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一直也是我国乳业发展较发达的地区,原奶生产规模在2003年前一直高于内蒙古,干乳制品产量则除个别年份以外一直在全国排名第一。如图11-8和图11-9所示。
图11-8 内蒙古与黑龙江原料奶产量对比
图11-8 内蒙古与黑龙江原料奶产量对比
图11-9 内蒙古与黑龙江干乳制品产量对比
目前,黑龙江的乳品质量安全规制涉及三个层面:一是政府层面的,二是企业层面的,三是行业协会层面的。政府通过宏观管理、法制管理、监督管理对乳品质量安全进行规制;企业层面,虽然黑龙江的乳品企业,例如飞鹤奶粉,发展得也较好,但是与内蒙古的伊利、蒙牛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不重点介绍;行业协会层面,有黑龙江奶业协会,在加强乳品质量安全规制上有重要作用。
黑龙江作为我国乳业发达的省份,其在乳品质量安全方面的规制是相对完善的,其可供借鉴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构设置方面
在机构设置方面,设有专门的乳制品监管处和企业监督管理处。黑龙江的乳品质量安全规制机构,分别为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内蒙古的乳品质量安全规制机构相比,其对乳品质量安全规制的下设机构更为全面。黑龙江的食品药品管理局,除了设置法制处、食品生产监管处、食品流通监管处、食品检验所、食品药品稽查局,还设有专门的乳制品监管处;黑龙江的市场监督管理局,除了设置法制处、市场规范管理处、商标监督管理处,综合稽查执法局,还设有专门的企业监督管理处。
与内蒙古的规制机构不同,黑龙江省设置专门的乳品监管处和企业监督管理处,体现出黑龙江对乳品质量安全规制的重视:一方面可以对乳品质量安全规制更加专业,规制更加细化;另一方面,可以促使乳品加工企业守法,注重乳品质量。
(2)宏观管理方面
在宏观管理方面,黑龙江行政手段力度更大,文化手段更为多样。黑龙江的行政手段,除了行政处罚,对违法违规企业还进行行政收费和行政强制。针对乳品质量不合格情况,内蒙古多对违法违规企业进行行政处罚,并对行政处罚进行公示;而黑龙江省实行双公示制度,即行政许可公示和行政处罚公示。
对于文化手段的应用,黑龙江除了建立新闻宣传与安全预警机制,还拓宽了公众参与渠道,随着公众对乳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增加以及消费维权意识的增加,公众对参与乳品质量安全规制的意识增加,而内蒙古主要是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和科普宣传作用。
(3)法制管理方面
黑龙江对乳品质量安全的执法管理通过日常监管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守法管理则贯穿供应链各环节,即除了对乳品质量进行重点检查,也进行日常的监督,保证了执法的连续性,进而加强了乳品质量安全规制。而内蒙古对乳品质量安全执法管理的机构为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依据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自治区层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进行执法,执法方式主要是对乳品质量的重点检查,也就是“运动式”执法。
对于加强乳品质量安全规制,法制管理中的守法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奶农是否守法,直接关系到原料奶的质量;乳品加工企业是否守法,直接关系着乳制品的出厂质量;运营商是否守法,直接关系着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乳品质量。因此,加强守法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黑龙江对奶源、加工、存储、运输、销售各个环节都加强了守法管理;而内蒙古对乳品质量安全的守法管理,主要是对乳品加工企业的守法管理,对奶农、运营商等其他供应链上的主体进行的守法管理还须加强。
(4)监督管理方面
黑龙江的监督管理特别注重监管动态,包括国家总局要闻、省局动态、市县动态、外省动态,建立了全面的监管动态体系,这不仅可以了解本省的质监动态,还能了解国家对质量监管的动态以及其他省份的监管动态,对于如何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而内蒙古通过质量管理、市场准入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对乳品进行监督抽检、监督检查、产品召回、不合格品曝光,加强了对乳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但是在监管动态方面较为欠缺,对于监管动态这一方面,内蒙古主要是定期发布乳品质量安全报告,对乳品质量变化发出预警。
(5)第三方管理方面(www.xing528.com)
行业协会在乳品质量安全规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连接政府和企业的桥梁,也是监督政府和企业的重要力量。黑龙江省建立了黑龙江省奶业协会。奶业协会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发展畜牧业、发展奶业的方针和政策;反映会员的愿望与要求,维护本行业的合法权益,协助政府部门规范行业的自我管理行为,促进企业公平有序竞争;开展与国家和国际奶业界的科技交流和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开展会员单位之间的技术和经济协作;开展奶业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和技术培训,做好科普宣传,不断提高从业者的科技素质;推动会员单位之间开展横向联合,协调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促进奶业产业化进程和集团化经营,实现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图11-9 内蒙古与黑龙江干乳制品产量对比
