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少数民族特色长上衣

云南少数民族特色长上衣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老年妇女的上衣长度几达膝盖,年轻女性的稍短。在云南少数民族中,有的上衣特别长,长度可达膝盖以下,以中老年人居多。云南藏族、普米族、纳西族、蒙古族、水族、布依族和不少彝族支系的上衣,多数长而大,保暖性能好,适应性强。生活在德宏州的景颇族妇女穿黑色圆领对襟紧身上衣,衣长仅及腰部,手袖细而长。

云南少数民族特色长上衣

上衣,是一个人全身穿着中最重要,也最有特点的组成部分。一个亭亭玉立的云南少数民族姑娘站在你面前,最吸引你的眼球的,自然是她那色彩鲜艳、式样奇特、剪裁得体、装饰别致的上衣。

上衣,包裹或展露出一个人胴体的主要部分。姑娘的苗条、少妇的丰满、男性的强健,有力的骨骼肌肉和曲凸的胸腹腰身,都要依靠上衣来凸显和修饰。从审美的角度看,上衣通过精心设计的衣领托住的,正是人轮廓不同、表情生动的脸。人们通常把少女的面孔比作鲜花,那么上衣就是衬托鲜花并使之显得更美的绿叶。人们也把老人刻满沧桑的脸比作一本历史书,那么上衣就是摆放这本古书并使之显得更有价值的博古架。从某种程度上看,裤子、裙子、帽子、头巾等,都只不过是上衣的自然配合和补充。因此,整套服饰中,最吸引人的就是上衣。

云南少数民族的上衣,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上衣一样,具有两个明显的审美特点:一个是运用上衣对人的身体进行遮盖和包裹,达到保暖、防护和掩饰的目的,这样的服饰在形制上就以“宽袍大袖”为特征;二是通过上衣把人的身体的某些部分进行敞开和暴露,达到散热、降温和展示的目的,这样的服饰在形制上就往往以“袒胸无袖”或“窄袖紧身”为特征。这两种上衣的特征,都以女性服饰最为典型,最具代表性,而男性服饰多追求简洁、实用,特点正在丧失,逐渐有趋同的倾向。

