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电机工业刚刚起步之时,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外资和洋品再次大规模进入中国,更加残酷地打压、排挤尚在襁褓中的中国电机制造业。经过艰难曲折的奋力苦斗,到抗日战争前夕,中国电机工业仅形成了弱小规模的制造能力。
那时,全国有250多家与电机工业制造有关的企业,其中,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创立的企业数占80%左右,但资本只占20%左右,规模普遍较小,绝大多数企业都在10万元(当年币值,下同)以下;外资企业数占20%左右,资本规模则占达80%左右,实力地位相对占优势。从地域分布看,上海地区占了3/4以上,其中比较有名的企业是:钱镛记电业机械厂、华生电器厂、华通电业机器厂和华成电器厂等;其余几十家分散在天津、南京、汉口、广州和东北三省地区。
当时,生产的产品包括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开关、仪表、电线、电话机、收音机、电灯泡、手电筒、化学电源等。总体上讲,品种规格少,生产水平低,产品质量不高,规模能力弱。
在20世纪30年代前,先后创办的3家国家资本电工制造企业,较大的是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电机制造厂,但资本总额也只有67万元,所生产的电动机最大功率仅为20马力,变压器的最大容量仅为30千伏安。
幼稚弱小的中国电工制造业,在强大外国公司的商品倾销、腐败政府的反动统治和官僚买办势力的重重逼迫下,艰难地维持着生计,在激烈的竞争中勉强争得一席之地。
进入20世纪30~40年代,西方的电机工业,在电气化新时代的催生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技术创新成果累累,产业发展迅猛异常。西方的先进技术和优良产品,一方面,影响着正在谋求开展对外合作引进技术的中国电机制造业界的有识之士,从而推动着中国电机制造业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凭借其竞争优势,更大规模地占领着中国的电力、电信市场,从而进一步拉大了国内外电机制造业之间的差距。(www.xing528.com)
图1-6 中央电工器材厂机械加工车间
1940年以后,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中央机器厂,从瑞士机车公司(Swiss Locomotive Co.)引进了煤气内燃机全套技术图样,从瑞士勃朗·鲍威利公司(Brown Boveri Co.,简称BBC公司)引进了汽轮发电机组的技术图样和汽轮机整机及汽轮发电机转子,制造了两台(套)单机容量为2000千瓦的汽轮发电机组,一台(套)安装在四川泸县电厂,另一台(套)安装在云南昆明电厂。这是旧中国制造的最大的汽轮发电机组。而在西方,早在1901年,即由BBC公司生产了5000千瓦的汽轮发电机组,不但机组容量要大得多,而且时间相差整整40年。
图1-7 中央电工器材厂生产车间
1942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厂,研制了一台1000马力的混流式水轮机,用一台变频机改装制成了1940千伏安、6900伏的发电机,由民生机器厂制造了2台夹接式传动器,这台(套)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在四川下清渊电站。这是旧中国制造的最大容量的水轮发电机组,而当时世界上制造的最大水轮发电机组容量已达9万千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