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的电工产品中,电动机既打了出口头阵,还在相当时期内始终是主力产品。
改革开放之初的电动机对外贸易,基本上由国有大型外贸公司独家经营,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要由国家行政部门审批,缺少竞争,缺乏活力。为了扩大出口创汇,1985年国家从出口管理体制改革着手,采取扩大企业出口经营自主权、建立出口生产体系、推进国际市场开拓等有力措施,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在体制改革和鼓励出口政策的引导下,大批电动机生产企业纷纷走出国门,直接参与国际竞争。2009年,国内生产电动机的1000多家企业中,已有近300家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
在20世纪80~90年代,我国电动机生产企业从美、德、日等国引进中型高压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先进技术,进口关键加工设备和测试设备,学习管理经验,使企业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有所提高,出口数量平稳增长,出口国别由东南亚进一步扩大,开始进入欧美市场。
随着电动机出口市场的逐步扩大和出口数量的日益增多,我国电动机出口企业遭遇了不同形式的技术贸易壁垒。美国、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等国政府和组织,以兼容性、节能性、安全性和环保性为借口,于1992年后纷纷立法,对我国电动机产品实施严格的认证和准入制度。为积极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挑战,国内电动机出口企业开始自主研发并生产符合西方新标准的产品,冲破壁垒,扩大出口份额。大连电机厂、北京电机总厂、西安电机厂等多家企业,相继自主开发出了符合美国全国电气制造商协会高效标准(NEMA EPACT)的高效电动机,新产品也开始批量出口。(www.xing528.com)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国内中小型电动机行业经历了重新洗牌的严峻考验。逆境中求奋进,涌现出了像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金龙电机公司等一批成功挑战世界同行顶尖产品技术的企业,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全球最高水平的美国全国电气制造商协会超高效标准(NEMA Premium)的电动机系列产品,通过了美国UL测试,从而成功出口到北美等发达国家市场,进入了全球超高效电动机新型市场的制高点。
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扩大出口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电动机出口呈现逐年高速增长的态势。2000年出口额为3.27亿美元,2002年猛增到21.2亿美元,2008年达到61亿美元;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2009年和2010年各类电动机出口也都超过了40亿美元。欧洲、亚洲、北美洲,已经成为我国电动机出口的主要地区。
大到6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机组,小到小功率电动机,我国电工产品出口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的过程。我国电工企业自主开发并形成一批技术先进、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的拳头产品,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电工设备出口范围已遍及世界几十个国家,产品几乎涵盖电工行业全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