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堤的隐患问题及处理措施

大堤的隐患问题及处理措施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堤隐患是指埋藏于堤身及堤基内的动物洞穴、人类活动遗迹、腐朽树洞、古河道、坑塘、决口的老口门及堤身裂缝等。这些决口,不仅给当地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遗留下的老口门也给大堤埋下了隐患。这些秸料腐烂后可以形成空洞,成为大堤严重的隐患。根据统计资料,口门存在渗水及严重渗水的占口门总数的40%。

大堤的隐患问题及处理措施

大堤隐患是指埋藏于堤身及堤基内的动物洞穴、人类活动遗迹、腐朽树洞、古河道、坑塘、决口的老口门及堤身裂缝等。

动物洞穴主要指獾、狐、地鼠、地猴等害堤动物,在堤身内所挖掘的纵横通道及窝洞,当通道横穿大堤其危害更为严重。人类活动遗迹,是指抗日战争时期,在大堤上挖掘的军沟、战壕、防空洞、群众的房基地红薯窖、废涵洞、排水沟、废井、坟墓等。

堤身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复杂,有因堤身填土粘粒含量过高而产生干缩裂缝的;有因堤身填土压实不好或用冻土填筑由于不均匀沉降而产生裂缝的;还有因堤基老口门堆积的软土杂料等发生不均匀沉降而产生裂缝的。

动物洞穴,人类活动遗迹以及决口口门、古河道及裂缝等埋藏在堤身或堤基内,没有充填或充填不好的都构成了隐患。如济阳县田兴庄堤基有坟地,1955年在进行锥探灌浆时,一眼孔曾灌入泥浆300多桶。这些隐患在大洪水时易形成渗漏通道。

1949年9月黄河下游发生12300m3/s的洪水,当时东坝头以下发现漏洞806个,严重危及大堤的安全。

对于堤身的隐患,20世纪50年代初就曾利用锥探进行探查。通过大量(9631.7万眼)锥探,1950~1987年发现并处理了大约35万处隐患,使堤防得到了加固。

(一)大堤老口门的调查

黄河下游堤防长1451.68km,堤基分布着许多大堤决口堵复的老口门,由于大堤决口时间久远,多无详细记载资料,即使有些记载,也有不少是存在位置不够详细,而且有的资料相互矛盾,因此要查明决口的位置、规模、组成物质是很不容易的事。调查方法:一是调研,二是钻探,最好的方法是钻探。由于老口门分布较深,多在大堤之下,而且填料复杂,故用一般锥探的方法不行。由于受条件的限制,目前经钻探查明的老口门并不多,计有铁牛大王庄、花园口、申庄、石堡、高村、王家梨行、荆隆宫、阴河等处。有的还受钻探设备的限制。如土钻钻不动块石,探查的深度也不够,如花园口老口门,只能钻到块石的顶部。

(二)黄河大堤老口门概况

黄河下游决口频繁,自西汉(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决口达1500次。主要决溢有413次。其中部分决口不在现行河道上,有的决口年代久远,口门规模不大,无资料可查,故未整理。本次参加整理的均为现行河道上的决口资料。决口地点、桩号、决溢时间及堵口料物可以查证的有308处。其中临黄堤的决口301处,太行堤的决口7处;左岸有209处,右岸有99处;河南有132处,山东有176处。在1933年大洪水时,决口达61处,其中长垣县境内的临黄堤就决口33处,太行堤决口6处,有的一个地方决口达3~4次,有的一个地方决数个口门,如封丘县荆隆宫曾决口4次,口门宽度经钻探查明1250m。高青县五道口在1900年凌汛时,一次就决5个口门,总宽度达1680m。这些决口,不仅给当地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遗留下的老口门也给大堤埋下了隐患。

大堤决口的时间多发生在伏秋大汛时期(7月、8月、9月),其次为凌汛时期(1月、2月),桃汛及其他时期决口较少。

决口的类型一般有漫决、冲决、溃决及扒决4种。

漫决:在伏秋大汛洪水时发生,或因凌汛时冰坝壅水,使河水位抬高漫溢堤顶,冲破大堤而决口。

冲决:黄河主流顶冲大堤,或者是由于风浪冲刷大堤而导致决口。

溃决或漏决:在大洪水时,洪水通过大堤的隐患冲蚀大堤,形成漏洞,逐渐扩大而决口;有的是因地基分布有较多的砂土,洪水使堤基的渗透压力增大,当超过土的临界比降时,在背河堤脚、坑塘、坟地出现冒水翻沙等渗透变形,逐渐潜蚀地基,致使大堤发生蛰陷而决口。例如1885年王圈、1887年韩家寺及1890年桑家渡、任家坟都是因洪水期坟墓冒水翻沙,导致大堤下陷发生决口。1887年惠民县王家集背河低洼,水井冒水翻沙,致使堤陷而决溢。

扒决:由于军事需要以水代兵,或因其他人为原因,挖开大堤而决口。例如1938年6月9日国民党政府扒开郑州花园口大堤,企图阻止日军西侵,致使黄河泛滥8年之久,口门冲宽达1460m。

黄河大堤决口的原因,除去堤身填筑质量、坝基的地层结构及水文、气象、人为等因素外,还和地质构造因素有关。例如黄河东坝头—东明河段,为强烈下降区,该段河床泥沙淤积严重,河道宽浅、水流散乱,溜势变化剧烈。因此,该河段历来决口也较多。又如鲁西中隆起地段,由于泰山山地自第四纪,特别是全新世以来,一直处于缓慢上升的状态,对其北侧的黄河有北掀的作用,所以使黄河左岸陶城铺—齐河以东的大堤,要承受北滚的压力,实事上该段的左岸大堤的险点及决口老口门也比较多。(www.xing528.com)

