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漏磁无损检测设备应用过程中,最终是要通过对缺陷漏磁无损检测信号的观察与分析来对检测结构进行分析及评判。因此出现了不少的检测信号后处理研究,例如1996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Mandayam等人提出算法来平衡或滤除由于速度效应和磁导率不均所致的漏磁无损检测信号的各种异变;1996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G.Katragadda和W.Lord等人提出用交流漏磁无损检测法并通过信号处理技术提高铁磁性材料表面裂纹检测的灵敏度;1997年,美国的Bubenik和Nestlroth等人认为内外伤是可以区分的;2000年,印度巴布哈原子研究中心的Mukhopadhyay和Srivastava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对缺陷漏磁场信号特征进行分析;2005年,Mikkola和Case发表了内外伤区分的文章,罗飞路等人研制了钢管表面缺陷检测用交变漏磁无损检测系统。2006年,McJunkin和Miller等人提出内伤漏磁场小,建议采用敏感度小的检测探头来检测外伤;2009年美国的Richard Clark McNealy等人对管道裂纹漏磁无损检测信号加以区分,但就在同年,英国斯旺西大学的Alicia Romero和Ramirez等人通过试验的方法指出仅根据漏磁无损检测信号难以区分内外伤。华中科技大学的康宜华和清华大学的黄松岭分别尝试采用交直流复合磁化方法来区分内外伤,沈阳工业大学的杨理践、合肥工业大学的何辅云等人同样在检测信号后处理方面展开了研究工作。
漏磁无损检测磁化以直流磁化场为主,近些年有针对交流磁化漏磁无损检测和脉冲漏磁无损检测方面的研究工作,直流磁化漏磁无损检测的信号处理相对简单;交流磁化和脉冲磁化漏磁无损检测信号处理更复杂,但检测信号包含的信息更丰富,缺陷检测的灵敏度更高。(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