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行动的意义和影响

社会行动的意义和影响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安全保障工作方面,社会行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长江大保护及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安全保障方面,在政府与社会长期共同行动努力下,长江治理与保护取得了丰硕成果。上述案例仅是社会行动的冰山一角,社会行动至关重要,通过社会行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广大群众形成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

社会行动的意义和影响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安全保障工作方面,社会行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WWF)自1980年来华开始工作,在长江流域的保护工作持续了30多年。1998长江大水后,在WWF荷兰的支持下全面启动了覆盖全流域的长江——生命之河项目,在长江源头、上游、中下游及河口地区开展涉及物种保护、江湖连通、湿地保护与恢复、环境流、流域综合管理、自然资本、企业水管理创新等领域的保护工作。通过WWF推行的多方参与、共同应对的方式,长江保护项目成为WWF在中国开展的涉及部门最多、地域最广的项目之一。2002年在汇丰银行投资大自然”项目的支持下,WWF启动了“恢复长江生命之网”项目。可口可乐与WWF在2007年开始携手开展共同保护世界七大淡水河流的项目,其中便包括长江。2013年,长江流域成为可口可乐和WWF新一轮合作中全球两大重点保护水域之一,并通过开展包括“湿地使者行动”“长江湿地保护网络”等在内的子项目,实施科普教育,建立社会化参与的机制,提高社会保护长江的意识。

1998年,作为国际上最大的非营利性自然环境保护组织之一的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TNC)受邀进入中国,其中淡水保护是其在中国开展的各项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2005年至今,TNC的中国长江保护项目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了长江流域的水生生物监测平台,完成了长江流域19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识别。TNC与中国三峡集团合作,引入并推动了“生态流”的概念,针对包括三峡大坝在内的长江中上游水坝可能阻隔鱼类产卵洄游、破坏水生环境等问题,提交了水生生物的保护方案。

2015年7月,武汉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城”推出“江湖网-预警图”行动计划,通过民间护湖志愿者对水体污染、破坏湖泊的现状进行收集整理,按等级发布在网上,并将季度结果形成报表,为湖泊污染和破坏程度提供数据支撑,为武汉市江河湖泊保护提供民间力量。

2016年,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湖北项目中心38位企业家共同发起成立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该基金会是湖北省首家民间发起的地方性环保非公募基金会,将带动并扶持民间环保NGO的成长,打造企业家、高校、科研院所、NGO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社会化长江生态保护平台。

2018年6月,为了提供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司法保障,湖北检察机关启动为期一年半的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公益诉讼专项行动,专项行动针对破坏长江水生资源,非法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非法侵占或少批多占长江岸线水域空间,非法占用、破坏长江沿线防护林,非法处理危险废弃物、化学品等违法情形,确定了长江流域生态保护重点领域,包括水资源保护、森林草场和湿地保护、岸线资源保护等。对长江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公益诉讼的大力开展,对当前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起着助推作用。

2019年5月,由中国环境报社、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湖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举办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论坛暨博览会在武汉召开,会议主要探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和长江大保护主题。

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及社会团体通过组建专门研究机构、项目攻关等方式支撑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等长江大保护方面的科技工作。2007年11月,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五省一市湿地主管机构在上海市崇明东滩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成立了中国首个流域层面的湿地保护网络——长江湿地保护网络;2010年,长江湿地保护网络从长江中下游五省一市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12个省市,网络成员包括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等,覆盖了长江流域140种以上的水鸟和最重要的水鸟越冬地、繁殖地和停歇地,促进建立了流域内21处国际重要湿地和两处国际湿地城市。(www.xing528.com)

2014年12月,南通大学组建江苏长江经济研究院,通过关注新常态下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对江苏在长江经济带中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等开展前瞻性研究。2016年7月,研究院获批为江苏省首批重点培育智库。

2018年4月,重庆理工大学与重庆智库研究院共同组建“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通过“专家带团队”的模式,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军民融合、城市群协同、乡村振兴等方向的研究。

2018年5月,三峡大学聚焦长江大保护前沿科学问题,成立长江生态环境大保护研究院,重点开展长江流域水环境安全与污染控制、地质灾害环境与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等方面研究工作。

2019年5月,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武汉局、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中国气象局长江流域气象中心、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联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共48家单位组建了长江治理与保护科技创新联盟,并通过了《长江治理与保护科技创新联盟武汉宣言》,发布了《长江治理与保护报告(2019)》。

2019年6月,河海大学联合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组建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围绕长江流域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工程及区域经济等方面,开展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和实用技术研究以及人才培养、培训等,打造政府、企业、高校齐抓共管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新格局,为长江、为中国乃至全球大江大河治理保护提供智慧和方案。

在长江大保护及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安全保障方面,在政府与社会长期共同行动努力下,长江治理与保护取得了丰硕成果。上述案例仅是社会行动的冰山一角,社会行动至关重要,通过社会行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广大群众形成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