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基于上海电机工业人才相对聚集和管理水平相应较高的条件,中央重工业部和华东工业部,即着手筹划上海电机工业的发展。1949年12月1日,在接收中央电工器材厂四厂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上海电机厂,有职工332人。1951年4月,中央批准华东工业部的请示,决定在闵行筹建上海电机厂新厂,同年10月9日正式施工。
1952年8月,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决定,从捷克斯洛伐克引进火力发电设备制造技术,建设上海发电设备制造基地。刚刚成立的一机部的部长黄敬和时任华东工业部部长汪道涵,随即做出相应部署,一方面派出访捷代表团商谈技术引进工作,另一方面计划在上海闵行建设发电设备制造基地。
1952年10月,上海电机厂初期基建工程完成,厂部职能机构和电机生产系统由市区迁入闵行;1953年3月,变压器车间迁往新厂,华通电业机器厂变压器生产部分同时并入上海电机厂,并一同迁往闵行。
从1953年开始,将原上海浦江机器厂迁到闵行建设上海锅炉厂,将原上海通用机器厂迁入闵行建设上海汽轮机厂,与已在闵行完成初期工程的上海电机厂,成为上海发电设备制造基地的三大主机厂。
在此基础上,1953年,一机部下达了上海三大电站设备主机厂的“一五”计划新建和扩建任务书。从此,上海发电设备制造基地的大规模建设正式展开。(www.xing528.com)
为适应建设发展的需要,继东北电工局成立设计处后,华东工业部电工局也成立了设计处,由从美国西屋公司学习归国的丁舜年任处长。后来该设计处并入一机部设计总局第二设计分局,即后来的机械工业部第二设计研究院。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和上海锅炉厂的闵行新厂区工程总体设计,就是由一机部设计总局第二设计分局负责完成的。
图3-2 一机部设计总局第二设计分局设计的上海电机厂 一期汽轮发电机车间正在吊装发电机转子
经过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建设者们的日夜奋战,各项工程陆续完工。上海电机厂一期工程,于1955年10月建成,完成投资2400万元;上海锅炉厂一期工程,于1956年建成,完成投资1362万元;上海汽轮机厂一期工程,于1957年建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在闵行地区拔地而起的上海发电设备制造基地,已经初具规模。
上海发电设备制造基地,依靠我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的积极钻研、勤奋工作,在捷克斯洛伐克专家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中压6000千瓦~1.2万千瓦火电设备设计制造技术的引进工作,并于1954年9月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套)6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截至1957年年底,累计生产6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32台(套),占同期全国火电设备总产量的73%。从此,上海成为新中国重要的发电设备制造基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