云南的藏族普米族纳西族蒙古族布依族拉祜族、大多数彝族支系、部分哈尼族支系的年轻女性和绝大多数民族的中老年妇女,上衣大体上都是宽袍大袖,右开襟,小立领、圆领或者无领。他们的上衣形制一般来说区别不大,但在衣领或领口、大襟边缘、袖子和袖口、下摆边缘等处,都镶有色块、花边或者图案。不同民族喜欢的面料色彩、剪裁样式、装饰图案各有不同,差别很大,借此显示出不同民族上衣的明显区别。总体上说,这些“宽袍大袖”的上衣,一般都长达臀部,腰身宽松,衣袖长及手腕。可能是为了做事方便,大多数少数民族妇女都在腰间系上围腰或者围裙,能避免长大上衣被弄脏,做起事来干净利落。有的少数民族,如纳西族、白族、彝族、哈尼族等,宽大的上衣袖子又做得特别短,只达肘部,使内衣的袖子露出一截,可能也是为了做事方便。以彝族女性的上衣为例,武定彝族妇女上衣多以深色调的蓝黑色布料缝制,无领,右开襟。中老年妇女的上衣长度几达膝盖,年轻女性的稍短。衣袖都只及肘部,内衣手袖外露。外衣领口、大襟边缘、肩部、袖口均镶有花边、图案,图案以各式花朵为主。年轻人的图案明显比中老年人多而复杂,大襟前的图案色块下还装饰有流苏,使整件上衣几乎看不出布料本色。石林彝族撒尼人的外衣多以黑色、蓝色、黄色、白色布料缝制,小立领,右开襟,长度达臀部。大摆,立领,大襟边缘、袖子、袖口、下摆镶花边,图案色彩丰富。其他民族的上衣与此大同小异,区别多反映为色彩和图案不同。在云南少数民族中,有的上衣特别长,长度可达膝盖以下,以中老年人居多。这样的上衣,其实应该称之为袍子,多讲究镶边和图案装饰,女性袍子比男性的色彩艳丽。云南藏族、普米族、纳西族、蒙古族、水族、布依族和不少彝族支系的上衣,多数长而大,保暖性能好,适应性强。有的还绣满各种民族风格的图案,装饰性很强。迪庆男式藏袍厚实宽大,用腰带系住后,腰带以上的宽大衣襟自然下垂,形成一个盛东西的胸囊,可以装各种小物件,在草原放牧生活中非常实用。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中“宽袍大袖”的类型,最漂亮也最吸引研究者注意的,可能是华宁县通红甸一带的苗族妇女服饰和石屏龙武、哨冲一带的花腰彝妇女服饰了。华宁通红甸的苗族有白苗、黑苗、花苗、青苗之分,花苗又有大头苗、独角苗等区别,都是因服饰不同而获得的不同称谓。花苗的服饰最为显眼漂亮。华宁通红甸的花苗,女性自幼喜欢挑花绣朵,自纺自织,或棉或麻,精挑细绣,服饰极其绚丽。她们的绣块夹衣里子常用果绿、淡蓝色布料,从肩头到衣袖全为图案繁复的绣块所覆盖,几乎全是红、黄、白相间的图形。大襟镶了花边,从肩部直至胸部全是绣块,中部还斜钉一排长长的火红色或者金黄色流苏。腰部以下系围腰,围腰更是全由绣块组成。本来苗族服饰也属于短衣窄袖、百褶短裙范围,但由于绣块密集鲜艳,装饰的效果更为明显。整套服装呈红、黄、白暖色调,明亮鲜艳,映衬着蓝、绿、白色底布,十分耀眼。制作这样一套衣服的绣块,大约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全靠手工绣成。石屏花腰彝妇女的服装,长袍、长裤、长袖,衣裤本身一般为黑色,是典型的宽袍大袖。因腰部的绣花腰带色彩鲜艳、图案精美、银泡闪亮、缀满流苏,故称为花腰彝。花腰彝姑娘最漂亮的服装称为“花口绳塔”,其实就是用红色丝线配以少量绿色、黄色丝线刺绣成各种图案、纹样的绣块。绣块连接成条状,镶钉到肩部、手袖、衣襟、裤脚等处,使原来以黑色为底的上衣和裤子显得鲜艳华贵、黑里透红、色彩浓烈,看起来十分漂亮。

石屏花腰彝女性服饰

云南少数民族上衣的宽袍大袖,基本上与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审美情趣是一致的,都以对身体的遮盖、掩饰为审美取向。因此有的学者以此为据,认为中华民族服饰的审美特点就是掩饰和装饰,与西方的暴露和展示完全不同。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就曾经指出:“大约中西服装哲学上不同之点,在于西装意在表现人身形体,而中装意在遮盖它。”[1]从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看,这样的结论显然是片面的。除了“宽袍大袖”之外,云南少数民族的上衣,不少是以无领、无袖、袒胸、窄袖,短小、紧身为特点,把身体的美暴露、展示无遗。因此,笔者在《从遮羞板到漆齿文身》一书中不但提出了“露,并非中华民族衣饰的缺憾”的观点,而且指出了云南少数民族衣饰“袒胸露脐、窄袖紧身”的基本原因:“云南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滇南和滇西南属北热带或南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这些,为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露’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2]从民族民俗调查中可以看到,怒江州和滇西地区的傈僳族妇女穿右开襟短衫,紧裹胸部,曲线突出,长仅齐腰。居住在西盟、沧源的佤族妇女穿无领短衫,有的无袖,有的半截袖,胸部轮廓明显,胳膊完全裸露在外。居住在澜沧一带的拉祜族妇女穿右斜襟、无领、小袖口的短衫。生活在德宏州景颇族妇女穿黑色圆领对襟紧身上衣,衣长仅及腰部,手袖细而长。布朗族妇女穿紧身、无领、斜襟短衣。德昂族妇女穿蓝黑色对襟紧身上衣,系腰带。基诺族妇女穿蓝、红、黄花条对襟短上衣……这些少数民族妇女上衣在形制上各不相同,装饰差别也很大,但都同样十分短小,穿着紧身,把肩、胸、腰、脐等女性人体美要素尽可能充分地展现出来。同时,有的无袖,有的短袖,有袖的也是窄袖,可以尽情展示手臂的修长和健美。这样的服饰,比“宽袍大袖”无疑更能凸显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和优势。

