人们可以直接把伞柄套在手腕上。仅仅只是造型外观上的改动,便有效改善了雨伞的使用体验,更使人感受到来自设计师的体贴关怀。
请做个有人心,大胆发现生活中有待改善的产品,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将其设计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