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洞庭湖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北与江汉平原相接,东、南、西三面为环湖丘陵,为一向北撇开的马蹄形冲湖积平原。按照成因和形态特征,湖区之地貌可分为侵蚀构造低山丘陵,剥蚀构造丘陵,侵蚀堆积岗地、冲—湖积平原四大类。地面高程40~80m,呈缓坡丘状地形,如明山头、磊石山等。分布于“四水”尾闾及湖区广大地区,地面标高一般在35m以下,地形开阔平坦,河网发育,主要由现代河湖堆积物组成。
洞庭湖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北与江汉平原相接,东、南、西三面为环湖丘陵,为一向北撇开的马蹄形冲湖积平原。区内地势平展开阔,地面高程24~36m(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下同)。总趋势为西、南部略高,北部稍低,高差一般不大,唯西南和东南边缘,邻近雪峰山、幕阜山边麓,地势较高,地形起伏较大,且分别向湖心倾斜。湖中明山头、团山、磊石山、君山等均系孤立残丘,而南部的赤山(西、南洞庭湖分界)和北面的桃花山山体比较雄厚,屹立于湖盆之中或边缘。按照成因和形态特征,湖区之地貌可分为侵蚀构造低山丘陵,剥蚀构造丘陵,侵蚀堆积岗地、冲—湖积平原四大类。
(1)侵蚀构造低山丘陵。分布于湖盆东、南、西部边缘及湖中的孤岛残丘,地面高程多在100m以上,由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浅变质砂岩或花岗岩组成,山体走向受构造控制,一般15°~40°,山坡坡角一般20°~30°。
(2)剥蚀构造丘陵。由浅变质岩、岩浆岩和“红层”组成的残丘或丘岗。地面高程40~80m,呈缓坡丘状地形,如明山头、磊石山等。(www.xing528.com)
(3)侵蚀堆积阶地。由侵蚀切割和搬运作用形成,并经受构造作用和后期剥蚀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地貌景观,由更新统的网纹状粘土、砂砾或全新统的沉积物组成,地面高程因地而异,一般50~80m。地表形态为浅谷宽沟缓坡平顶丘垄状地形。
(4)冲—湖积平原。分布于“四水”尾闾及湖区广大地区,地面标高一般在35m以下,地形开阔平坦,河网发育,主要由现代河湖堆积物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