在云南少数民族以“窄袖紧身”展示人体美的服饰中,不能不特别介绍一下傣族女性的衣裙。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西双版纳地方志曾经作过这样的描写:“水摆夷妇女上短衣,下长裙,与缅妇装饰略同,裙长及地,不御内裤,用丝麻相间织成,饰以红、黄、绿、紫等色之柳条花纹,用深绿棉织物或丝织物,更以白布镶花边一二条,上端折叠紧别腰部,不用带束。贵族则饰金银腰带,有重至十数两者。衣尚白棉,间用青蓝,圆领窄袖,以布条代纽扣。”可见,傣族妇女“短衣长裙、窄袖紧身”的衣饰格局由来已久。1950年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傣族妇女的服饰更加丰富多样,但仍保持了展示人体美的特点。1985年出版的《西双版纳风物志》十分生动传神地介绍道:“今天西双版纳的傣族服饰,是边疆少数民族中最简洁最优美的服饰,既保持过去古老的傣族服饰的某些传统,又有新的改革和创造。现在男子服装,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筒裤,用白布或蓝布包头,大体还是保持过去的传统。傣家人服饰最美的是妇女服饰,如果你去到西双版纳,你就会看到天生的身材苗条的傣族妇女,一般都穿浅绯色的紧身小背心,外面穿的是紧身短上衣,圆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淡红色,也有浅绿色、天蓝色,下穿长筒裙,一直长及脚背,有红花色的,也有绿花色的,今天大都是的确良缝制的,也有用其他料子的,青年、老年妇女都是这样装束,腰间系有一根银色腰带,宽达一寸。这种衣着,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窄袖短衫又紧又严实,袖管长细,紧紧套住胳膊,袖管内是没有一点空隙的,如果是用米肉色衣料缝制,几乎就看不出袖管了。前后衣襟,紧紧裹住身子,刚刚到腰部,后襟还不到腰部,刚好用银色腰带系着短衫和筒裙口,筒裙也是紧裹双腿,越发显得身材的修长与苗条。”[3]以上描述充分说明“窄袖短衣”的审美情趣就在于表现人体的美,特别是青年女性的美。

云南少数民族妇女服饰对人体美的展示,尤以哈尼族叶车女性服饰最为突出。叶车服饰对体态美的展示,最为凸显的是下肢的修长健美。我们留待下一章再作介绍。

男子的服饰,也有“装饰”和“展示”的不同审美追求。在强调装饰时,云南少数民族男子往往穿着“多衣”,在打扮装饰自己的同时,显露家庭财富和自己的勤劳本事。在追求展示时,不少民族都对领褂情有独钟,只不过不同民族的领褂细节设计和色彩图案稍有不同而已。白族男子“三滴水”套装和其他一些民族的领褂短衫,可以作为云南少数民族男子上装“多衣”和“展示”不同追求的典型代表。

白族男子一般穿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但大理海东一带的白族男子为了使自己显得华丽气派、殷实富有,说明自己勤劳能干有本事,非常喜欢穿“三滴水”套装。所谓“三滴水”,指的是穿着时,三件不同的衣服都能显露出来,从内到外一件比一件稍短,就像云南民居的多重屋檐一样分出三滴水来。海东一带白族男子的“三滴水”套装,最里面是短大襟上衣,有领有袖,白色或者蓝色,领口、袖口、襟边有镶边装饰;第二层为深色皮领褂,考究者为麂皮精制而成,一般的也是羊皮领褂,多为黑色,也有用深棕色的;最外面是丝质、棉质或化纤面料的领褂,色彩鲜艳,装饰华丽,因较为轻薄,故而有同时穿上数件的。这样一来,这些多层的上衣领褂,最里面的上衣最长,羊皮领褂次之,外面的领褂最短,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显得富丽堂皇、装饰华贵。最外层的丝绸领褂一般不扣扣子,使青年男子显得风度翩翩、英俊潇洒。

