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础结构分析:大块式和壳体式的区别

基础结构分析:大块式和壳体式的区别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基础的结构形式,可分为大块式和壳体式两种。分离大块式是将基础分为上、下两块,其作用是减轻锻锤机架的动应力。当砧座不在基础中心时,应尽可能使基础底面积中心向砧座中心移动。在基础施工中应严格保证放置砧座的基础凹坑底面的水平度。

基础结构分析:大块式和壳体式的区别

按基础的结构形式,可分为大块式和壳体式两种。大块式是锻锤基础的传统形式。大块式中又分为整体大块式(见图3-5-1a、b)和分离大块式(见图3-5-1c)两种。分离大块式是将基础分为上、下两块,其作用是减轻锻锤机架的动应力。这种形式曾在我国流行过一段时期,但因施工麻烦,事实上所起作用也不大,目前已不采用。20世纪60年代中,我国首创在锻锤下采用截头正圆锥壳体式(见图3-5-1d),其最大优点在于在软弱地基上建造锤基础可以不必打桩,并可节省混凝土用量。由于壳体的作用,加强了基础下地基土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还充分利用壳体内、外的土重,增加了基础惯性。但壳体基础的底面积比大块式大,因此对车间工艺布置带来不便,使加热炉或切边压力机离锤较远,甚至影响厂房柱距的布置,因此仅用于软弱地基土建锤的情况。

图3-5-2和图3-5-3所示分别为大块式单柱自由锻锤基础和模锻锤基础。

978-7-111-42353-9-Part03-134.jpg

3-5-1 锻锤基础的几种形式

a)台阶形整体大块式 b)梯形整体大块式 c)分离大块式 d)截头正圆锥壳体式

978-7-111-42353-9-Part03-135.jpg

3-5-2 单柱自由锻锤基础

978-7-111-42353-9-Part03-136.jpg(www.xing528.com)

3-5-3 模锻锤基础

1—砧座组件(Ⅰ) 2—砧座组件(Ⅱ) 3—油毡 4—枕木 5—钢筋混凝土 6—模座 7—楔

为防止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陷使基础发生倾斜(基础倾斜后很难补救),锤的打击中心(即锤杆中心)、机器和基础的总重心和基底形心应处于一直线上。当砧座不在基础中心时(如单柱蒸空自由锻锤及空气锤),应尽可能使基础底面积中心向砧座中心移动。

砧座下垫层(枕木或橡胶垫)的作用是保护锤基的冲击面不被损坏,使砧座传至锤基的动载变得均匀,并起缓冲减振作用。当垫层过薄时,由于偏心打击时砧座底面与垫层间不可能全部均匀接触,会使局部应力过大,致使垫层材料损坏或砧座燕尾转角处开裂;如垫层过厚,又会使砧座振动过大,影响操作。建议采用表3-5-1中的垫层厚度。

在基础施工中应严格保证放置砧座的基础凹坑底面的水平度。允许的水平度偏差如下:当采用木垫时为1/1000;采用橡胶垫时为0.5/1000。当采用组合砧座时,在安装时必须将缝隙密封,防止在工作过程中挤进砂土使砧座倾斜。

为防止氧化皮、润滑油、生产用水、尘土或地下水进入凹坑,宜将砧座与凹坑间的空隙密封,一般用木楔将砧座与凹坑楔紧,然后再在空隙间及其上部分,用麻丝沥青填实封严,并在顶面上5~10cm厚度范围内用沥青玛牠脂浇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