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纯金属结晶形成机制

纯金属结晶形成机制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温度降到T1时,某些局部原子将按照金属固有的晶格,有规则地排列成小晶体,这些小晶体称为晶核。

纯金属结晶形成机制

2.2.1.1 纯金属的冷却曲线

纯金属的结晶过程可以用冷却曲线来描述。冷却曲线是通过热分析法测定的,即首先将纯金属加热到熔化状态,然后将其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冷却,在冷却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测定一次温度,直到冷却至室温,然后将测量数据标注在温度—时间坐标上,便可得到纯金属的冷却曲线,如图2-11(a)所示。

由冷却曲线可知,液态金属随着时间的延长,温度不断下降。当温度降低到a点时,液态金属开始结晶。由于金属结晶时释放出结晶潜热,补偿了冷却时散失在空气中的热量,因而在结晶过程中液态金属的温度并不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直至b点结晶终止时才继续下降,在冷却曲线上表现为一水平线段,它所对应的温度就是纯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T0。但在实际生产中,金属的冷却不可能极其缓慢,致使实际结晶温度T1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0,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称为过冷现象。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T0-T1)称为过冷度,用ΔT表示,如图2-11(b)所示。

图2-11 纯金属的冷却曲线与过冷度

(a)纯金属冷却曲线;(b)过冷度ΔT

过冷度不是一个恒定值,它与液态金属的冷却速度有关。冷却速度越大,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越低,过冷度越大。过冷是结晶的必要条件。

2.2.1.2 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资源2-5 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纯金属的结晶过程是在冷却曲线上的水平线段内发生的,是晶核不断形成和长大的过程。

当液态金属冷却时,随着温度的下降,原子运动能力减弱,其活动范围变小。当温度降到T1时,某些局部原子将按照金属固有的晶格,有规则地排列成小晶体,这些小晶体称为晶核。晶核的形成过程称为形核。晶核形成以后,会吸附周围液体中的原子而长大。与此同时,又有一批新的晶核形成并长大。如此继续,直到全部液态金属转变成固态为止,结晶过程结束,最后形成由许多外形不规则、位向不同的小晶体组成的多晶体,如图2-12所示。

(www.xing528.com)

图2-12 纯金属结晶过程示意图

(a)熔液;(b)形核;(c)形核与晶核长大;(d)晶核长大;(e)结晶结束

2.2.1.3 金属晶粒大小与控制

晶粒的大小是影响金属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晶粒越细,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越好,这种现象称为细晶强化。因为随着晶粒的细化,晶界越多、越曲折,晶粒与晶粒之间咬合的机会就越多,越不利于裂纹的发展和传播。因此,生产中通常希望通过使金属材料晶粒细化来提高金属的力学性能。

凡是能促进形核及抑制晶核长大的因素,都能使结晶后的晶粒数目增多、晶粒细化。生产中细化晶粒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增大过冷度

形核率N和长大速率G都随过冷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在很大范围内形核率比晶核长大速率增长的更快,如图2-13所示。所以过冷度越大,单位体积内晶粒数目越多,晶粒越细化。但当过冷度过大或温度过低时,原子的扩散能力降低,形核的速率反而减小。通过增大过冷度来细化晶粒的方法只适用于中小型和薄壁铸件。

图2-13 形核率和长大速率与过冷度的关系

(2)变质处理

大型铸件由于散热较慢,要获得较大的过冷度很困难,而且过大的冷却速度往往导致铸件开裂而报废。因此,生产中常采用变质处理来细化晶粒,即在浇注前向液态金属中加入某些物质(称为变质剂),由它形成的微粒可起到晶核的作用,从而使晶核数目增多、结晶后晶粒数目增加,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例如,向铝或铝合金中加入微量的钛或钠盐;向铸铁中加入硅铁、硅钙合金等。变质处理操作容易,效果较好,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附加振动

在金属液结晶过程中,采用机械振动、超声波振动或电磁振动等方法,不仅可以使已经生长的小晶体破碎,而且破碎的小晶体可以起到晶核的作用,增加了形核率,从而使晶粒细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