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中,x={x1,x2}T,是位移向量;而m、k均为二阶方阵,分别称为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当这两个方阵均为对角阵时,式(3-68)可写成
式中,x={x1,x2}T,是位移向量;而m、k均为二阶方阵,分别称为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当这两个方阵均为对角阵时,式(3-68)可写成
即成为两个独立的单自由度系统的运动方程。我们称在坐标x1、x2下,这两个自由度既无质量耦合也无刚度耦合,这时x1、x2即为该系统的自然坐标,而式(3-69)和式(3-70)即分别为两个模态的运动方程。可是以上两个方程却可能由于载荷中的位移反馈而耦合起来。设上述两个自由度上分别受到激振力-F1与-F2的作用,并且假定F1、F2本身又同时受到振动位移x1与x2的控制,即F1=F1(x1,x2),F2=F2(x1,x2),将它们线性化,得F1=λ11x1+λ12x2,F2=λ21x1+λ22x2,于是式(3-69)和式(3-70)变为
即成为两个独立的单自由度系统的运动方程。我们称在坐标x1、x2下,这两个自由度既无质量耦合也无刚度耦合,这时x1、x2即为该系统的自然坐标,而式(3-69)和式(3-70)即分别为两个模态的运动方程。可是以上两个方程却可能由于载荷中的位移反馈而耦合起来。设上述两个自由度上分别受到激振力-F1与-F2的作用,并且假定F1、F2本身又同时受到振动位移x1与x2的控制,即F1=F1(x1,x2),F2=F2(x1,x2),将它们线性化,得F1=λ11x1+λ12x2,F2=λ21x1+λ22x2,于是式(3-69)和式(3-70)变为
对上式移项,并设k1+λ11=K11,λ12=K12,λ21=K21,k2+λ22=K22,可将以上两式写成
对上式移项,并设k1+λ11=K11,λ12=K12,λ21=K21,k2+λ22=K22,可将以上两式写成
这是两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的运动方程,但这两个方程不再是独立的,而是通过新的刚度矩阵Kij(i,j=1,2)耦合起来。一般文献上将这种耦合称为“模态耦合”,其实更确切地说,应该称为“模态之间的载荷耦合”。
以上讨论中已略去了系统本身的阻尼,而且假定只有位移反馈,因此,如果是单自由度系统,那么如前所述,是不会发生自激振动的。可是,这里是两自由度系统,振动位移在两个自由度之间的交叉反馈有可能导致系统失稳,从而引发颤振。
为了判断由式(3-73)、式(3-74)所表示的系统的稳定性,设形式解为
这是两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的运动方程,但这两个方程不再是独立的,而是通过新的刚度矩阵Kij(i,j=1,2)耦合起来。一般文献上将这种耦合称为“模态耦合”,其实更确切地说,应该称为“模态之间的载荷耦合”。
以上讨论中已略去了系统本身的阻尼,而且假定只有位移反馈,因此,如果是单自由度系统,那么如前所述,是不会发生自激振动的。可是,这里是两自由度系统,振动位移在两个自由度之间的交叉反馈有可能导致系统失稳,从而引发颤振。
为了判断由式(3-73)、式(3-74)所表示的系统的稳定性,设形式解为
代入式(3-73)、式(3-74),得
代入式(3-73)、式(3-74),得
如要有非零解,必须有
如要有非零解,必须有
展开得
展开得
式(3-78)即为特征方程。假定对于式(11-73)、式(11-74)所示的系统,K11>0,K22>0(如果不是这样,系统将是静态不稳定的)。令
式(3-78)即为特征方程。假定对于式(11-73)、式(11-74)所示的系统,K11>0,K22>0(如果不是这样,系统将是静态不稳定的)。令
可将式(3-78)改写成
p4+(n21+n22)p2+(K11K22-K12K21)/(m1m2)=0 (3-80)
由此解出
可将式(3-78)改写成
