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GB标准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用钢的牌号与化学成分(表1-107)
表1- 107 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用钢的牌号与化学成分
(续)
注:1.Alt指全铝含量。
2.牌号08CrI8NillNbFC中的“FC”表示细品粒。
3.表中牌号钢中的残余元素含量见表1-108。
①除非冶炼需要,未经需方同意,不允许在钢中有意添加本表中未提及的元素。制造厂应采取所有恰当的措施,为防止废钢和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其他材料把会削弱钢材力学性能及适用性的元素带入钢中。
②20G钢中w(Alt)≤0.015%,不作交货要求,但应填入质量证明书中.
表1- 108 钢中的残余元素含量
①15Ni1MnMoNbCu的残余V含量应不超过0.02%。
②10Cr9Mo1VNbN、10Cr9MoW2VNbBN、10Cr11MoW2VNbCu1BN和11Cr9Mo1W1VNbBN的残余Ti含量应不超过0.01%,残余Zr含量应不超过0.01%。
(2)中国GB标准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的热处理制度(表1-109)
表1- 109 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的热处理制度
(续)
①热轧(挤压、扩)钢管终轧温度在相变临界温度Ar3至表中规定温度上限的范围内,且钢管是经过空冷时,则应认为钢管是经过正火的。
②D≥457mm的热扩钢管,当钢管终轧温度在相变临界温度Ar3至表中规定温度上限的范围内,且钢管是经过空冷时,则应认为钢管是经过正火的;其余钢管在需方同意的情况下,并在合同中注明,可采用符合前述规定的在线正火。
③根据需方要求,牌号为07Cr25Ni21NbN、07Cr19Ni11Ti和07Cr18Ni11Nb的钢管在固溶处理后可接着进行低于初始固溶处理温度的稳定化热处理,稳定化热处理的温度由供需双方协商。
(3)中国GB标准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的室温力学性能(表1-110)
表1- 110 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的室温力学性能
(续)(www.xing528.com)
注:1.D≥76mm,且S≥14mm的钢管应做冲击试验。
2.表中的冲击吸收能量为全尺寸试样夏比V型缺口冲击吸收能量要求值。当采用小尺寸冲击试样时,小尺寸试样的最小夏比V型缺口冲击吸收能量要求值应为全尺寸试样冲击吸收能量要求值乘以一个递减系数。如试样尺寸(高度×宽度):10mm×7.5mm,递减系数为0.75;10mm×5mm,递减系数为0.50。
3.表中规定了硬度值的钢管,其硬度试验应符合:S≥5.0mm的钢管,应做布氏硬度试验或洛氏硬度试验:S<5.0mm的钢管,应做洛氏硬度试验;根据需方要求,经供需双方协商,并在合同中注明,钢管可做维氏硬度试验代替布氏硬度试验或洛氏硬度试验。当合同规定了钢管维氏硬度试验时,其值应符合表中的规定。根据需方要求,经供需双方协商,表中未做硬度要求的钢管可做硬度试验,其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根据需方要求,经供需双方协商,并在合同中注明试验温度,供方可做钢管的高温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0.2)试验。当合同规定了钢管高温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试验时,其值应符合表1-111的规定。
5.成品钢管的100000h持久强度推荐数据参见表1-112。
6.钢管应逐根进行液压试验。液压试验压力按下式计算,最大试验压力为20MPa。在试验压力下,稳压时间应≥10s,钢管不允许出现渗漏现象。
p=2SR/D
式中 p——试验压力(MPa),当p<7MPa时,修约到最接近的0.5MPa,当p≥7MPa时,修约到最
接近的1MPa;
S——钢管壁厚(mm);
D——钢管公称外径或计算外径(mm);
R——允许应力,优质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为表中规定屈服强度的80%,不锈钢和耐热钢为表中规定屈服强度的70%(MPa)。
7.供方可用涡流探伤或漏磁探伤代替液压试验。涡流探伤时,对比样管人工缺陷应符合GB/T 7735中验收等级B的规定;漏磁探伤时,对比样管外表面纵向人工缺陷应符合GB/T 12606中验收等级L2的规定。
8.D>;400mm或S>40mm的钢管应做弯曲试验。弯曲试验分别为正向弯曲(靠近钢管外表面的试样表面受拉变形)和反向弯曲(靠近钢管内表面的试样表面受拉变形)。弯曲试验的弯芯直径为25mm。试样应在室温下弯曲180°。弯曲试验后,试样弯曲受拉表面及侧面不允许出现目视可见的裂缝或裂口。
(4)中国GB标准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的高温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表1-111)
表1- 111 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的高温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
①表中所列牌号10Cr9MoW2VNbBN、10Cr11MoW2VNbCu1BN和07Cr25Ni21NbN的数据为材料在该温度下的抗拉强度。
(5)中国GB标准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的100000h持久强度推荐数据(表1-112)
表1- 112 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的100000h持久强度推荐数据
(6)新旧标准及国际标准牌号近似对照(表1-113)
表1- 113 新旧标准及国际标准牌号近似对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