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建新学:国际领先的教育模式

创建新学:国际领先的教育模式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闻邦椿院士作为振动利用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一成就的取得与他刻苦钻研、坚持创新密不可分。由于取得了前面的这些成果,再加上我国许多企业同学校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的协作关系,处理好知识产权与技术垄断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我国对“振动利用工程”新学科的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创建新学:国际领先的教育模式

闻邦椿院士作为振动利用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一成就的取得与他刻苦钻研、坚持创新密不可分。

1955年大学毕业后,当时东北工学院来了一位苏联专家,给闻邦椿创造了良好机遇。他牢牢把握良机,全身心投入机械振动学习和研究之中,他将如何利用振动为人类造福作为主攻方向。在此后的30多年的研究工作中,他首先提出了振动利用工程的新概念,构建了振动利用工程新学科的理论框架,为振动利用工程学科的若干分支提供了设计与计算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了工程中诸多难题和国家急需解决的一些重大科学技术问题,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奖励。

在这一新学科的研究中,他实现八个方面的创新:

1)研究了新原理。提出了概率等厚筛分的新原理,将概率筛分原理和等厚筛分原理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集概率筛分和等厚筛分原理优点的概率等厚筛分新原理;还利用振动同步传动原理实现对物料进行破碎的新工艺。

2)发明了新机构。研究出10余种新机构,如激振器偏转式自同步非共振新机构、惯性共振式双质体近共振新机构、双激振器振动破碎机的新机构、不对称弹性力的双质体非线性近共振新机构、平衡加隔振振动输送的新机构。

3)建立了新模型。提出了10多个非线性动力学新模型,例如惯性力项为非线性的动力学模型、不对称软式分段线性动力学模型、硬软复合式分段线性动力学模型、分段慢变的非线性的动力学模型、双参数慢变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等。

4)发展了新理论。研究并提出了多种理论,如物料运动的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单质体或多质体系统的硬式、软式、复合形式的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等,弹性元件为非线性的各类非线性振动系统、带滞回阻尼力的非线性系统、具有冲击和摩擦的非线性振动系统的理论等。(www.xing528.com)

5)研发了新技术。如大长度振动输送机常常会出现弹性弯曲振动,为预防出现弹性弯曲振动,研究出一种可以减轻或消除弯曲振动新技术;在自同步振动机上实现振动同步传动和在大型振动筛上采用控制方法实现同向回转控制同步的新技术等。

6)提出了新方法。提出了以功能优化设计、动态优化设计、智能优化设计、可视优化设计及特殊性能优化为核心内容的“1+3+X”的综合设计方法,同时提出了以非线性动力学为基础的深层次动态设计方法。

7)研制了新机器。研究成功如惯性共振概率新筛机、激振器偏转式大型冷矿振动筛、平衡加隔振的大长度振动输送机、自同步振动放矿机、双激振器自同步振动破碎机、750吨振动沉拔桩机、新型振动压路机、近共振工作的自同步振动离心脱水机等10余种新机器。

8)创建了新学科。由于取得了前面的这些成果,再加上我国许多企业同学校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的协作关系,处理好知识产权与技术垄断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我国对“振动利用工程”新学科的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这一方面撰写并出版了中英文著作和论文集10余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