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文地质概述

水文地质概述

更新时间:2025-01-0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现将各含水组水量、水质概况简述于后。矿化度0.3~0.5g/L,为重碳酸钠钙型水,单井的单位涌水量可达5~10m3/(h·m)。水量丰富,主要接山区地下水径流补给和大气降水的补给,近年来,由于东部平原区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很大。中部平原区为含砾粗砂承压含水层,含有钙质结核。由于局部地段透水性差异,一些地段地下水位下降较严重。东半部,矿化度达1.0~1.5g/L,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钠、氯重碳酸钠型水,局部地段为氯钠型水。

海河流域平原区堆积了巨厚的不同成因类型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其成因类型有洪积、冲积、海积、湖积堆积或它们的联合作用堆积形成,致使松散堆积物在平面和剖面上的颗粒组成都非常复杂。其透水和含水性的差异亦很大,但均为孔隙含水层。在平原区西部和北部近山前地带大多以孔隙潜水含水层为主,接受大气降水和山区地下水径流补给,径流较强烈,向河床和平原区深部径流排泄。平原区中部和东部地区,浅部为孔隙潜水含水层,呈条带状埋藏于古河道地带;而河间地块则成为条带状的相对隔水带,即使含水,水量亦很小,且在南部地带多为咸水或苦水;接受大气降补给,径流相对较弱,局部呈相对封闭状水体,以蒸发排泄为主。中、东部的深部则分布有孔隙承压含水层,由于埋深大,除接受上部含水层越流补给外,主要接受山前地带孔隙潜水的径流补给,径流相对较强烈,向渤海方向排泄。近年来,由于开采量过大,不仅使京广铁路附近及其以西地带地下水大幅度下降,还在衡水、德州、沦州、大城、天津等地形成大面积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几近连在一起的大降落漏斗。现将各含水组(大致划分)水量、水质概况简述于后。

(一)第一含水组

含水层底界面埋深350~600m。山前地带为强风化的粗砂砾石承压含水层,下部为致密的混粒结构,含有泥色(风化)砾,上部具有层状结构,含有钙和铁锰质结核。承压水头高程2~3m。矿化度0.3~0.5g/L,为重碳酸钠钙型水,单井的单位涌水量可达5~10m3/(h·m)。水量丰富,主要接山区地下水径流补给和大气降水的补给,近年来,由于东部平原区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很大。

中部平原区为含砾粗砂承压含水层,含有钙质结核。承压水头高程1~3m。在西半部矿化度0.5~1.0g/L,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钠钙、重碳酸硫酸钠、重碳酸钠型水。含水量丰富,主要接受西部山前地下水径流补给和上部地下水越流补给,向东部平原区径流排泄。由于局部地段透水性差异,一些地段地下水位下降较严重。东半部,矿化度达1.0~1.5g/L,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钠、氯重碳酸钠型水,局部地段为氯钠型水。主要接受地下水径流补给和上层地下水的越流补给,径流很微弱,局部地段为封闭的埋藏水(沉积水)。中部平原区的单井单位出水量可达2.5~10m3/(h·m)。

滨海平原区,主要为中细砂孔隙承压含水层,承压水头高程-5~-8m。矿化度1~2g/L,水化学类型为氯重碳酸钠和重碳酸硫酸钠镁钙型水,单井单位涌水量可达3~9m3/(h·m)。主要接受地下水径流补给和浅部淡水层的越流补给,径流缓慢,向渤海排泄。

(二)第二含水组

山前平原区,以石家庄为界分为北、南两部分。北部含水层低界埋深250~300m,以南则小于100~250m。中部平原及滨海平原为300m左右,从西到东含水组内的岩性变化为卵砾石—粗中砂—细中砂—中细砂—粉细砂。山前地带见有弱风化砂卵砾石层,东部地区见有咸水含水层。含水组富水性较强,均为淡水,为承压含水组。

山前平原区,承压水头高程2~6m。矿化度0.5~1.0g/L,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水和重碳酸硫酸钙钠型水。单井单位涌水量2~5m3/(h·m),局部可达10~20m3/(h·m)。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山区地下水的径流补给,水量丰富,径流强烈,向下游(平原区)排泄。

