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敏变色防伪油墨的变色原理是在油墨中加入光致变色或光激活化合物,在一定波长的光源照射下,该化合物可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由于结构的改变导致其(可见光波段)吸收光谱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发生颜色变化。撤掉光源,又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光敏变色防伪油墨的优点是鉴别方便,防伪性能好,已广泛应用于高档商品的包装上,既增加了产品的美观性,同时也发挥了防伪的作用。缺点是胶印、凸印效果差。
这里所说的一定波长的光源主要有太阳光、紫外光、红外光等可见与不可见光光源。根据激发光源不同,光敏变色防伪油墨具体有以下几种。
1.日光激发变色防伪油墨
这种油墨的防伪特征表现为:在阳光或在强烈灯光照射下,油墨由无色变为有色,或从有色变为无色,撤去光源后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表面上看这种油墨是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变色,实际上它是受紫外光照射而变色的。日光激发变色防伪油墨可以说是防伪材料中的新秀。目前我国市场上已开发应用的几种此类油墨在太阳光(也可在紫外光)下即发生变色效果,可以从无色变为紫、蓝、黄等色,也可设计为从有色到无色变化。图2-1-3为深圳某公司生产的日光激发变色防伪油墨印刷品分别在弱光和强光环境下的效果图。其中图(1)是在室内弱光环境下,使用此种油墨印刷的区域显示无色;图(2)是在室外强光环境下,使用此种油墨印刷的区域由原来的无色变为粉红色。
图2-1-3 日光激发变色防伪油墨印刷品在强光和弱光环境下的效果图
2.紫外荧光油墨
什么是荧光?物质的颜色是由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进行了有选择的吸收、反射和透射。如果一个物体反射或透射了可见光中的红光,而吸收了其他波长的可见光,人会感觉到该物体是红色的。一般物质是将吸收的光转变成热能,而有些物质(如荧光黄等)会将吸收的光转变成可见光,这种发光现象称为广义的荧光。能发出荧光的物质可作为荧光油墨的色料,将荧光油墨印刷在需要防伪的承印物上,就印制成了荧光防伪标记。(www.xing528.com)
紫外荧光油墨是一种加入了具有紫外光激发的可见荧光化合物的特种油墨,在紫外光(波长200~400纳米)照射下,能发出红、黄、绿、蓝等颜色可见光(波长为400~800纳米)。通常用来激发的紫外光有长波紫外光和短波紫外光,长波紫外光的激发波长为365纳米,短波紫外光的激发波长为254纳米。根据油墨有无颜色,荧光油墨又可分为无色和有色荧光油墨两种。无色荧光油墨是将具有荧光的化合物加入到无色油墨中,用这种油墨印刷的图文肉眼不可见。有色荧光油墨是将具有荧光的化合物加入到有色油墨中,用其印刷的图文肉眼是可见的。
具有荧光性质的荧光材料有有机荧光材料、无机荧光材料和有机稀土络合物三种,这些材料各有各的优点和不足。例如稀土元素Sm、Eu、Tb的有机化合物就具有紫外荧光特性,该类紫外荧光材料本身无色或略显浅黄色,具有在紫外光下发光亮度高、光单色性好、光热稳定、不易老化、易于分散到各种溶剂和有机材料中等优点。运用该特性合成稀土紫外荧光粉,并制成相应的紫外荧光防伪油墨,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光亮红色。
紫外荧光油墨是现代包装防伪印刷中应用非常广泛的防伪油墨之一,适用于公文、有价证券、纸币、票证、证件和高级烟、酒、药品、化妆品等商品的防伪包装印刷。紫外荧光油墨防伪技术多年来一直被应用在我国的人民币防伪中。我国1990年版100元人民币正面右侧中部和左下角都采用紫外荧光油墨印有隐藏的防伪图案,在紫外光照射下分别显示黄色“100”和“YIBAI”字样;1999年版100元人民币正面安全线位置偏上方印有黄色和紫色荧光油墨,在紫外光照射下,显示出黄色带紫边的“100”字样;2005年版100元人民币背面主景上方椭圆形图案中的红色纹线采用有色荧光油墨印刷,在特定波长的紫外光下显现明亮的橘红色。
很多特殊防伪邮票上的荧光版号也是采用紫外荧光油墨印刷。在阳光下,防伪邮票票面上看不到数字编号,但是在黑暗无光的地方用紫外光照射邮票,就可以看到邮票票面上呈现出的防伪荧光编号。这是防伪邮票的防伪特征之一,一般的普通邮票在紫外光照射下没有这种荧光编号图案。
发票上的税务章也是用有色紫外荧光油墨印刷的,其防伪效果与防伪邮票类似,日光下发票上的税务印章与一般单位印章一样都是红色,在黑暗中用紫外光照射发票,税务章就会呈现亮红色,而一般单位印章在紫外光照射下呈现黑色。
3.红外荧光油墨
红外荧光油墨的防伪原理是在油墨中加入具有红外线激发的可见荧光化合物。防伪特征是在红外灯照射下发出绿色或红色的可见光。不同红外荧光物质对红外光谱功率有不同的要求。
红外发光材料属于无机稀土发光材料,主要工作波段在780~1 200纳米之间。该类发光材料的优点为:正常日光下,具有极白的外观,极易细化颗粒,稳定性好,是制作红外防伪油墨、防伪印油和防伪涂料的适用原料。根据需求,可将红外发光粉制成用于胶印、网印、凹印等各种印刷方式的红外油墨,此种防伪油墨已在重要票据上应用,防伪效果隐蔽,很难被仿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