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热交换过程计算的关键知识点

热交换过程计算的关键知识点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常,换热器的传热量可通过热量衡算求得。如果热冷流体在换热过程中均没有相态的变化。管壁薄或管径较大时,可近似取A0=Ai=Am,即圆筒壁视为平壁计算。示意图如图7-20所示:在由传热基本方程Q=KAΔtm计算传热量时,要先求取两个参数K和Δtm。间壁的一侧为加热蒸汽,温度为T,蒸汽冷凝后在饱和温度下排出。

热交换过程计算的关键知识点

一、换热器热负荷Q的计算

在传热过程计算中,根据传热任务或要求,先应计算换热器的传热量(又称热负荷)Q。通常,换热器的传热量可通过热量衡算求得。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假设换热器的热损失可忽略,则换热器传递的热量(简称Q)等于热流体放出的热量(简称Q),也等于冷流体吸收的热量(简称Q),即Q=Q=Q

如果热冷流体在换热过程中均没有相态的变化。则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显热,可列出热量衡算式为:

式中 cphcpc——热、冷流体的平均质量定压比热容,J/(kg·℃)

WhWc——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T1T2——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t1t2——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如果热、冷流体在换热过程中只有相变化,而温度不变。则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潜热。热量衡算式为:

式中 rhrc——热、冷流体的饱和蒸汽的比汽化焓(或比冷凝焓),J/kg

如果热、冷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既有相变化,也有温度变化。则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显热与潜热之和。热量衡算式为:

【例7-4】将0.417kg/s、80℃的硝基苯,通过换热器冷却到40℃,冷却水初温为30℃,出口温度不超过35℃。硝基苯和水的比热容分别为1.6kJ/(kg·K)和4.19kJ/(kg·K),如热损失可以忽略,试求该换热器的热负荷及冷却水用量。

解:(1)根据已知条件及式(7-13)得

Q=Q=WhcphT1-T2

=0.417 ×1.6 ×103×(80-40)

=26.7(kW)

(2)又 ∵Q=Q=Q=Wccpct2-t1

∴ 26.7 ×103=Wc×4.187 ×103(35-30)

Wc=1.275kg/s =4590kg/h

二、传热速率方程

工业上大量存在传热过程主要是指间壁式传热过程,那么在完成一定的传热要求任务下,传热设备需要多大的传热面积才能完成任务呢?经验表明,在定常传热情况下,换热器的传热速率(即热负荷)与传热面积、两流体的温度差成正比[表示公式见(7-16)],并同样可以表示为传热推动力和传热热阻之比[表示公式见(7-17)]。

式中 Q——换热器的传热速率(热负荷),J/s

A——换热器的传热面积,m2

Δtm——热冷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或K,也就是传热总推动力,与流体的流动情况和流动方向有关

K——传热系数,又称为比例系数,W/(m2·℃)或W/(m2·K)

(一)传热系数 K

两流体通过间壁的传热过程是由热流体对管壁对流、管壁热传导、管壁对冷流体的对流三者所构成的串联传热过程,利用串联热阻的关系,即可导出总传热系数K的计算式。

若以传热管外表面积A0A0=πd0L)为基准,其对应的总传热系数K0为:

式中 d0didm——分别为换热管的内直径、外直径、平均直径

α0αi——分别为换热管内侧和外侧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

b——为换热管的厚度

同理,若以传热管内表面积AiAi=πdiL)为基准,其对应的总传热系数Ki为:

若以传热管壁的平均面积AmAmdmL)为基准,其对应的总传热系数Km

由此可见,所取基准传热面积不同,K值也不同,即K0KmKi

当传热面积为平壁时,则:A0=Ai=Am,此时的总传热系数K为:

当壁阻b/λ较10,1i小得多时,b/λ可忽略不计,此时K可简化表示为:

注意:

(1)总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的对应关系。所选基准面积不同,总传热系数的数值也不同。手册中所列的K值,无特殊说明,均视为以管外表面为基准的K值。

(2)管壁薄或管径较大时,可近似取A0=Ai=Am,即圆筒壁视为平壁计算。

(3)总传热系数K值比两侧流体中α值小者还小。

(4)当α0αi时,壁阻可忽略不计时,则Kα0

Q=K0A0Δtmα0A0Δtm

αiα0时,壁阻可忽略不计时,则Kα

Q=KiAiΔtmαiAiΔtm(www.xing528.com)

由此可知,总热阻是由热阻大的那一侧的对流传热所控制的,即两个对流传热系数相差较大时,要提高K值,关键在于提高α较小的;若两侧α相差不大时,则必须同时提高两侧的α值,才能提高K值。

实际上,换热器运行一段时间后,在传热管内外壁会有不同程度的污垢沉积,将增大传热阻力,使传热速率减少,污垢热阻一般由实验测定,其总传热系数则为:

