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为大堤:长江下游安徽省的Ⅰ级堤防

无为大堤:长江下游安徽省的Ⅰ级堤防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为大堤位于长江下游左岸安徽省境,上起无为果合,下至和县方庄,全长124.17km。堤防保护巢湖流域平原耕地427万亩,600万人,为Ⅰ级堤防。大堤在十八塔以上丘陵段由4段不连续的堤段组成,长10.26km,十八塔至方庄,除下游端有长1.425km为自然岸段外,其余均为连续的土堤。1998年汛期,无为大堤水位接近1954年洪水位,挡水堤段出现散浸28处,渗漏5处,管涌1处,涵闸险情4处。表1-12无为大堤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表堤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分类,见表1-13。

无为大堤:长江下游安徽省的Ⅰ级堤防

无为大堤位于长江下游左岸安徽省境,上起无为果合,下至和县方庄,全长124.17km。堤防保护巢湖流域平原耕地427万亩,600万人,为Ⅰ级堤防。堤防按湖口水位22.5m的相应水面线加超高2m加固。堤高6~12.8m,顶宽8m,堤外坡坡比1∶3~1∶4,内坡坡比1∶3~1∶5。

大堤在十八塔以上丘陵段由4段不连续的堤段组成,长10.26km,十八塔至方庄,除下游端有长1.425km为自然岸段外,其余均为连续的土堤。

堤身填筑土,主要由粉质粘土、粉质壤土组成,夹有粉细砂、砂壤土、淤泥质土、砖块、瓦砾及煤渣等。

历史上曾多次溃口。后经多次加固,有长约75%的堤段,在堤外建有民堤,多年未挡水。1998年汛期,无为大堤水位接近1954年洪水位,挡水堤段出现散浸28处,渗漏5处,管涌1处,涵闸险情4处。

沿线有穿堤建筑物42处,以凤凰颈泵站、裕溪闸规模最大。涵闸加固已基本完成。

无为大堤基本临江布置于高漫滩上,堤内地面高程7.2~6.2m,堤外无民垸段外滩一般宽100~200m,最宽600m,地面高程9~12m,高于堤内2~4m,堤外有民垸段,外滩宽一般300~1000m,最宽为永安大圩,宽4~9km,高程7~8m。

较大的入江水道有西河、裕溪河。

历史溃口9处,除三官殿龙塘外,其余均已填平,沿堤内外渊塘众多,分布长达57.55km,虽经吹填,只是至堤距离增至300~100m。

堤防区地震基本烈度6度。

堤基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Q4)冲湖积层。上部主要为粉质粘土、粉质壤土夹薄层粉细砂、砂壤土、淤泥质土,局部有厚0.2~0.4m的泥炭土。厚度一般10~13m,局部5~8m或厚大于20m。下部:为粉细砂夹薄层粉质壤土、粉质粘土,或成互层状。厚一般15~40m。(www.xing528.com)

在邻近丘陵段,堤基为上更新统(Q3)粉质粘土,含铁锰质结核,下部夹卵砾石,厚度大于18m。

此区地下水上部为孔隙潜水,埋深1~1.5m,下部为孔隙承压水。水质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及渗透性,见表1-12。

表1-12 无为大堤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表

堤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分类,见表1-13。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

(1)渗透变形。从1998年汛期挡水堤段看,部分堤身与堤基、穿堤建筑物接触部位有渗漏;堤内外渊塘切割表层粘性土层或窄滩、粉质壤土、砂壤土和所夹粉细砂层,以及裸露砂层段,易产生渗透变形,需填塘固基,并加强防渗和渗控处理。

(2)岸坡稳定。无为大堤江段,有太阳洲、黑沙洲、大拐河三个河弯凹段,累计长81km,迎流顶冲,岸坡稳定条件差,虽经整治有所改善,为确保堤基安全,仍需加强监测与护岸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