中部平原区的西半部,承压水头高程6~8m,矿化度0.5~1.0g/L,水化学类型为氯硫酸钠镁型水、重碳酸氯硫钠镁型水和重碳酸钠型水,后者水的矿化度小于0.5g/L。中部平原区的东半部,地下水的矿化度1~2g/L,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氯钠型水、氯硫酸钠镁型水和重碳酸钠型水,后者矿化度较低,为0.5~1.5g/L。中部平原区该含水组,主要接受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和少量的上部含水层越流补给,水量相对较丰富,单井单位涌水量大多为5~10m3/(h·m),局部地段可达20~50m3/(h·m)。径流较强烈,向下游排泄。

滨海平原区,地下水水头高程-5~-8m,矿化度1~2g/L,水化学类型为氯重碳酸钠型水和重碳酸硫酸钠镁钙型水。主要接受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和少量上部含水层越流补给。径流较弱,向渤海排泄,水量较丰富,单井单位涌水量3~9m3/(h·m)。

(三)第三含水组(www.xing528.com)

该含水组底界面埋深90~100m。西部山前地带埋深60~70m,含水组岩性呈卵砾石→中粗砂→中细砂→粉细砂由西向东由粗变细的变化。东部及滨海平原普遍分布有咸水含水层。

在山前平原区,承压水头高程4~10m。水的矿化度小于0.5g/L,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水和重碳酸硫酸钙镁型水。接受山区地下水径流补给和大气降水补给,径流强烈,向平原区径流排泄。含水量丰富,单井单位涌水量可达20~50m3/(h·m)。

中部平原区承压水头高程4~8m。西半部水的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钠镁型水和硫酸氯钠镁型水,矿化度2~5g/L,局部地段大于5g/L;东半部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氯钠型水和重碳酸硫酸钠型水,矿化度0.5~1.0g/L。主要接受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和少量上部含水层越流补给,水量较丰富,径流较强烈,向滨海平原区径流排泄,单井单位涌水量10~15m3/(h·m)。

滨海平原区,为咸水或苦水,水化学类型为氯钠型水,矿化度达10~30g/L。

(四)第四含水组

该含水组为潜水含水层。含水层底界面埋深20~60m,局部地段为10~50m或更浅。山前或近山前地带含水层由砂砾石中粗砂组成,中部平原东部和滨海平原区多为粉细砂和粘土裂隙含水层。黄河以北的聊城、德州、衡水、沦州等地区,粉细砂分布于古河道,水质相对较好,为低矿化度淡水,而古河道间的河间地块则为高矿度咸水或苦水,且水量亦不丰富。

山前平原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钠镁型水,矿化度小于0.5g/L,单井单位涌水量可达20m3/(h·m)以上,水量丰富,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河水和山区地下水径流补给,径流强烈,向平原区排泄或越流补给下伏含水层。

中部平原区的西半部,水化学类型较复杂,水的矿化度亦有较大的变化,水化学类型有重碳酸钠钙型水,矿化度1~2g/L;重碳酸硫酸钠镁型水和重碳酸硫酸氯钙镁型水,矿化度2~5g/L;氯硫酸钠镁型水,矿化度高达5~10g/L。中部平原区的东半部,水化学类型较西半部更复杂,主要有重碳酸硫酸钠镁型水,矿化度0.5~2g/L;重碳酸硫酸氯钠镁型水和重碳酸氯钠镁型水,矿化度2~5g/L;氯硫酸钠型水,矿化度5~10g/L。中部平原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地下水径流补给,局部地段有少量地下水越流补给,西半部水量较丰富,单井单位涌水量可达10m3/(h·m),东半部水量不丰富,单井单位涌水量小于2.5m3/(h·m)。

滨海平原在古河道上分布有重碳酸硫酸氯钠镁型水,矿化度小于0.5g/L;大部地段为硫酸氯钠型和氯钠型水,矿化度10~30g/L。水量不丰富,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少量为河水和地下水的径流补给。地下水位高程1~2m,单井单位涌水量0.5~2.5m3/(h·m),或更少。

近年来,由于中部平原区的东半部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得山前平原区和中部平原区的西半部,该含水层几近干枯,水文地质环境发生极大变化(恶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