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信息传递的方式和速度,往往关系到一场战争的胜败,决定无数生灵的命运。因此,各个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围绕军事武装斗争的需要,以制作收发报机建立无线电通信,开始了革命根据地的电机工业建设。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内和革命根据地之间,主要靠机要交通员取得联系,既费时又不安全。从上海党中央到江西苏区,一个来回需要两个多月时间,难以适应革命斗争瞬息万变的需要。后来,情报斗争形势日趋复杂,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组建红色无线电台,运用科技手段,创新通信联络方式,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和安全保障程度,更好地为革命斗争服务。
1928年秋,中共中央指派李强等人,在上海筹建无线电训练班,自制收发报机,编制密码,培训机务人员和报务人员,建立起中共党内第一个无线电通信班底。自制收发报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电机工业开始萌芽!
1929年,中共中央又派李强,前往香港建立电台,建立了与上海党中央的通信联系,开通了中共党内第一次两地无线电通信。这是中国共产党通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1931年春天,中共中央派伍云甫、曾山、涂作潮三人,从上海前往中央苏区,利用红军缴获的一部100瓦的电台,设立了通信联络点,建起了中央苏区与上海党中央之间的信息通道。这是中国共产党通信发展史上的又一创举。毛泽东对此给予高度评价:“由于无线电的存在,纵使我们在农村环境中,但我们在政治上却不是孤立的”、“纵使革命在各个农村是被分割的,而经过无线电,也就能形成集中的指导了。”在后来的长征途中,更有中央领导说:“中央委员加电台,就等于党中央。”彰显电信工业在革命斗争中的历史性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以及各抗日根据地,分别在延安、晋察冀军区、山东军区和东北民主联军,先后建立了9个通信器材厂,自力更生制造电信设备和其他电工器材。
1938年,在革命圣地延安,建成了延安通讯材料厂,由军事委员会第三局局长王诤兼管。该厂于1940年试制成功了电话交换机;1941年,为给筹建中的红色广播电台提供电力,该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利用缴获的设备和材料,制造了交流发电机,实现了革命边区的首次发电;1944年,该厂又研制成功小型短波报话机。毛泽东亲自用这台报话机,实现了枣园与王家坪的通话,并题词“发展创造力,任何困难可以克服,通讯材料的自制,就是证明。”不久,该厂又陆续为军事通信生产了10瓦、60瓦的发电机。延安通讯材料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创建的第一个电工企业,书写了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
1938年,山东军区为解决通信器材的不足,设立了电务研究所和材料组,试制成功手摇发电机。(www.xing528.com)
1943年,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八路军129师在太行山区,用木材制作了上击式水斗水车,安装在漳河上,利用水头落差的冲动,带动缴获的一台水轮发电机,实现了根据地的自发电,供师部照明和通信用电。
图2-10 毛泽东题词
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晋察冀边区政府决定在附近的沕沕水,利用百米落差的泉水瀑布建设水力发电站。其中,发电机是用解放井陉煤矿缴获的德国造194千伏安发电机改制的;配电盘上的仪器仪表,绝大多数是通过地下党组织从石家庄寻找的旧品;输电线,是靠捡来的旧铜、铝电线拼接的。次年1月25日建成发电,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亲手起动水轮发电机发电,并题词“红色发电厂”。沕沕水水电站为西柏坡和周围兵工厂供电,改变了兵器制造手工操作的落后状况,生产能力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改善了党中央指挥解放战争的环境条件,点亮了西柏坡的灯光,沟通了与各战场的联系,发往各战场的193封电报,全部以沕沕水水电站的电力为动力。
红色政权下的电机制造业,尽管弱小,却铸就了中国红色通信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更为新中国通信事业的成长与发展铺路、奠基,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中国电机工业多彩的创业历程。
图2-11 沕沕水水电站
图2-12 朱德题词:“红色发电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