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密度
单位体积液体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密度。液体的密度受压力和温度的影响,会随着温度的上升略有减小,随压力的增加而略有增加。我国采用20 ℃时测得的标准大气压下的密度为标准密度,以ρ20表示。常用液压传动工作介质的密度见表2.1。
表2.1 常用工作介质的密度/(kg·m -3)
(2)可压缩性
液体受压力作用而发生体积变化的性质,称为液体的可压缩性。体积为V 的液体,当压力增大Δp 时,体积减小ΔV,则其体积压缩率β 为
在液压传动中,常以β 的倒数即液体的体积弹性模量k 表示油液的压缩性,即
一般石油基液压油的k 值平均约为1.22 GPa。实际应用中,液体内会混入气泡等,k 值显著减小。一般液体的可压缩性对液压系统性能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但在高压或研究系统动态性能时,则必须予以考虑,建议取k=0.7~1.4 GPa。
(3)黏性
图2.1 液体的黏性示意图
液体流动时,分子间的内聚力表现为阻碍液体分子相对运动的内摩擦力,这种性质称为液体的黏性。内摩擦阻力是液体黏性的表现形式,只有在运动时才表现出黏性,静止时油液不呈现黏性。液体流动时,与固体壁面的附着力及本身的黏性使流体内各处的速度大小不等。如图2.1 所示,油液沿平行平板间流动,其中上平板以速度u0 向右运动,下平板固定不动。紧贴于上平板上的油液黏附于上平板上,其速度与上平板相同;紧贴于下平板上的油液黏附于下平板上,其速度为零;中间油液的速度呈线性分布。运动速度为u +du的较快油层会带动速度为u 的较慢油层,而慢层油液又会阻止快层油液运动,各层之间相互制约,即产生内摩擦力。
由实验可知,流体层间的内摩擦力F 与接触面积A 及层间相对流速du 成正比,而与层间距离dy 成反比,即
以τ=F/A 表示切应力,则
(www.xing528.com)
式中 μ——衡量流体黏性的比例系数,称为黏度;
——流体层间的速度梯度。
式(2.4)是液体内摩擦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当速度梯度变化时,μ 为常数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μ 为变数的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一般的液压传动工作介质均可看成牛顿流体。
黏性的大小可用黏度来衡量。流体的黏度通常有3 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即动力黏度、运动黏度和相对黏度。
1)动力黏度μ
动力黏度又称绝对黏度,是指液体在单位速度梯度下流动时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内摩擦力。由式(2.4)可得μ 的量纲为 N/m2·s[ ],即[Pa·s]。因其量纲中有动力学要素,故而得名。
2)运动黏度ν
运动黏度是动力黏度μ 与流体密度ρ 的比值,即
式中 ν——液体的运动黏度,m2/s;
ρ——液体的密度,kg/m3。
运动黏度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液压油的牌号一般都以运动黏度(m2/s)的1/106,即以mm2/s(cSt,厘斯)为单位的运动黏度值来表示。在工程中常用运动黏度ν 作为液体黏度的标志。机械油的牌号就是用机械油在40 ℃时的运动黏度ν 的平均值来表示的。例如,10 号机械油就是指其在40 ℃时的运动黏度ν 的平均值为10cSt。
3)相对黏度
相对黏度又称条件黏度,是以相对于蒸馏水黏性的大小来表示该液体的黏性,可使用特定的黏度计在规定条件下直接测量。根据测量条件不同,各国采用的相对黏度的单位也不同;我国主要采用的相对黏度是恩氏黏度(oE)。
液体的黏度随液体的压力和温度变化而变化。对液压传动介质来说,压力增大时,液体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内聚力增大,液体黏度值随之增大。在一般液压系统使用的压力范围内,黏度变化数值很小,可忽略不计。但液压传动工作介质的黏度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温度升高,其黏度值会急剧下降。黏度值变化率的大小直接影响液压传动工作介质的使用性能,其重要性不亚于黏度本身。
(4)其他性质
液压传动工作介质还有其他一些性质,如稳定性(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水解稳定性及剪切稳定性等)、抗泡沫性、抗乳化性、润滑性及相容性(对所接触的金属、密封材料、涂料等作用程度)等,都对它的选择和使用有重要影响。这些性质需要在精炼的矿物油中加入各种添加剂来获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