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海大学的改革与发展阶段

河海大学的改革与发展阶段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5年1月6日,河海大学通过了由水利部组织的“211工程”部门预审。以水利部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朱尔明为组长的专家组一致认为,国家已经把水利列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河海大学在实现水利现代化的长远目标中具有重要地位。河海大学始终以优化学科布局、突出办学特色为重点,不断强化优势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水利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河海大学的改革与发展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得以确认,河海大学在办学规模、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一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1977年,学校本科生招生人数为596名,1985年,本科生招生人数为975名,硕士研究生131名,博士研究生8名。此时,在校学生总数5526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4389人。到2000年,河海大学办学规模有了很大发展,学生总数达18561人,在校普通本、专科生达11579人,研究生1438人。

二是专业和院系设置不断增加。1985年,学校复名“河海”,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迎来了河海大学快速发展的新阶段。1988年、1995年、2000年,学校对院系机构进行三次重大调整。1988年,结合学科专业发展需要,学校重新划分系、所、专业的隶属关系,设15个系。1995年,面对“211工程”建设的机遇和深化改革的大形势,学校根据学科集中、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原则,把学校原有的20多个院、系、所组建成水文水资源及环境资源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学院、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国际工商学院、技术经济学院和人文学院10大学院。2000年,为了进一步理顺教学科研组织管理体制,促进学科发展,学校强化学院下设系、所、室的建设,对系、部、所、中心等实行学科、教学、科研与实验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这时,学校的学科、专业覆盖面有了很大拓宽。本科涉及6个专业门类19个二级类的35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培养点涉及2个学科门类5个一级学科的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培养点达到6个学科门类23个一级学科的37个二级学科。(www.xing528.com)

三是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校加强科研条件建设和科技队伍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科研改革措施与政策,学校科研规模有了很大的增长,科技工作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1995年1月6日,河海大学通过了由水利部组织的“211工程”部门预审。以水利部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朱尔明为组长的专家组一致认为,国家已经把水利列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河海大学在实现水利现代化的长远目标中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是1998年“211工程”立项建设后,学校学科建设上了新的台阶,为科技工作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期间,学校建有国家级专业实验室——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验室。学校编有高校教材《弹性力学》、英文专著《应用弹性力学》,我国第一部《水工设计手册》、我国第一部《中国海岸工程》等;学校自1984年开始进行“节水高产水稻控制灌溉技术试验研究”,到1995年该研究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自1990年起的5年间在全国水稻灌溉区推广应用面积达24万平方公里,直接经济效益4.11亿元。1996年,学校筹建全国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推广中心。到90年代末,河海大学已经成为我国水利系统高校中拥有国家级、部省级重点学科最多,硕士、博上授予点最多,研究生、本科生培养规模最大,教学科研实力最强,水利特色和优势明显,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全国重点高校。

几十年来,河海大学以服务水利发展、促进国家建设为己任,遵循“致高、致用、致远”的育人理念,走出了一条独具水利特色的发展之路,逐步成为国内办学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水利高等学府,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河海大学始终以优化学科布局、突出办学特色为重点,不断强化优势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水利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河海大学始终以提高办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为根本,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了10多万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几十年来,河海大学始终以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为基础,形成了以院士、杰出专家、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的师资梯队,涌现出一批学术精湛、造诣深厚、师德高尚、声名远播的名师大家。几十年来,河海大学始终以立足科技前沿、增强创新能力为支撑,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为推动我国水利水电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