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磁场中,一些具有磁性的原子核的能量可以裂分为2个或2个以上的能级。如果此时外加的能量等于相邻2个能级之差,则该核就会吸收能量,产生共振吸收,从低能态跃迁至高能态。所吸收能量的数量级相当于频率范围为0.1~100MHz的电磁波,属于射频区。同时产生核磁共振信号,得到核磁共振谱。这种方法称为核磁共振波谱法。由此可知,这种方法类似于紫外、可见以及红外吸收光谱法,只是研究的对象是处于强磁场中的原子核对射频辐射的吸收。
1.原子核的自旋
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粒子,许多原子核能绕核轴自旋,形成一定的自旋角动量p,这种自旋如同电流流过线圈能产生磁场一样,可以产生磁矩。各种不同的原子核,自旋的情况不同,原子核自旋的情况可用自旋量子数I表征。I是核的特征常数,其数值与中子数和质子数有关,一些核的自旋量子数列于表4―2。
表4―2 各种核的自旋量子数
从表4―2中可以看出以下规律性。
①I=0的原子核,其中子数和质子数均为偶数,质量数也为偶数。核的自旋角动量为零,无自旋现象,如12C6,16O8,32S16等核。凡是自旋量子数I=0的核称为非磁性核,不能用核磁共振法进行测定。I≠0的核则称为磁性核。
②I=1/2,3/2,5/2,…的原子核,中子数和质子数之中一个为偶数,另一个为奇数,质量数为奇数,如1H1,15N7,19F9,11B5,17O8等核,自旋角动量不为零,可以产生核自旋现象。
③I=1,2,…的原子核,其中子数、质子数均为奇数,而质量数为偶数,如2H1,14N7等,自旋角动量不为零,是磁性核。
核磁共振研究的对象即为上面所列的②、③类原子核。其中I=1/2的原子核,核电荷呈球形均匀分布于核表面,具有良好的核磁共振的谱线,最宜于核磁共振检测。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是1H1和13C6的核磁共振谱,本节将主要介绍1H核磁共振谱,并简要介绍13C核磁共振谱。
2.核磁共振现象
对于磁性核在磁场中吸收射频辐射的现象,可以用两种模型来描述:量子力学模型和经典力学模型。
(1)量子力学模型。以氢核为例,可看作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自旋量子数I为1/2。当氢核围绕它的自旋轴转动时就产生磁场。由于氢核带正电荷,转动时产生的磁场方向可由右手螺旋定则确定,由此可将旋转的核看成是一个小的磁铁棒。
若将氢核置于外加磁场H0中,核的自旋轴在外加磁场中有(2I+1)个取向。由于氢核的I=1/2,故只能有两种取向,一种与外磁场方向相同,能量较低,以磁量子数m=+1/2表示;一种与外磁场方向相反,氢核的能量稍高,m=―1/2,如图4―15所示。
图4―15 在外磁场中核自旋能级的裂分示意图
两种取向不同的氢核,其能量差为
由于I=1/2,故
式中,μ为自旋核产生的磁矩,以“核磁子β”为单位,β是一个常数,称为核磁子,等于5.04 9×10―27J/T;H0为外加磁场强度,以T(特斯拉)为单位。
当射频辐射的能量符合式(4―11)时,氢核便与辐射光子相互作用,体系吸收能量,核由低能态(m=+1/2)跃迁至高能态(m=―1/2)。
式中,υ0为射频辐射频率。(www.xing528.com)
(2)经典力学模型。以氢核为例,在外部磁场中,核自旋产生的磁场与外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回旋运动,称为进动(procession)(见图4―16),运动的频率与自旋质点角速度及外部磁场的关系可以用Larmor方程表示,即
图4―16 自旋核在外磁场中的两种取向
式中,γ是各种核的特征常数,称为磁旋比。各种不同的核,γ不同。
由上式得,核的进动频率为
在给定的磁场强度H0下,核的进动频率是一定的。若此时以相同频率的射频辐射进动核,即产生了共振(此时υ0=进动频率=光子频率),处于低能态的核将吸收射频能量而跃迁至高能态,使其磁矩在磁场中的取向逆转,产生核磁共振现象。
对式(4―13)说明如下。
①不同原子核磁旋比γ不同,在同一磁场中,发生共振时的频率各不相同。据此可鉴别各种元素及同位素。表4―3给出了多种磁性核的核磁共振数据。
表4―3 常见核的核磁共振数据
注:G(高斯),是磁场强度的单位,1G=10―4T。
②同一原子核磁旋比γ是一个定值,当外磁场一定时,共振频率一定,若磁场强度改变,共振频率也随之改变。
3.弛豫
在室温(300K)及1.409T强度的磁场中,处在高能态与低能态上的原子核数目符合玻耳兹曼方程,处于低能态的核仅比高能态的核稍多一些,约为百万分之十。
处于低能级的核吸收能量后,被激发到高能级上,同时给出共振信号。但随着实验进行,只占微弱多数的低能级核越来越少,最后高能级与低能级上分布的核数目相等。此时,共振信号消失,这种现象称为“饱和”。事实上,共振信号并未中止,因为处于高能级的核通过非辐射途径释放能量后,及时返回低能级,从而使低能级核始终维持多数。处于高能级的核通过非辐射途径而回复到低能级的过程称为弛豫。弛豫过程分为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
纵向弛豫又称自旋―晶格弛豫。处于高能级的核将其能量转移给周围分子骨架(晶格)中的其他核变成热能回到低能级,使高能级的核数减少,整个体系能量降低,这种方式称纵向弛豫。纵向弛豫可用弛豫时间t1表示。t1越小,表示弛豫过程越快。
横向弛豫又称自旋―自旋弛豫。相邻的同类磁核中发生能量交换,使高能级的核回复到低能级,在这种状况下,整个体系各种取向的磁核总数不变,体系能量也不发生变化,这就是自旋―自旋弛豫。横向弛豫以弛豫时间t2表示。
弛豫时间长,核磁共振信号的谱线窄,但系统易饱和;弛豫时间短,造成谱线变宽,分辨率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磁场是否均匀对谱线宽度的影响更大,因此在样品测试期间,样品管需高速旋转以便使样品管所在区域磁场强度保持均匀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