(三)大堤老口门稳定性评价

1.堵口材料

决口时大堤被洪水冲断,堤基也被洪水冲成宽窄不同、深浅不一的沟槽老口门。如九堡堤段的口门宽1438m,深36m;荆隆宫堤段的口门宽1250m,深23m。较深的口门内常常沉积有粉细砂及中砂,有时也有静水沉积的淤泥质土。堵口时,填筑在口门里的料物各种各样。一般较小的口门,在洪水消落后成为干口的,多用一般的土料进行填筑,即素填土;对于有流水的大口门,堵口的料物非常复杂,有干料、树枝、木桩、木排、麻袋、铅丝笼、块石、土料等。苏泗庄堵口时,还使用了沉船。秸料有高粱秆、玉米秆、谷草、麦秸等,根据东明县高村等地钻探时对秸料观察资料可知,在地下水位以上,呈腐烂状态,地下水位以下呈半腐烂状态,对重大的决溢口门进行堵口时,要使用很多的秸料,如1820年武陟县马营口门在堵复时,投入口门内的秸料达2万余垛(每垛约2.5万kg),黄花寺堵口时也用了150万kg秸料。这些秸料腐烂后可以形成空洞,成为大堤严重的隐患。

2.大堤口门稳定性评价

大堤口门的稳定性和口门填料的物质组成有关。

口门较小,洪水对地基冲刷不深,用土料进行干堵的口门,经过多年在大堤堤身土及堵口土料的自重压实下已经固结,其稳定性是较好的。

口门较大,洪水冲刷堤基较深,沟槽内新沉积的粉细、中砂层及填充的块石、秸料等透水性较大,容易在背河产生渗水及渗透变形。根据统计资料,口门存在渗水及严重渗水的占口门总数的40%。

堵口时填充的砂土,砂壤土及轻、中壤土的密度均较小,如中牟县九堡口门填土的干密度,有的只有1.21g/cm3。在浸水时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使大堤产生裂缝及下蛰,遇强震时,容易产生液化现象。不少存在口门的堤段在大洪水期堤身产生横向裂缝,利津县五庄及东明县高村,在强震时,堤身均产生裂缝。

口门较大,秸料层很厚,秸料腐烂后形成空洞。例如鄄城县苏泗庄,在大堤有秸料的口门处进行锥探灌浆时,一个孔灌入30m3的土,另一个孔灌入了50m3土。1987年在封丘县荆隆宫,中牟县九堡及东明县高村堤段钻探时,在钻入秸料层时,均发生了严重的漏浆现象,见表2-13。

表2-13 典型口门填料及漏浆情况

高村的秸料层在堵口的合龙处厚达4.7m,6个灌浆孔秸料层总厚达40.43m,灌浆时吃浆量为36~55L/(m·min),总灌浆量达20.84m3,共用土料12t。这些秸料层中的腐烂空洞,当其上大堤受洪水浸泡土质变软后,容易产生裂缝及塌陷,在洪水冲刷到秸料层时,还可以产生渗漏及集中渗流,危及大堤安全。例如山东东明县高村堤段,原来填有秸料的老口门,1878年7月13日大洪水时,在老口门处,再一次发生决口,将宽约1km的秸料层全部冲掉。1933年大洪水时,由于大堤受洪水浸泡,使堤身土饱和变软,在桩号202+520处,背河戗顶下蛰塌陷,形成一个深坑,后经钻探查明,其下5m就是秸料层。戗顶的下沉,就是因为秸料层腐烂后形成空洞,堤身土浸湿变软,失去支撑力后,产生塌陷造成的。

(四)大堤隐患的探测及处理措施

对于大堤身隐患,在20世纪50~70年代,多采用密集的锥探,全面普查大堤的隐患后再进行处理。处理的方法是:50年代主要采取人工挖填的方法;60年代采用自流灌浆和挖填的方法;70年代全部采用机械锥探压力灌浆处理堤身隐患。截止到1987年,大堤已反复锥探灌浆2~3遍,灌入堤身土方达145.7万m3,大大提高了堤身的强度。1982年花园口站发生15300m3/s的洪水,全河未发现一个漏洞,说明用挖填及锥探灌浆的方法探测及处理隐患的方法是有效的。

采用机钻可以查清老口门的分布、填充物质及其特性。但是对于如此漫长的大堤及300多个老口门,只依靠锥探及钻探的方法,工作量很大而且艰巨。对于以前千疮百孔的大堤,经过普查虽然查出并消灭了许多隐患,但是充填复杂料物的部分口门还存在,而且动物洞穴及裂缝还在继续发生,若只用钻探的方法查清口门及空洞的准确位置,需要打很多钻孔。因此应考虑采用轻便快速的物探方法,如研究采用高密度电法,轻便地震及超声波等方法,先进行普查了解,然后再用锥探或钻探重点查清,以便进行处理。

对隐患的处理措施,除开挖回填、压力灌浆及渗流控制措施外,对于存在厚层秸料及空洞的老口门,还可以考虑采用大口径钻探,将秸料彻底清除,再回填土料并进行夯实。这是彻底消除隐患的处理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