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织物抗皱性与免烫性的因素分析

影响织物抗皱性与免烫性的因素分析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影响织物抗皱性与免烫性的因素甚多,如纤维的性质和几何形状尺寸、混纺织物混纺比、纱线与织物的结构等,其中尤以纤维的性质更为重要。许多资料指出,织物的折痕回复性与纤维在小变形下的拉伸回复能力成线性关系;同时,还受纤维初始模量的影响。维纶织物、维/棉或维/黏混纺织物的缺点是织物的折痕回复性较差,并且随着维纶的含量增加,织物的折痕回复性有下降趋势。对纤维来说,影响织物洗可穿特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影响织物抗皱性与免烫性的因素分析

影响织物抗皱性与免烫性的因素甚多,如纤维的性质和几何形状尺寸、混纺织物混纺比、纱线与织物的结构等,其中尤以纤维的性质更为重要。此外,坯布的染整工艺,对织物的抗皱性与免烫性有很大的影响。

1.纤维的拉伸变形回复能力

当织物折皱时,纱线与纤维在织物弯折处受到弯曲,即处于应变状态。如果织物是由单丝组成,则纤维的外侧被拉伸,内侧被压缩。当形成织物折皱的外力去除后,处于应变状态的纤维变形要恢复,恢复的程度取决于纤维的拉伸变形回复能力。因此,纤维的拉伸变形回复能力是决定织物折痕回复性的重要因素。纤维拉伸变形回复能力用弹性回复率表示,它随纤维拉伸变形值的增加而降低。因此,织物折皱时,如果纤维的拉伸变形较小,则纤维的拉伸变形回复能力较高。

2.纤维的初始模量

当织物折皱时,如果组成织物的纤维具有较高的初始模量,则纤维产生小变形时需要较大的外力,或者在同样外力作用下纤维不易变形,因此,织物的抗皱性一般也较好。

许多资料指出,织物的折痕回复性与纤维在小变形下的拉伸回复能力成线性关系;同时,还受纤维初始模量的影响。涤纶在小变形下的拉伸回复能力高,故织物的折痕回复性好;同时,涤纶的初始模量较大,所以织物的抗皱性也好。虽然锦纶的拉伸回复能力较涤纶大,但由于锦纶的初始模量很低,故锦纶织物的挺括程度不及涤纶织物好。纤维的弹性变形,有急弹性变形与缓弹性变形两部分。大多数合成纤维在拉伸变形中,弹性变形所占的比重较大,即弹性回复率大,但急弹性变形所占比例各不相同。锦纶的急弹性变形比例较小,缓弹性变形比例较大;涤纶则急弹性变形较大,而缓弹性变形较小。因此,涤纶织物的折痕回复性,特别是极短时间内的急速回跳较好,而锦纶织物的折痕回复性则是缓慢回复的。

3.混纺织物混纺比

虽然棉、麻与黏胶纤维等的初始模量高,但由于这些纤维的拉伸变形回复能力较小,所以织物一旦形成折皱后,就不易消失,即折痕回复性差。因此,目前广泛使用具有高拉伸变形回复力和高初始模量的涤纶与棉、麻和黏胶纤维混纺,可以使织物折痕回复性能显著改善。如表3-4-2所示,即使涤纶的含量较少(如35%),织物折痕回复角也有较大提高,经洗涤后的织物平挺程度也有明显改善。

表3-4-2 涤/棉混纺比与织物的折痕回复角

富强纤维织物与普通黏胶纤维织物相比,由于富强纤维具有较高的初始模量与拉伸变形回复能力,所以织物的折痕回复性好,身骨较好,飘荡现象不明显。

维纶织物、维/棉或维/黏混纺织物的缺点是织物的折痕回复性较差,并且随着维纶的含量增加,织物的折痕回复性有下降趋势。

提高化纤混纺产品质量的措施之一是选用不同纤维品种与不同混纺比。图3-4-3~图3-4-5所示为几种纤维和不同混纺比对织物折痕回复性的影响。

由图3-4-6得,羊毛与涤纶混纺织物的折痕回复性是十分优异的,300s后折痕回复率可达85%~90%。在毛织物中混入涤纶后,折痕回复性有提高的倾向,特别是在相对湿度高的情况下,并且改善了织物洗涤后的免烫性。在适当的涤纶用量下,可以保持羊毛织物的固有手感。在涤纶织物中混入适量羊毛,能缓和织物的熔孔性与静电现象。

