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和嵌在《辞海》《辞源》中有专门的名词解释和论述,二者原本为各自独立的工艺手法,不管是在家具上还是其他器物上的运用并无直接的联系,发展至清代末年,有关人士将二者合并在一起,后人沿用至今。家具装饰上有镶,不一定意味着有嵌,而嵌又不单局限在镶上。镶者,以物相配合也,是特指物与物的配合,如镶边、镶框等;嵌者,是指东西卡或黏合在缝隙里,以物陷入也,即先用各种物料雕制成各式花纹,然后在器物上挖槽,把雕好的花纹嵌入槽内,使得装饰材料与主体物件浑然一体。
镶嵌工艺在我国出现的时期较早,作为我国传统的家具装饰工艺,它和雕刻工艺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5]早期的镶嵌工艺都运用在与漆艺相结合的家具等器物上,镶嵌工艺发展至清代,家具设计者和制作者大量运用不同材料和技法,设计并制造出了很多优秀的镶嵌家具作品。
镶嵌工艺在制作手法上分为平嵌法和凸嵌法两种。
平嵌法是基于漆器工艺发展的一种装饰手法,适用于漆器和木器。平嵌法最显著的特征是镶嵌材料与被嵌制物品表面融为一体,同时没有凸出于物品的表面,不影响物品的整体使用。清代平嵌家具喜采用螺钿嵌、大理石嵌、珐琅嵌,平嵌适合运用在家具表面。[6](www.xing528.com)
凸嵌较平嵌看起来明显,其特征是镶嵌材料高于被镶嵌表面。一般被装饰材料表面高低不一,起伏立体效果如同浮雕一般,装饰性也较强。凸嵌法的制作流程和平嵌法的制作流程是相通的。首先由绘图师傅在纸上绘制所选图案,然后是选择材料,将设计图纸和材料进行预先拼制,而后就是在镶嵌面严格按照草图绘制的纹饰进行刻槽,对凹槽的边缘和底部要求较严格,一般刻得不必过深,刻完要进行一定的打磨,尽量不影响嵌件自身的着力点,最后将处理好的嵌件嵌入,用胶或者稠漆黏合上即可。
这两种工艺在清代家具座面以下的腿部使用较少,在家具背部的正面使用较多。上层阶级的家具除雕刻外最喜欢使用的就是镶嵌工艺,清代镶嵌家具的腿部装饰一般和整体布局融为一体,在装饰工艺的选择上多种多样。纵观清代家具,平民百姓的常用家具和这些装饰手法一般无缘,所以研究论述的对象主要是上层阶级的家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