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行政企分开,改革管理体制

实行政企分开,改革管理体制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电机工业管理体制属于计划经济模式,行业中各企业的生产和建设都服从国家统一计划安排。传统的电工管理体制政企不分,部内设立电工局,既执行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又对所属企事业单位进行微观管理。成立经营性公司,实行政企分开。

实行政企分开,改革管理体制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电机工业管理体制属于计划经济模式,行业中各企业的生产和建设都服从国家统一计划安排。这种体制包含了中央与地方、主管部门与企业之间复杂的权限、责任划分,往往造成各方权责不明、行政部门干预过多、企业缺少自主权。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国营企业已经从单纯的生产型管理机制转变到生产经营型管理机制,因此改革政府的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加强宏观管理,统一行业领导。1980年,一机部成立重大设备规划组;1983年,国务院成立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选定12个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六五”计划期间列专项科技攻关课题,由机械工业部、水利电力部负责组织实施;同时,成立了两部协调小组,指导30万千瓦、60万千瓦亚临界火电机组及以三峡工程为代表的大型水电站的建设,50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电压等级的决策,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以及发电设备、高压输变电设备的发展。

下放电工企业,转移管理权限。传统的电工管理体制政企不分,部内设立电工局,既执行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又对所属企事业单位进行微观管理。各省市的电机工业管理部门,同样肩负着政府和企业的双重管理职能。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政策的步步深入,下放管理权限、实现企业自主经营的呼声日益高涨。1985年3月,国家经委、计委、体改委和机械工业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机械工业部直属的14个电工企业全部下放地方。这项改革将由中央部属管理电工企业转为地方省(市)属管理,虽然有些涉及国民经济全局的大型骨干企业转为地方管理值得斟酌,但从总体上看,这项改革为后来的进一步放权、搞活企业迈出了重要步伐。

成立经营性公司,实行政企分开。为了改革电工行业管理体制,1983年年底,国家经委批复同意机械工业部《关于进一步改革电器工业局机构,组建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的报告》。1984年8月,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陆燕荪任总经理。电工局与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职责分开:电工局成为以宏观政策指导为主的政府机构,将机械工业部直属电工企业划归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管理。1985年3月,部属电工企业下放地方以后,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逐步成为工程设计、承包性质的科工贸公司。与此同时,下放地方的电工企业积极转换经营机制,先是从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转变为厂长负责制,确立了厂长在企业中的法人地位,开始自主经营;继而相继改制为经营性公司,设立董事会、监理会,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同时,改革三项制度(劳动用工人事制度独立经济核算制度、按劳分配奖励制度)。从此,电工行业开始走向真正的政企分开。(www.xing528.com)

突破所有制单一结构,搞活中小电工企业。在组建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成立若干大集团公司的同时,中小电工企业所有制结构也开始出现变化,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增加较快,私营企业比例显著上升,企业改制因地制宜、形式多样,企业经营充满活力和朝气。

创设科技中介,促进电工行业技术进步。为了服务电工企业和科技人员,活跃电工行业学术活动,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等学术团体先后挂牌成立,成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会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1980年6月,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在电力工业部的支持下成立,为凝聚水利水电的科研队伍、开展水力发电科技的交流搭建了平台;1981年7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在一机部的支持下成立,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和展览会,制定了众多行业指导性文件;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的前身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成立的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透平锅炉学会,1984年升格为国家一级学会,积极参与动力工程政策咨询和发电设备重大课题研究,出版动力工程学术刊物和技术手册等。这些学会与1934年成立的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现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一起,通过举行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促进了电工行业的科技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