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为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为保证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质量,督促建设单位认真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义务,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七条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八条均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和格式做出了规定。
(一)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七条规定: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建设项目概况;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5)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6)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7)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除上述内容外,根据形势的发展,鉴于建设项目风险事故对环境会造成极大危害,对存在环境风险事故的建设项目,特别是在原辅料运输和储存以及产品的生产、储存和运输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中,还须有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6)规定,典型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含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
1.概述
简要说明建设项目的特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分析判定相关情况、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环境影响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等。
2.总则
包括编制依据、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等。
(1)编制依据。包括建设项目执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及规划、相关技术导则及规范等,以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中引用的资料等。
(2)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分别列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和预测评价因子,给出各评价因子所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他有关标准及具体限值等。
(3)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说明各环境要素、专题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具体根据各环境要素和各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确定。
(4)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附图列表说明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或流域发展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或保护区规划等。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依据环境影响识别结果,附图并列表说明评价范围内各环境要素涉及的环境敏感区,需要特殊保护对象的名称、功能、与建设项目的位置关系以及保护要求等。
3.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包括建设项目概况、影响因素分析和污染源源强核算。
(1)建设项目概况。采用图表与文字结合的方式,概要说明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组成、主要工艺路线、工程布置及与原有工程的关系等。
(2)影响因素分析。包括污染影响因素分析和生态影响因素分析。
(3)污染源源强核算。选用可行的方法确定建设项目单位时间内污染物的产生量或排放量。
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识别结果,开展相应的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包括自然环境、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质量和区域污染源等方面的环境现状调查。给出相应的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结果。(www.xing528.com)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给出各环境要素或专题的环境影响预测时段、预测内容、预测范围、预测方法及预测结果,并根据环境质量标准或评价指标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重点预测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正常工况与非正常工况下的环境影响。
6.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明确提出建设项目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和服务期满后(可根据建设项目具体情况选择,下同)拟采取的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环境风险防范等方面的措施;分析论证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满足环境质量改善和排污许可要求的可行性、生态保护和恢复效果的可达性。
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判定应以同类或相同措施的实际运行效果为依据,没有实际运行经验的,可提供工程化实验数据。
环境质量不达标的区域,应采取国内外先进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结合区域限期达标规划及实施情况,分析建设项目实施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贡献和影响。
给出各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环境风险防范等方面的措施的具体内容、责任主体、实施时段,估算环境保护投入,明确资金来源。
环境保护投入应包括为预防和减轻建设项目不良环境影响而采取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的建设费用、运行维护费用,直接为建设项目服务的环境管理与监测费用以及相关研究费用等。
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将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预测结果与环境质量现状进行比较,从环境影响的正负两方面,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包括直接和间接影响、有利和不利影响)进行货币化经济损益分析,估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
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按照建设项目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和服务期满后等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工况、不同环境影响和不同环境风险特征,提出具体环境管理要求。
给出污染物排放清单,明确污染物排放的管理要求。包括工程组成及原辅材料组分要求,建设项目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及主要运行参数,所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排放浓度、排放强度和总量控制指标,污染物排放的分时段要求,排污口信息,执行的环境保护标准,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环境监测等,并提出应向社会公开的信息内容。
提出建立日常环境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和环境管理台账等相关要求,明确各项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运行及维护等费用的保障计划。
环境监测计划应包括污染源监测计划和环境质量监测计划,内容包括监测因子、监测网点布设、监测频次、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等,明确自行监测计划的内容。
9.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对建设项目的建设概况、环境质量现状、污染物排放情况、主要环境影响、公众意见采纳情况、环境保护措施、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等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结合环境质量目标要求,明确给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可行的结论。
对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环境影响不可接受或环境风险不可控、环境保护措施经济技术不满足长期稳定达标及生态保护要求、区域环境问题突出且整治计划未落实或不能满足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建设项目,应给出环境影响不可行的结论。
(二)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做出了如下规定:
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和格式,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
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1999 年8 月发布《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试行)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试行)内容及格式的通知》(环发〔1999〕178 号),公布了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及格式。
1.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内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试行)》中规定的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填报内容包括: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简况、环境质量状况、评价适用标准、建设项目工程分析、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环境影响分析、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和结论与建议。
要特别注意,环境影响报告表如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环境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可进行1~2 项专项评价,专项评价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
环境影响报告表应有必要的附件和图表。
2.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试行)》,环境影响登记表填报的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性质、行业类别及代码、建设项目内容及规模、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去向、周围环境简况、生产工艺流程简况、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