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实现衣身结构平衡?

如何实现衣身结构平衡?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衣身结构平衡要素的三个方面:(一)衣身前、后浮余量的消除决定衣身前、后浮余量大小的因素有三点:即人体净胸围、垫肩量、胸围宽松量。将前衣身WL与后衣身WL放置在同一水平线,在袖窿处放置前浮余量以省道形式消除。

如何实现衣身结构平衡?

衣身结构平衡要素的三个方面:

(一)衣身前、后浮余量的消除

(1)决定衣身前、后浮余量大小的因素有三点:即人体净胸围(考虑穿着文胸状态)、垫肩量、胸围宽松量。这三个方面影响着前、后衣身浮余量的计算。

①人体净胸围,前浮余量的基本公式=+2cm,后浮余量的基本公式=-0.6cm,这表明胸围越大,前、后浮余量越大,反之越小。

②垫肩量,通过实验可知,肩部垫肩量每增大1cm,对于前衣身,可消除1cm前浮余量,对于后衣身,可消除0.7cm后浮余量,原理是加垫肩后使BL以上部位逐渐趋于平坦,故垫肩对前浮余量的影响为1个垫肩量,对后浮余量的影响为0.7cm×垫肩量。

③衣身胸围松量,胸围趋大则衣身与人体的贴合程度趋小,经过实验可知,衣身胸围松量对浮余量消除的影响为:前浮余量减少量为0.05(B-B*-12)cm,后浮余量减少量为0.02(B-B*-12)cm,但当(B-B*-12)cm>20cm时,衣身胸围松量对前、后浮余量的影响值便不再减少。

综上所述,前浮余量的计算公式:前浮余量理论值-垫肩量-松量的影响值=(+2)cm-垫肩厚-0.05(B-B*-12)cm。

后浮余量的计算公式:后浮余量理论值-垫肩量-松量的影响值=(-0.6)cm-0.7cm×垫肩厚-0.02(B-B*-12)cm。

(2)前浮余量消除方法:

方法一,用下放形式消除。将前衣身原型下放,低于后衣身原型,两者差即为前浮余量下放量(一般≤2cm)。

方法二,用收省形式消除。将前衣身WL与后衣身WL放置在同一水平线,在袖窿处放置前浮余量以省道形式消除。

方法三,用部分下放、部分收省形式消除。将前衣身原型下放少量,余下前浮余量在袖窿处以省道形式消除。

(3)后浮余量消除方法:(www.xing528.com)

方法一,收省,将后浮余量用收肩省(对准背肩胛骨中心的任一方向的省)的方法消除。

方法二,肩缝缝缩,将后浮余量用肩部缝缩的形式(分散的肩省)的方法来消除。

(二)内衣的影响值(图9-5)

图9-5

由于人体在外衣内部穿有各种层次、厚度的内衣,其纵向厚度会对外衣在胸围线以上前、后衣身肩缝处的长度产生影响,在肩缝靠近SNP处要加少许松量。

设内衣厚为a:

内衣加的松量在SNP处加●=0.1acm,在SP处加cm,在BNP处加●-0.3cm。

冬衣取值●=0.7~1cm,春秋衣取值●=0.4~0.6cm,夏衣取值●=0。

(三)材料厚对穿着胸围的影响

当材料具一定厚度时,会使上、下衣身在重叠后产生衣服穿着时胸围变小的感觉。此时必须增加左、右前门襟处材料厚度对胸围影响的值b(一般≤1cm),在后衣身的背缝,若采用包缝缝型时,亦应进行上述改动。

冬衣取值b=0.6~1cm,春秋衣取值b=0.3~0.6cm,夏衣取值b=0~0.3c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