领褂,可以说是云南很多少数民族的共同上衣样式。男子的领褂,对开襟,一般为小圆领或大圆领,也有少数为鸡心领的。领褂无袖,一般都比较短小,把整条臂膀包括腋窝等都暴露在外。妇女的领褂有对襟的,也有右开襟的,穿着时要扣上扣子。不同民族喜欢不同的色彩装饰,图案特点突出。领褂的用途很广,既可以与其他上衣搭配穿着,就像上面介绍的“三滴水”套装,也可以在夏天单独穿着。与其他上衣配套穿的领褂,一般料子和装饰都比较讲究,是盛装时不可缺少的行头。单独穿着的领褂,不太讲究衣料和装饰,主要的用途是防暑降温和充分展示男性的健美。云南少数民族的领褂,最原始古朴的当属云贵交界一带彝族的羊皮领褂,无论穷富,一年四季不离身。彝族羊皮领褂由一整张羊皮做成,无领无袖,夏天正穿,冬天反着穿,既用于保暖御寒,也用于背负重物。云南大多数少数民族,喜欢穿的是自织的麻布、土布领褂,工艺有粗有精,有的染色,有的还是原麻的黄白色,一般没有过多装饰,在劳动中非常实用。现在,作为盛装配套用的领褂,多为棉布(平绒或者灯芯绒)、涤纶、丝绸等制成,也有用细麻布的,或白或红或黑,常饰以色彩鲜艳的图案,有的还钉上银泡,使领褂显得格外漂亮华丽。(www.xing528.com)

介绍云南少数民族的上衣,不能不涉及其中的色彩感问题。色彩感的不同,正是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丰富多彩的原因之一。马克思曾经指出:“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4]考察少数民族服饰,在高度关注它们千奇百怪的形制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它们鲜艳夺目、层次丰富的色彩,从对色彩的不同追求中品味出他们的审美意趣和倾向。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实践进程中,云南少数民族逐渐培养起丰富的色彩感,并通过不同的色彩感而形成本民族独特的服饰风格。在大自然中所能找得到的色彩,在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中都有反映。不仅如此,云南少数民族还善于把不同的色彩组合在一起,按不同民族的审美情趣,形成不同的色彩组合,从而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文化特点。从表现手法和现实效果相统一的原则来看,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色彩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型:一是明快素雅,二是鲜艳热烈,三是沉稳朴实。虽然说这三类色彩感之间很难划分出截然不同的界限,但某一民族服饰属于哪类还是大体可以确定的。

明快素雅的色彩以傣族和白族的服饰为代表,也包括回族的服饰和苗族中的白苗的服饰等。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的上衣以浅色调为主,白色、嫩黄色、水红色、肉色、春花色等都是她们十分喜爱的颜色。下身的筒裙以深色调为主,分净色与起花两种。净色的有深蓝、湖蓝、翠绿、黑、大红、紫红、紫蓝等。起花的更是多种多样,但多为深色底起浅色细花。近年来傣族女性喜欢一种印花面料,质地细腻滑爽,色泽由浅入深,花纹装饰更加艺术化。这样的色彩搭配,鲜艳亮丽,简而不繁。世代居住在苍山下、洱海畔的白族妇女,服饰颜色以红、白二色为主。她们一般身穿白衣白裤,红色领褂,再系上白底镶红边的绣花围腰,头戴红花包头配白色绒冠,色彩非常协调明快。白族女性的上衣、长裤,面料多为丝绸、涤纶等,袖口、裤脚绣有图案,精制而美观。领褂多为丝绒、平绒、京绒等制成,右衽结纽处挂“三须”、“五须”银饰,富丽而考究。当然,白族女性的服饰也有用浅蓝色上衣配黑色领褂和浅黄色上衣配红丝绒领褂的。总的来看,白族女性服饰色彩明快,以白、红、黑三色为基调,色彩协调,刺绣精美,充分显示出“金花”姑娘美丽素雅和干练大方的风韵。

