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十年的治水和治学实践中,李仪祉情系水利,兢兢业业,不仅成为我国一代治水大家,也成为后人敬仰的水利教育家。丰富的教育实践铸就了他丰富的水利教育思想,至今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成为创办一流水利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借鉴。
(一)育才重德,爱国为民
作为一名水利学家和水利教育家,李仪祉十分关心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他正是有感于我国水利事业的衰落和水利科技的落后,再次赴德留学便师从德国著名水利学家恩格尔斯专攻水利工程,以期振兴我国的水利事业。
在李仪祉多彩的水利教育实践中,他始终坚持培养学生爱国的理念,并认为这是培养合格工程技术人才的首要问题。他强调:“治理江河,兴修水利大业首先要培养专门的人才……利国利民,为后代造福。”[38]因此,他不仅重视教学,更注重德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在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为了贯彻学校的教育方针,他时刻不忘德育,经常结合中国国情,治水先哲,激励学生的爱国之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德行。
他认为,要重视学生的智力教育,更要注意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他经常语重心长地对学生说:“我们做一名学生,首先思想要高超”。[39]“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一切事情要讲求实际,不要争虚名”[40](《忆李先生训词》)。他在一次关于《工程上的社会问题》的讲演中谆谆告诫工科学子:“学工程的青年,于求学时代,便应存一济民利物的志愿,日展其所学,便时时想到如何始可供一般人民受到我的益处。”由于李仪祉说的道理深入到学生心中,使很多学生不知不觉中坚定了献身水利事业的决心,许多人成为国家水利事业的中坚力量。
(二)以师为本,从严治学
在长期兴办水利教育的实践中,李仪祉深深懂得,办好水利教育,教师是关键。因此,无论是他出任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教务长的时候,还是他创办陕西水利道路工程学校和陕西水利专修班的时候,他都要为学校选聘最好的师资。在河海担任教务长期间,他力邀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来校讲学。在建立陕西水利道路专门学校后,特别是组建西北大学工科后,赵宝珊、顾子廉、张含侣、须恺、蔡亮、胡步川、陆克铭等先后受邀来校任教。在创建陕西水利专修班时,他要么亲自出面,要么致函特邀,许多德行高尚、学问优异的教师汇聚在一起,如沙玉清、余立基、何正森、徐百川、张德新、程楚润、祁开智等,他们都是归国留学生,组成了一支师资力量雄厚的队伍。这些优秀的师资不仅给学生传授了先进的水利科技知识,也开阔了水利专业学生的视野。
李仪祉十分重视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他制定的教学计划十分严密,西北农专水利组每门课程都有《学程一览》,基础课与专业课兼顾,3年共设47门课。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他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要求教师不能满足于单纯的传授知识,更要采取有力的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判断力、操作设计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德才一体,言传身教(www.xing528.com)
李仪祉在从事教育工作期间,十分注重培养德才一体的水利人才。他提出了做一个合格有用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四点要求:“求学要切实;思想要高超;胸怀要廓大;要有坚韧不拔之精神。”[41]
除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李仪祉倡办水利工程技术教育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由于他自己留学德国学习水利并参观考察过欧洲的先进水利设施,对西方先进的水利科学技术十分了解,积极倡导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的水利科技。同时,他也高度重视对我国传统治水经验进行总结,并把这些中西有用的水利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既具有“古人之经验”,又具有“本科学之新识”,不断地向“专、深、约”方向发展。
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他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地做到了言传身教,他的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深深感染了许多学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无比尊重。宋希尚回忆他时说:“先生身躯伟岸,待人接物,和蔼可亲,诚挚之态,尤盎于背,见于面,能令人肃然起敬,但兴之所至,诙谐百出,河海同学集会,于兴中,必强先生说中西笑话为乐。”[42]杨孝述感慨道:“先生对此国内唯一之水利工程学府,始终贯注精神,乐育不懈,今日国内得有如许水利人才,与兴办如许水利事业,盖皆出先生教泽之赐。”[43]正是由于他的言传身教,培养出了汪胡桢、须恺、沙玉清、宋希尚、胡步川等一大批水利人才,他们中许多人不仅追随着他的足迹,献身于水利事业,也献身于水利教育,培育水利精英。
(四)借鉴中外,注重实践
李仪祉虽然留学德国,攻习水利,但从不生搬硬套。在教课余暇,李仪祉穷搜博览中外治河之书,对外国的经验、中国古代治水经验,去伪存真,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结合中国实际,亲自编写了许多具有自身特色的水利教材和水利专著。
河海刚建立时,李仪祉认为,提高教学水平,必须要有实验室,为此他因陋就简,筹建了一座水工展览室,制作了模型、教具、仪器,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起到了直观教学的作用。他制作的水工模型一应俱全:有重力坝、拱坝、土坝、溢流坝、进水闸、分水闸、航道船闸、引水渠道和分水建筑物以及发电的水轮机,等等。另外还有铁路隧洞、木制桥梁、钢制桥梁、轻便铁轨、矿车以及打桩机、卷扬机等施工机具模型。其内容远远超出了水工实验的范围,囊括了水工、土建、桥隧等各个领域,大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他非常重视结合水利实践进行教学,以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此,他经常带领学生实地参观考察国内一些水利工程,并注意搜集大量一手水利资料,并把这些资料运用到教学中,使学生能够紧密结合实际学习水利科技。1917年,华北地区发生水灾,李仪祉亲自带领一些河海学生实地勘察华北的大小河流,历时半年多,学生都颇有收获。回到学校,他把获得的一些有用材料进行整理,制作成各种可以供学生实验使用的河工模型。这些不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经验,更增强了学以致用的能力。
李仪祉出任西北大学工科主任以后,辛勤办学,举凡课程、教材、实习、研究以及各科教学计划与规章制度,无不躬亲处理。根据当时所设课程,如数学、理化、几何、材料、测量、结构、水土、实习、研究等科,就有38门,每学期各科所授课程最少不下10门,每周学时也有40多个,其间寒暑假期,都是以实习度过。实习一般都在泾、渭、灞等河流域进行测量、水文、沟洫等工作。从这些课程可以看出,李仪祉办学不仅重视基础专业知识的广泛传授,也特别重视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达到学与用的密切结合。
此外,李仪祉尤其重视现代水利知识的普及教育,他通过举办水利展览、广播讲座等方式向民众宣传普及水利知识和水利兴国的重大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