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太湖周围大部分平原地面均低于规划蓄水位,因此必须兴建环湖大堤。根据总体规划,太湖蓄水和望虞河与太浦河泄水是解决太湖上游洪水出路的三项主要工程,是一个整体的防洪体系。
太湖岸线在苏、浙两省境内,其习惯上分为湖西和湖东两部分,湖西为上游,湖东为下游。环湖大堤湖西段(以下简称西段),自江苏无锡市直湖港口起始,按反时针向,在父子岭(兰右山附近)处进入浙江境内,断续有部分山地,经长兴平原至湖州市的长兜港。湖东段(以下简称东段),自直湖港口起始,顺时针向,经梁溪河口至沙墩口进入苏州市灵岩、木渎、胥口至东山沿东太湖越太浦河,于吴溇进入浙江省境内经幻溇、大钱口至长兜港。
工程方案为环湖筑堤及出水口建闸。其中西段除少数河口予以控制外,其余入湖河口基本不控制,保持现状敞开,长兴等平原区采取防洪措施;东段通湖的溇港根据需要建节制闸、套闸或船闸,部分口门则筑堤封堵。形成西段基本维持洪水入湖,东段金线加以控制,太湖洪水按不同水情调度方案从太浦河、望虞河泄入长江的治理方案。(www.xing528.com)
环湖大堤全线长297.12km,其中浙江省境内长65.12km,江苏省境内长232km,有出入湖口门230处。东段口门建闸和堵坝并港,全线控制;西段口门上游集水面积大,入湖洪水流量入,其处理方式为口门敞开,上游加修两岸回水堤及拓浚河道。
大堤设计标准原则上分两个区段:东段大堤,按二级设计;大堤西段,按三级设计。堤顶高程按1954年洪水位加上风壅高度、风浪爬高及安全超高分段确定7.0~7.8m。堤顶宽度5~6m,迎水面堤坡1∶2,背水面为1∶3。大堤迎水面堤脚设置顶高程不低于5m,顶宽不小于40cm的浆砌块石挡浪墙,以保护堤脚。迎水面堤坡采用于砌块石护坡,风浪袭击较严重堤段可采用浆砌块石。为便于工程运行管理及防洪抢险,堤顶铺设防汛车道路面,西段大堤可根据土料料源情况,把堤顶高程定为7m左右,加筑80cm高的防浪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