鲜艳热烈的色彩指的是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中那种大红大紫、黑红相间、鲜艳夺目、对比强烈的类型,以彝族的大部分支系、花苗、花傈僳、佤族、景颇族、德昂族等的女性服饰为代表。彝族是云南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滇中、滇南、滇西的彝族女性服饰大都十分鲜艳,色彩绚丽,色调热烈,使用黑、红色块作强烈对比,饰以精美图案,常用红色毛线作缨穗、缨花、绒球装饰。石屏县北部山区的“花腰彝”,妇女盛装时就像一团燃烧的烈火,又像一棵盛开的马缨花树。花腰彝姑娘的服饰由头饰(包头帕)、长袍、托肩、领褂、腰带、兜肚等组成,每个部分都绣满各种连续图案和对称图案,以红、黑、绿、黄、白为基调,对比强烈,鲜明突出。特别是名为“花口蝇塔”的花腰彝上衣,鲜艳异常,图案漂亮,结构复杂,全部用手工刺绣而成,需要把一针一线绣成的蝴蝶、花朵、图案一块一块、一条一条地拼接起来,可以说是少数民族服饰中绝无仅有的精品。华宁县通红甸一带的花苗,大量使用图案精美、色彩浓烈的绣块。衣服都是夹衣,底子是果绿色或者淡蓝色,衣袖包镶三至五个以红色色调为主的绣块,一直覆盖至肩部;肩部前后仍镶绣块,略似坎肩;镶了花边和绣块的上衣用“系腰”系住,系腰本身也绣满花朵图案。下身穿两节裙,百褶式,上节净色,下节织横条花纹,裙罩垂满绒线缨穗;背部还披一方形饰布,绣满回形纹图案,下垂缨穗;又系长方大围腰,围腰周围镶绣块;脚打绣花绑腿。整个花苗妇女的服饰真可谓万紫千红、色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显然,这一类色彩感的风格和第一类大不相同,图案丰富多彩,色彩对比强烈,其特点只能用“鲜艳热烈”来形容和概括。

稳沉朴实的色彩感,指的是那些以蓝、黑、灰、粉蓝、月白等不甚明亮的色彩为基调的服饰给人的感觉,以壮族瑶族、哈尼族、布依族、水族以及大部分拉祜族的服饰为代表。这些民族的服饰,尤其是中老年人的服饰,以黑色、蓝色为主调,基本不使用大红大绿,其稳沉朴实,给人以一种实在、安定、不事张扬的感觉。这一类服饰总的来看朴实粗糙一些,但也不乏精美之作。文山州部分壮族妇女服饰虽说通体黑色,头上包出双角的包头帕、短小紧身的上衣和下身的百褶裙大都用自织土布做成,但漂染时采用特殊工艺,使布料表面发出光泽,加上少量的刺绣和洁白的银饰,显得朴素而不粗陋,黑蓝之中显出一种华贵之美。

色彩的感觉当然是全身的服饰结合起来综合形成的,所以也缺少不了帽子和裤子。但是,全身服饰中最大的色块就是上衣,是上衣决定了整套服饰的主色调,帽子头巾和裤子裙子都要与上衣协调搭配,为上衣服务。总之,“多彩”和“多姿”都是云南少数民族上衣最引人注目的重要特点。

【注释】

[1]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五洲书报社1941年版,第240页。

[2]向翔、龚友德:《从遮羞板到漆齿文身》,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34页。

[3]杨美清、征鹏:《西双版纳风物志》,云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124—125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14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