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能电子进入样品后,受到样品原子的散射,将其能量传递给原子而使其中某个内壳层的电子被电离,并脱离该原子,内壳上出现一个空位,原子处于不稳定的高能激发态。在激发后的瞬间(10~22s内),原子便恢复到最低能量的基态。在这个过程当中,一系列外层电子向内层空壳位跃迁,释放出多余的能量,产生特征X射线和俄歇(auger)电子。X射线辐射是一种量子或光子组。经过放大、脉冲处理得到其对应的脉冲通道数,即能够确认该元素。由此,特征X射线能量E(或波长λ)与样品原子序数Z存在如下关系
式中,A和C是与X射线谱线有关的常数。这个关系式称为Moseley定律,表明特定元素与其特征X射线的能量具有一一对应关系。这是利用特征X射线对材料进行元素成分分析的理论依据。
1.临界激发能Ec
在原子结构中,核外电子分布在不同的壳层。原子核与壳层电子间的结合能是个确定值,即是将电子从各自壳层激发电离出来的最小能量,称为临界激发能,激发电位或X射线吸收边,用Ec表示。在原子中不同壳层的电子存在不同的临界激发能。原子序数大的原子Ec大;同一元素的近核壳层比远核壳层的Ec大。对于X射线微区分析,通常采用的入射电子束能量要超过被分析元素Ec的2~3倍,使原子被充分激发,以便获得足够强度的特征X射线。
2.特征X射线辐射
原子的K壳层电子被激发,电离出现一个空位,附近L壳层的一个电子跃迁到这个空位,伴随产生Kα辐射;如果一个M壳层电子填充K壳层的空位,即产生Kβ辐射。同样,L壳层电子被激发出的空位被M壳层电子填充,产生L辐射等。这些X射线光子的形式辐射,其能量等于这两壳层间的临界激发能Ec之差。这些X射线反映了不同元素原子内部壳层结构的特征,因此也被称为特征X射线辐射。由于M与K壳层的能量差大于L与K壳层的能量差,所以Kβ辐射能量大于Kα。从原子核向外,相邻电子层的能量差越来越小,所以外部相邻电子层的跃迁辐射能量要比内层辐射能量低,即对于某一原子,其谱线能量关系为Mα<Lα<Kα。(www.xing528.com)
3.谱线的权重
虽然不同的外壳层电子都可能跃迁填充内壳层出现的空位,从而产生不同能量的特征X射线,但其中跃迁的概率不同。例如:由于L与K壳层距离最近,从L壳层向K壳层跃迁的概率比从M壳层向K壳层跃迁的概率大。Kα的线权为1,Kβ为0.1,表明Kα产生谱线概率是Kβ的10倍。线权实际上是一簇谱线的峰强比,能通过其对能谱中的谱峰定性识别。
4.特征X射线产额
电子在壳层间跃迁辐射能量,同时产生特征X射线与俄歇电子。两者产率利用荧光额ω来描述。若特征X射线产额为ω,则俄歇电子产额为1―ω。对于原子序数小的原子,X射线产额低,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ω增大并接近1。对于某个特定原子,K谱线的ω最大,L谱线次之,M谱线最小。推断可知,俄歇电子产额是随原子序数的减小而增大,与特征X射线产额相反。因此,对于碳、氧等超轻元素,利用俄歇电子谱仪分析精确度更高。俄歇电子能量低,携带表面几个纳米层的成分信息,是表面化学分析的一个主要信号电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