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虹膜防伪识别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虹膜防伪识别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1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Johnson实现了一个自动虹膜识别系统,这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一个应用系统。目前,大部分自动虹膜识别系统都是使用Daugman的核心识别算法。总起来说,近年来国内、外虹膜识别技术的发展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距离大规模推广应用还有一段路要走。特别是与现在广泛应用的指纹识别技术相比,虹膜识别技术在应用方便性以及相关设备的成本上还有不少的差距。

虹膜防伪识别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虹膜识别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一个法国人类学家指出人类的生理特征具有区分不同个体的能力。他的儿子随后将其思想应用于巴黎的刑事监狱中,使用耳朵大小、脚的长度等生理特征来区分不同的犯人,虹膜也是当时使用的生理特征之一,不过当时主要利用的是虹膜的颜色信息(与亚洲人不同,欧洲人的虹膜具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形状信息。直到1936年,眼科专家Frank Burch指出虹膜具有独特的信息,可用于身份识别。1987年,眼科专家Aran Safir和Leonard Flom首次提出利用虹膜图像进行自动虹膜识别的概念,但当时并没有开发出一个实际的应用系统。1991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Johnson实现了一个自动虹膜识别系统,这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一个应用系统。随后,在1993年,John Daugman实现了一个高性能的虹膜识别原型系统。目前,大部分自动虹膜识别系统都是使用Daugman的核心识别算法。Richard Wildes在1996年同样成功研制了基于虹膜的身份认证系统。同时,北美和欧洲也有一些科学工作者致力于虹膜识别方面的研究。

国内从事虹膜识别的研究相对较晚,主要的研究单位有中科院自动化所、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其中,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0年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虹膜识别原型系统,他们还利用研制的虹膜图像获取装置建立和共享了用于科学研究的虹膜数据库——CASIA虹膜数据库,这是当前国际上最大的共享虹膜数据库。2003年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开发了便携式虹膜身份认证系统,可以应用于各种需要严格身份认证的场合。

目前国内很多公司虽然也都在开发虹膜识别产品,但虹膜识别产品的核心技术——虹膜识别算法和图像采集设备,绝大多数国内厂商都未掌握。个别厂商只能依靠国外供应商的成品或进口半成品进行组装,其终端客户产品的成本和功能构造的灵活性因此大受局限。(www.xing528.com)

总起来说,近年来国内、外虹膜识别技术的发展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距离大规模推广应用还有一段路要走。特别是与现在广泛应用的指纹识别技术相比,虹膜识别技术在应用方便性以及相关设备的成本上还有不少的差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