目前,黑龙江的乳品质量安全规制涉及三个层面:一是政府层面的,二是企业层面的,三是行业协会层面的。政府通过宏观管理、法制管理、监督管理对乳品质量安全进行规制;企业层面,虽然黑龙江的乳品企业,例如飞鹤奶粉,发展得也较好,但是与内蒙古的伊利、蒙牛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不重点介绍;行业协会层面,有黑龙江奶业协会,在加强乳品质量安全规制上有重要作用。
黑龙江作为我国乳业发达的省份,其在乳品质量安全方面的规制是相对完善的,其可供借鉴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构设置方面
在机构设置方面,设有专门的乳制品监管处和企业监督管理处。黑龙江的乳品质量安全规制机构,分别为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内蒙古的乳品质量安全规制机构相比,其对乳品质量安全规制的下设机构更为全面。黑龙江的食品药品管理局,除了设置法制处、食品生产监管处、食品流通监管处、食品检验所、食品药品稽查局,还设有专门的乳制品监管处;黑龙江的市场监督管理局,除了设置法制处、市场规范管理处、商标监督管理处,综合稽查执法局,还设有专门的企业监督管理处。
与内蒙古的规制机构不同,黑龙江省设置专门的乳品监管处和企业监督管理处,体现出黑龙江对乳品质量安全规制的重视:一方面可以对乳品质量安全规制更加专业,规制更加细化;另一方面,可以促使乳品加工企业守法,注重乳品质量。
(2)宏观管理方面
在宏观管理方面,黑龙江行政手段力度更大,文化手段更为多样。黑龙江的行政手段,除了行政处罚,对违法违规企业还进行行政收费和行政强制。针对乳品质量不合格情况,内蒙古多对违法违规企业进行行政处罚,并对行政处罚进行公示;而黑龙江省实行双公示制度,即行政许可公示和行政处罚公示。
对于文化手段的应用,黑龙江除了建立新闻宣传与安全预警机制,还拓宽了公众参与渠道,随着公众对乳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增加以及消费维权意识的增加,公众对参与乳品质量安全规制的意识增加,而内蒙古主要是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和科普宣传作用。
(3)法制管理方面
黑龙江对乳品质量安全的执法管理通过日常监管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守法管理则贯穿供应链各环节,即除了对乳品质量进行重点检查,也进行日常的监督,保证了执法的连续性,进而加强了乳品质量安全规制。而内蒙古对乳品质量安全执法管理的机构为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依据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自治区层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进行执法,执法方式主要是对乳品质量的重点检查,也就是“运动式”执法。
对于加强乳品质量安全规制,法制管理中的守法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奶农是否守法,直接关系到原料奶的质量;乳品加工企业是否守法,直接关系着乳制品的出厂质量;运营商是否守法,直接关系着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乳品质量。因此,加强守法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黑龙江对奶源、加工、存储、运输、销售各个环节都加强了守法管理;而内蒙古对乳品质量安全的守法管理,主要是对乳品加工企业的守法管理,对奶农、运营商等其他供应链上的主体进行的守法管理还须加强。
(4)监督管理方面
黑龙江的监督管理特别注重监管动态,包括国家总局要闻、省局动态、市县动态、外省动态,建立了全面的监管动态体系,这不仅可以了解本省的质监动态,还能了解国家对质量监管的动态以及其他省份的监管动态,对于如何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而内蒙古通过质量管理、市场准入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对乳品进行监督抽检、监督检查、产品召回、不合格品曝光,加强了对乳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但是在监管动态方面较为欠缺,对于监管动态这一方面,内蒙古主要是定期发布乳品质量安全报告,对乳品质量变化发出预警。
(5)第三方管理方面
行业协会在乳品质量安全规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连接政府和企业的桥梁,也是监督政府和企业的重要力量。黑龙江省建立了黑龙江省奶业协会。奶业协会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发展畜牧业、发展奶业的方针和政策;反映会员的愿望与要求,维护本行业的合法权益,协助政府部门规范行业的自我管理行为,促进企业公平有序竞争;开展与国家和国际奶业界的科技交流和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开展会员单位之间的技术和经济协作;开展奶业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和技术培训,做好科普宣传,不断提高从业者的科技素质;推动会员单位之间开展横向联合,协调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促进奶业产业化进程和集团化经营,实现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