式中 RsiRso——管壁两侧的流体的污垢热阻

(二)平均温度差Δtm

冷热两流体在换热器中走向有不同情况,参与换热的两种流体沿传热面平行而同向的流动称为并流;参与换热的两种流体沿传热面平行而反向的流体称为逆流;两种流体的流向垂直交叉则称为错流;一流体只沿一个方向流动,另一流体反复来回折流,或者两流体都反复折回则称为折流;几种流动型式的组合则称为复杂流。示意图如图7-20所示:

在由传热基本方程Q=KAΔtm计算传热量时,要先求取两个参数K和Δtm(对于某个换热装置,A一定)。K的求取前面已作了介绍。下面介绍Δtm的求取。

1.恒温差传热

此情况下冷热两流体的温度均不随传热面位置变化而变化,例如,蒸发即属此情形。间壁的一侧为加热蒸汽,温度为T,蒸汽冷凝后在饱和温度下排出。另一侧为被蒸发的溶液,温度为t,则冷热两种流体不论哪种流向,换热器两壁之间传热温差Δtm保持为T-t不变,即Δtm=T-t

图7-20 换热器中冷热流体流向示意图

2.变温差传热

传热温差随传热面位置变化而变化,传热的冷热两流体中的一种或两种在进、出换热器温度有变化时,均为变温差传热的情况。

如图7-21所示,对于并流或逆流,都可以推算出平均传热温度差 Δtm(具体推算过程省略)的计算公式为:

图7-21 两侧流体变温时的温差变化

式中 Δt1,Δt2——分别为传热设备进、出口一端的热、冷流体温度的差值

由于Δtm刚好等于换热器进出、口处两种流体温度差的对数平均值,故称为对数平均温度差,为了计算方便,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通常温差大的一端为Δt1,温差小的一端为Δt2,从而使上式中分子分母均为正值。

当Δt1t2≤2时,则:,即可用算术平均值代替对数平均值。

当冷、热流体操作温度一定时,Δtm逆总大于Δtm并。当要求传热速率一定时,逆流所需的设备投资费用及操作费用均少于并流,故工业生产的换热设备一般采用逆流操作。

对于流体是复杂错流和折流时,其Δtm的计算较为复杂,一般用下式计算:

式中 Δtm逆——为按逆流操作情况下的平均温度差

ψ——为校正系数,为PR两因数的函数,即:ψ=fPR),对于各种换热情况下的ψ值,可在有关手册中查到,本教材中不做讨论

【例7-5】在一单壳程、单管程的列管式换热器中,用冷水将热流体由100 ℃冷却至40 ℃,冷水进口温度15 ℃,出口温度30 ℃。求在这种温度条件下,逆流和并流时的平均温度差。

解:逆流时:

并流时:

【例7-6】有一管壳式换热器,其传热面积A=100m2,用柴油原油换热,原油走管内,其进出口温度分别为t1=81℃,t2=102℃。柴油在管束间流过,其进出口温度为T1=249℃,T2=129℃,原油的流量为68900kg/h,其比热容C=2.18kJ/(kg·℃),逆流操作,试求传热系数K

解:根据题意,逆流时:

又∵Q=Q

Q=Wccpct2-t1)=KAΔtm

K=Wccpct2-t1)÷(AΔtm

=68900 ×2.18 ×(102-81)÷(100 ×88.4)

=98.98[W/(m2·℃)]

三、换热器的强化途径

根据传热方程的计算公式Q=KAΔtm,可以分析得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强化措施:

1.提高传热面积A

这里指的是提高单位体积传热设备内的传热面积,因为如果靠增大设备体积的办法来增加传热面积是没有意义的。

增大单位体积设备内的传热面积可从改进传热面积结构入手,如采用各种螺纹管、波纹管代替光滑管,在管道上安装翅片(如翅片管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以增加传热面积等。总的原则是:从结构上加以改进,创造一些单位体积设备内有较大的传热面积、高效紧凑的换热器。

2.提高Δtm

这里提高Δtm不是靠扩大冷热流体的温度差的办法,因为从节能的观点出发,应尽可能在低温差条件下进行传热(这样可减少热损失)。提高Δtm指的是在冷热流体进出口温度规定的情况下,尽可能从结构上采取逆流或接近于逆流的流向以得到较大的Δtm值。

3.提高传热系数

管壁热阻一般较小,故Ko由式(7-23)求得:

Ko的大小,由分母各项热阻大小所决定,但各项所占比重不同,Ko的数值与各热阻项中最大的项接近,称为控制热阻,故主要应考虑减小控制热阻,即提高对流传热系数α或减小管壁热阻RS

提高α的原则是增大流体湍动程度,如搅拌、加挡板、翅片等。上述的螺纹管和波纹管也能增大湍动程度,提高α,但要注意,增大流体湍动程度的措施一般会使流体流动阻力增大,故要全面权衡。

减小RS的办法有提高流速,延缓垢层形成速度及定期清洁垢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