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人工智能不是个技术问题,而是个应用场景问题,如果选对了应用场景,人工智能发挥出来的作用会非常大。
普通老百姓关心的不是复杂的算法,而是人工智能对民生有没有改善。红灯是否可以做到智能从而提高效率?公共卫生体系是否可以有很好的预警机制从而防止大规模的疫情传播?人工智能能否帮助解决教育资源不平等的问题?这些都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所以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是能把这些问题解决了,让城市的人出行方便、看病少排队,让乡村的人同样享受到高水平的教育服务。这就是民生。
比如在教育中,网易推出的应用程序可以帮助老师批改学生作文,包括中文作文和英文作文,快速帮助学生纠正语法和用词方面的错误。当然,网易还在人工智能应用的其他领域有所涉及,比如在音乐领域,网易开发了一套人工智能编曲和作词系统,还投资了欧洲人工智能作曲公司AIVA。在未来,网易希望在游戏领域开发的人工智能应用可以与真实的玩家一起上网竞技,提高玩家的水平。
徐立:人工智能的应用正从头部问题延伸至长尾问题,从而形成价值闭环。
过去人工智能很多只关注头部问题,就是那种受众面广、发生频率高、人们广为关心的问题,人脸识别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当要让人工智能真正去改变整个行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需要解决很多发生频率并不怎么高,却难以忽视的问题,相关的应用被我们称为“长尾应用”。这些应用的广泛出现真正意味着人工智能开始深入各行业,开始产生价值闭环。以上海的“一网统管”为例,很多的细分领域已经融入了人工智能的技术,比如治理车辆违停和乱扔垃圾,这些应用不像人脸识别那样受关注,但同样能够为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带来质的提升。
新冠疫情还带来另外一个影响,那就是加快了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普及。过去一些传统企业虽然一直谈人工智能改造升级,但由于成本等多种原因,进展并不快。在疫情中,众多企业业务重点转向线上,从而推动了业务数据化的进程,而数据化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结果就是我们看到利用综合数据辅助决策的企业数量大量上升,整体上推动了企业的智能化转型。
王劲:在无人驾驶方面,中国正逐渐走向车路协同。
按照现在的发展路线,中国可能还需要两三年才能在一部分区域实现L4级的无人驾驶,而要实现L5级无人驾驶可能还要更长的时间。现在,通过5G和AI的结合,中国有机会通过“车路协同”来实现新一代的智能交通。
过去无人驾驶靠车上的传感器和车载电脑来实现,属于单车智能。相对而言,车路协同会有三个好处。首先是更安全。道路上的传感器会帮助车上传感器实现超视距感知,路上计算单元还能增强计算能力,从而使无人驾驶安全性大幅度提高。其次是成本更低。中国有3亿辆车,如果每辆车通过路网协同(相对于纯单车智能)能节省1.5万亿元成本,这些钱就能在现有道路上以“100万元人民币/千米”的投资部署传感器和路边单元,足以实现中国的车路协同。最后是效率更高。单车智能是一辆车的个体优化、局部优化,而车路协同是全局优化,从而有更高的效率。
中国已经渐渐地走上了车路协同的道路,与单车智能可能是以技术突破为主不同,车路协同中政府政策的作用更为明显。在道路上部署这么多传感器、计算单元并形成网络,没有政府支持、许可和帮助,将是不可能的。(www.xing528.com)
为了达到车路协同,需要有更多相关方参与其中。人工智能企业是重要的一方;因为涉及车辆,所以汽车产业也会参与进来;当然还包括出行行业。除了上述各方,5G运营商也需要深度参与进来。这四个产业怎样在一个新的智能交通产业中融为一体,需要政府来协调,既要打破技术障碍、产业障碍,还要打破政策障碍。
乔布斯利用鼠标做出了视窗界面,开启用户界面的第一个时代。第二个时代也是乔布斯开启的,其代表是手机领域的多点触控。在多模态人工智能基础上,通过视觉、自然语言、身体动作,人和机器能形成一个新的用户界面,这就是用户界面的第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界面载体是个人电脑,第二个时代是手机,第三个时代是什么?肯定不是手机,而应该是机器人。
在这个时代,人工智能成为超系统平台,机器人就是新一代的个人电脑或手机。机器人一开始可能不会特别聪明,但已经能有效地执行一些重复性强、技能要求狭窄的工作,比如扫地、站岗、接待等,这恰好是人类最不想干的事情。随着超系统水平越来越高,未来我们会做出家庭保姆机器人这种更高级别的产品,只是还需要一些时间。
朱啸虎:新冠疫情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2002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极大加速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京东、天猫基本上都是在SARS以后迅速发展起来,新冠疫情对人工智能同样会有这样的影响。中国制造业将出现整体性的无人化、智能化趋势,另外还有远程办公也将变得普遍。很多企业在疫情后至少有10%~20%的员工申请继续远程办公。他们发现在家办公效率很高,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甚至一些员工不再需要回到一线城市。未来远程办公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任何一个行业在发展得好的时候都会有泡沫,人工智能也不例外。有一点泡沫是健康的,它会促进整个行业更好地发展。最开始,很多人涌入人工智能行业,现在大家已经变得更加务实,去分析哪些场景能更好地落地,更好地商业化,更好地给企业和用户创造价值。这表明行业的发展最终进入了正轨。5年以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都是人工智能赋能的,至少都有人工智能的模块。
季昕华:从场景、数据、算法和算力考虑人工智能业务。
人工智能有4个关键要素:场景、数据、算法和算力。优刻得(UCloud)最初提供算力,后来发现数据很重要,就推出一个叫作“安全屋”的产品,实现数据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让数据可用不可拿。上海是全国第一个实现政务数据开放的城市,很多人工智能公司可以通过安全屋来训练模型,但不能拿走数据,从而确保用户的隐私。此次疫情发生后,我们发现,人工智能在医学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比如通过分析脑电波来判断什么样的人容易失眠,怎么治疗失眠等等,我们正在多个场景进行尝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