p4+(n21+n22)p2+(K11K22-K12K21)/(m1m2)=0 (3-80)
由此解出
或改写成
或改写成
将解出的(p2)1与(p2)2开方,分别得p1、p2与p3、p4,系统的稳定性即取决于这四个数的取值,而p1~p4的取值又与Kij(i,j=1,2)诸值有关。以下扼要分析诸Kij之间的关系对p1~p4的取值以及系统的稳定性的影响。(www.xing528.com)
1)对于一般的非自激振动的两自由度系统,由式(3-79)知n12>0,n22>0,且根据互易定理,K12=K21,则式(3-82)根号中的部分取正值,即
将解出的(p2)1与(p2)2开方,分别得p1、p2与p3、p4,系统的稳定性即取决于这四个数的取值,而p1~p4的取值又与Kij(i,j=1,2)诸值有关。以下扼要分析诸Kij之间的关系对p1~p4的取值以及系统的稳定性的影响。
1)对于一般的非自激振动的两自由度系统,由式(3-79)知n12>0,n22>0,且根据互易定理,K12=K21,则式(3-82)根号中的部分取正值,即
因此该根式取实数值,再假定K11K22-K12K21>0,则由式(3-81)知该根式取值小于∣n21+n22∣,于是(p2)1、(p2)2均取负的实数值,设分别为-ω21、-ω22,这里ω1、ω2为正实数。再开方,得
因此该根式取实数值,再假定K11K22-K12K21>0,则由式(3-81)知该根式取值小于∣n21+n22∣,于是(p2)1、(p2)2均取负的实数值,设分别为-ω21、-ω22,这里ω1、ω2为正实数。再开方,得
这对应于等幅的定常振动,系统是稳定的。
2)假设式(3-83)仍然成立,这时式(3-82)和式(3-81)中的根式取实数值;但如果假定K11K22-K12K21<0,则根式取值必大于∣n21+n22∣,于是(p2)1>0,再开方,得
这对应于等幅的定常振动,系统是稳定的。
2)假设式(3-83)仍然成立,这时式(3-82)和式(3-81)中的根式取实数值;但如果假定K11K22-K12K21<0,则根式取值必大于∣n21+n22∣,于是(p2)1>0,再开方,得
式中,ξ为正实数,解中包含eξt的成分,为非周期发散的不稳定解,即静态不稳定解。
综合以上两点,可知在式(3-83)的条件下,系统要么存在稳定的周期运动(由于系统中实际上存在着阻尼,此周期运动必然会被衰减掉),要么出现静态不稳定,但不会产生动态不稳定,即不会发生自激振动。
3)如果有
式中,ξ为正实数,解中包含eξt的成分,为非周期发散的不稳定解,即静态不稳定解。
综合以上两点,可知在式(3-83)的条件下,系统要么存在稳定的周期运动(由于系统中实际上存在着阻尼,此周期运动必然会被衰减掉),要么出现静态不稳定,但不会产生动态不稳定,即不会发生自激振动。
3)如果有
则由式(3-82)知两根为共轭复数
(p2)1,2=-h±il
再开方,得
则由式(3-82)知两根为共轭复数
(p2)1,2=-h±il
再开方,得
式中,h、l、ξ、ω均为正实数。而由式(3-75)知系统的解为(以x1为例)
式中,h、l、ξ、ω均为正实数。而由式(3-75)知系统的解为(以x1为例)
其中前两项即为振幅不断上升的自激振动项。
两自由度(或多自由度)系统因满足式(3-84)而出现的自激振动,称为模态耦合型自激振动。它显然不同于前面讲过的由于负阻尼激发的自激振动,因为这里我们并未涉及阻尼问题。
回顾式(3-79),n1、n2是系统的两个自由度在不存在相互耦合的条件下(K12=K21=0)的固有频率;而式(3-84)表明,n1与n2这两个频率相距越近,则越易于引起模态耦合的自激振动。这一点,我们在后面还会讲述到。
其中前两项即为振幅不断上升的自激振动项。
两自由度(或多自由度)系统因满足式(3-84)而出现的自激振动,称为模态耦合型自激振动。它显然不同于前面讲过的由于负阻尼激发的自激振动,因为这里我们并未涉及阻尼问题。
回顾式(3-79),n1、n2是系统的两个自由度在不存在相互耦合的条件下(K12=K21=0)的固有频率;而式(3-84)表明,n1与n2这两个频率相距越近,则越易于引起模态耦合的自激振动。这一点,我们在后面还会讲述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