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裤装上裆部位设计优化,提高运动舒适度

裤装上裆部位设计优化,提高运动舒适度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人体下体运动变形量分析,人体后上裆部位的皮肤运动变形率为40%左右,裤装伸展率为17%,两者之差为23%,则按标准体计算裤装运动变形量约为23%×裤上裆长=5.5~6cm,这个量在裤装结构中处理为:裤装后上裆运动松量=后上裆垂直倾斜角增大产生的增量+上裆长增量+材料弹性伸长量。其中若材料拉伸性好且裤装主要考虑静态美观性时,后上裆倾斜角≤12°。

裤装上裆部位设计优化,提高运动舒适度

据人体下体运动变形量分析,人体后上裆部位的皮肤运动变形率为40%左右,裤装伸展率为17%,两者之差为23%,则按标准体计算裤装运动变形量约为23%×裤上裆长(约28~31cm)=5.5~6cm,这个量在裤装结构中处理为:

裤装后上裆运动松量=后上裆垂直倾斜角增大产生的增量+上裆长增量+材料弹性伸长量。

裤装结构的运动松量构成如图5-26所示,图中:●为后上裆倾斜增量;◎为后上裆长增量;●+◎+后上裆材料弹性伸长量=后上裆运动松量。裤装后上裆运动松量的处理方法有三种:

图5-26

裤后上裆运动松量=裤后上裆倾斜增量●(用于贴体裤);

裤后上裆运动松量=裤后上裆长增量◎(用于宽松裤);

裤后上裆运动松量=裤后上裆倾斜增量●+裤后上裆长增量◎(用于较宽松、较贴体裤)。(www.xing528.com)

后上裆倾斜角的设计:裙裤类0;宽松裤类在0~5°;较宽松裤类5°~10°;较贴体裤类10°~15°(常用10°~12°)。

其中若材料拉伸性好且裤装主要考虑静态美观性时,后上裆倾斜角≤12°。

若材料拉伸性差且主要考虑动态舒适性时,后上裆倾斜角取值趋向15°。

生活用贴体裤常用15°~17°;运动型贴体裤取17°~20°。

后上裆长增量:裙裤类为3cm;宽松裤类为2~3cm;较宽松裤类为1~2cm;较贴体裤类为0~1cm;贴体裤类为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