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堤基土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堤基土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鄱阳湖区不同的地质单元,由于其形成环境不同,堤基所出露的地层不尽相同,厚度不一,其各类土的物理力学性状也有差异。厚度一般为0.5~4.2m。淤泥质粘土及淤泥厚度各地不一、变化大,介于0.5~14.2m。综上所述,湖区内各圩堤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各项地质单元差异性较大。由于上述堤防均为逐年加高培厚而成,建堤时间、施工条件、填筑土料的差异,导致各堤身质量的不同。表9-3各圩堤粘性土主要物理力学参数续表续表

堤基土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鄱阳湖区不同的地质单元,由于其形成环境不同,堤基所出露的地层不尽相同,厚度不一,其各类土的物理力学性状也有差异。一般来说,大部分圩堤的堤基是处在具二元结构的近代河流冲积层上,上部一般为粘土、粉质粘土、壤土、淤泥质土、或砂壤土等。下部多为粉细砂、细砂、中砂及砂砾石层等。厚度不等。比较典型的地层如成朱联圩0+000~18+183m段的滨湖相。作为圩堤的堤基,各土层主要特征描述如下:

(1)砂壤土:黄色、稍湿,较疏松,属新近沉积物。厚度小于2.0m。堤基承载力标准值fk=110~130kPa。

(2)壤土:黄色、灰黄色,可塑—软塑状。厚度一般为0.5~4.2m。承载力标准值fk=150~170kPa。

(3)粘土:灰黄色,可塑—软塑状,厚度变化大,约0.5~8.8m。天然含水量w=29%~35.7%,孔隙比e=0.80~0.97,液性指数IL=0.68~0.92,压缩系数a1-2=0.252~0.363MPa-1,粘聚力C=8~37kPa,内摩擦角φ=3°~17°,渗透系数K=n×10-5~10-7cm/s,承载力标准值fk=160~180kPa。

(4)淤泥及淤泥质粘土:灰色,淤泥质粘土一般呈软塑—可塑状,淤泥则多呈软塑—流塑状。淤泥质粘土及淤泥厚度各地不一、变化大,介于0.5~14.2m。天然含水量w=32.6%~50.7%,孔隙比e=0.82~1.28,压缩系数a1-2=0.571~0.651MPa-1,粘聚力C=2~13kPa,内摩擦角φ=1.7°~7.8°,抗剪强度低。淤泥fk=60~80kPa;淤泥质粘土fk=100~120kPa。

(5)淤泥质粉、细砂:灰色,饱和,结构松散,厚度各地不一。淤泥质粉砂一般较厚,为5.0~12m,fk=80~100kPa,允许水力坡降J=0.10~0.12;淤泥质细砂较薄,厚度一般为0.7~2.3m,fk=100~120kPa,允许水力坡降J=0.12~0.15。

(6)中砂:灰黄色,含少量泥质及细砾,稍密状,一般厚3~4m,fk=130~150kPa,允许水力坡降J=0.14~0.18。

(7)粗砂:灰褐色,含砾约15%~20%,呈稍密—中密状,承载力标准值fk=180~200kPa,允许水力坡降J=0.18~0.20。

(8)砾砂、圆砾:砾石占30%~50%,圆砾中含卵石约20%。中密状。砾砂fk=260~280kPa,允许水力坡降J=0.20~0.25。圆砾承载力标准值fk=280~300kPa,容许水力坡降J=0.25~0.30。(www.xing528.com)

而由河流侵蚀堆积形成阶地型的圩堤堤基,与上述滨湖三角洲的地层又有不同。具典型的二元结构。如赣东大堤0+300~12+800m段,堤基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上部岩性一般为粘土和壤土。下部为细砂、砾砂和砾卵石层等。粘土和壤土层厚分别为0.5~6.7m和0.9~4.7m。呈可塑状,局部为淤泥质粘土或砂壤土,层薄,呈零星分布。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为:粘土,天然含水量w=26%~30.5%,孔隙比e=0.75~0.85,压缩系数a1-2=0.25~0.28MPa-1,粘聚力C=30kPa,内摩擦角φ=14°~16°,fk=160~200kPa,允许水力坡降J=0.4~0.45。壤土,天然含水量w=20%~31%,孔隙比e=0.60~0.90,压缩系数a1-2=0.22~0.35MPa-1,粘聚力C=18~30kPa,内摩擦角φ=15°~20°,fk=160~220kPa,允许水力坡降J=0.20~0.25。淤泥质粘土,天然含水量w=38%,孔隙比e=0.9~1.0,压缩系数a1-2=0.50MPa-1,粘聚力C=8kPa,内摩擦角φ=6°~8°,承载力标准值fk=80kPa,允许水力坡降J=0.20~0.25。砂壤土,天然含水量w=15%,孔隙比e=0.62,压缩系数a1-2=0.20MPa-1,粘聚力C=10kPa,内摩擦角φ=22°,承载力标准值fk=140kPa;允许水力坡降J=0.15~0.20。

砂类土中,中、细砂的内摩擦角φ=28°~26°,fk=140~120kPa,允许水力坡降J=0.20~0.10。砾砂及砾卵石层,内摩擦角φ=36°~40°,承载力标准值fk=250~300kPa,允许水力坡降J=0.25~0.35。

各有代表性圩堤的土的物理力学参数见表9-3。

综上所述,湖区内各圩堤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各项地质单元差异性较大。由于上述堤防均为逐年加高培厚而成,建堤时间、施工条件、填筑土料的差异,导致各堤身质量的不同。一般来讲,建堤时间长、运行多年的,堤身土较为密实,堤身质量较好。新建圩堤或碾压不够密实的老堤,质量较差,在高水位下,在圩堤内坡和坡脚处容易产生渗水,汛期集中漏水。

各圩堤的持力层大多为粘土和壤土,呈软塑—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和防渗性能,但其层位不够稳定,厚度变化大,局部堤段薄或缺失,圩堤直接坐在淤泥质土或粉细砂层上,基础稳定性和抗渗性差。粉细砂层在天然铺盖的粘性土层遭到破坏后,汛期极易产生管涌和泡泉,引起渗漏及渗透破坏。淤泥质土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具软塑—流塑状态,承载力和抗剪强度低,在外力的作用下,堤身易产生沉陷和挤出现象,使堤身变形而破坏。其下部的砂、砂砾石层厚度较大,含水丰富、透水性强,具有承压性,地下水与地表河、湖水水力联系密切。堤外由于河势的演变,堤岸长期受浪蚀和迎流顶冲的淘蚀,不断引发堤(岸)的崩岸和坍塌,大大缩短渗径,在堤外河(湖)汛期高水位时,上部相对不透水层承受较大的承压水头,在相对不透水层薄弱处,(如在堤脚人为取土形成的坑、塘等)容易产生渗透破坏。

表9-3 各圩堤粘性土主要物理力学参数

续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