图3-4-3 树脂整理前后纤维的拉伸曲线

图3-4-4 羊毛与涤纶混纺织物的折痕回复率与混纺比的关系

图3-4-5 羊毛与腈纶混纺织物的折痕回复率与混纺比的关系

图3-4-6 锦纶与腈纶混纺织物的折痕回复率与混纺比的关系

羊毛与腈纶混纺,将随着腈纶混纺比的增加而降低折痕回复性,故在毛织物中混用腈纶的比例应该适当。腈纶与锦纶混纺,有改善织物折痕回复性的趋势;由于腈纶的穿着牢度较差,因此,腈纶与锦纶混纺有一定的价值。

外衣用织物,除了在穿着时抗皱性或折痕回复性要好外,还要考虑织物的洗可穿特性。对纤维来说,影响织物洗可穿特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www.xing528.com)

(1)纤维的初始模量。它决定着织物的初始手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织物在穿着过程中抵抗变形的能力。

(2)湿态与干态下弹性恢复能力的比值。它决定着织物经过洗涤后保持其原有外形的程度。

(3)纤维的疏水性。它决定着织物在洗涤时由于纤维膨化而造成的织物变形程度。纤维的膨化与纤维的平衡回潮率有关。纤维的这三项性能综合起来,洗可穿特性的影响见表3-4-3。

表3-4-3 纤维的性能与织物的洗可穿特性

4.纤维的几何形态尺寸

织物的抗皱性不仅与纤维的性能有关,纤维的几何形态尺寸也将影响织物的抗皱性,其中,尤以纤维线密度的影响较为突出。生产实践说明,涤/黏等棉型化纤混纺织物在混纺比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用0.33tex(3旦)纤维比用0.22~0.28tex(2~2.5旦)纤维,织物的抗皱性为优。如果在0.33tex纤维中混用适当的0.55tex(5旦)纤维,织物的抗皱性就更好。对65涤/35黏精梳毛纺织物进行试验,保持黏胶纤维的细度为0.33tex(3旦),分别与0.33tex、0.5tex、0.66tex(3旦、4.5旦和6旦)的涤纶混纺,织物的折痕回复率见表3-4-4。

在化纤品种相同的情况下,中长化纤织物的毛型感较棉型化纤织物为优,这是国内外发展中长化纤产品的原因之一。表3-4-5为几种涤/黏混纺织物的折痕回复角。

表3-4-4 纤维的细度与织物的折痕回复率

图3-4-5 几种涤/黏混纺织物的折痕回复角

5.树脂整理工艺

为改善黏胶织物与棉织物或黏胶与棉的混纺织物的抗皱性,利用树脂整理。关于树脂整理的机理,目前主要认为是,至少有两个官能基团的合成树脂可以和两个纤维素的分子链中的羟基结合成交键,把纤维中相邻的分子链联结起来,于是就限制了分子间的相对滑移从而提高纤维的初始模量与拉伸变形能力。图3-4-3为树脂整理前后纤维的拉伸曲线。由图可知,整理后纤维的拉伸曲线的斜率较高,即提高了纤维的初始模量,并且纤维的拉伸变形回复能力也增加。

合成树脂的种类很多,有尿素三聚氰胺和环次乙脲等。经树脂整理后,织物的伸长率、撕裂强度和实验室耐磨性会有所下降。

6.纱线的捻度

纱线捻度适中,织物抗皱好。因为捻度过小,纱线中纤维松散,纤维间易产生不可恢复位移,使抗皱性能变差;纱线捻度过大,纤维的变形大,且弯时纤维间相对滑移小,纱线抗弯性能差,使织物起皱。

7.其他因素

织物的紧度对织物的折痕回复性也有影响。一般规律是:当经向紧度接近时,随纬向紧度的提高,织物中纱线之间摩擦增加,折痕回复角有减小趋向,这说明纤维之间的摩擦作用对织物折痕回复性起消极作用。一些试验指出,在平布类织物中,经纬向紧度对织物折痕回复性的影响程度基本上接近,即用调整经向或纬向密度来改善织物的折痕回复性具有相近的效果。

在织物组织中,平纹组织织物的抗皱性较差,斜纹组织织物的抗皱性较好。一般是织物组织中联系点少的,抗皱性好。织物厚,抗皱性好。因此,对黏胶类织物设计时,配合适当纱支与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织物的抗皱性。

如果坯布具有较好的折痕回复性,则最后成品的手感实物质量相应提高,这说明坯布的弹性是成品弹性的基础。但坯布经染整加工后,折痕回复性的提高幅度远比由经纬向紧度和织物组织所引的影响大,这说明染整工艺对织物折痕回复性的改善起着关键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