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ZEMAX中有程序自行设置好的评价函数,即需要校正的像差的选择、目标值的确定及权重因子的确定都已由程序完成,无须设计人员再进行选择和确定,这些都是ZEMAX程序设计人员对光学设计规律的总结,通常还是很好用的。这个由程序设置好的评价函数被称为默认的评价函数。默认的评价函数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弥散圆半径型式,基本的操作数是“TRAC”;另一种是波像差型式,基本的操作数是“OPDC”。
图2-61 激光扫描物镜最后结果的校准畸变曲线
图2-62 激光扫描物镜最后结果的调制传递函数曲线
光学设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改造这个评价函数,如改变目标值、改造权重,还可以增添新的操作语句等。在2.1.2节中已经使用过默认的评价函数,只不过在那里仅要求校正轴上点的球差,所以情况较为简单,构成默认评价函数的语句不多而已。
1.优化
(1)第1步优化 在表2-16所列初始结构参数的基础上,取前三个折射面的半径作为变量,令第四个折射面的半径保证物镜的相对孔径,并将轴上点边缘光线高度为零的平面取为当前的像平面。
利用ZEMAX程序提供的默认评价函数,取其弥散圆半径型式,其操作数为“TRAC”。经第1步优化,得到表2-22所列的结构参数,图2-63所示的像差曲线,图2-64所示的点列图。第1步优化后,校准畸变曲线如图2-65所示。
表2-22 利用“TRAC”第1步优化后激光扫描物镜的结构参数
图2-63 利用“TRAC”第1步优化后激光扫描物镜的像差曲线
从图2-63和图2-64看到,虽经优化,但镜头还是存在明显的彗差与像散,所以点列图半径还太大,没达到设计要求;由图2-65看到,校准畸变太大,这是可以想到的,因为没有去校正它。下面转入第2步优化。
(2)第2步优化 第2步优化时,除选择前三个折射面的半径为变量外,将光阑距和两块镜片之间的空气间隔增加为变量。另外,在像面前增加一个虚设面,它的前后都是空气,半径为无穷大,到最后一个折射面的距离就定为第1步优化后的像距,到像面的距离初值设为零,并选为变量。这个作法就是选择离焦量作为变量。最后一个折射面的半径用来保证镜头的像方孔径角为-0.05rad。
第2步的评价函数采用ZEMAX程序提供的弥散圆半径型式的默认评价函数“TRAC”,并在其中加入控制校准畸变的操作语句“DISC”,目标值取0,权重取1;为了控制光阑距不至太长,评价函数中加入限制它的边界条件“MXCT”。“MXCT”其下有两个数据要填写,指明限制的是第几面到第几面的间隔,它的目标值取26,权重取1。所添加的操作语句括号如下:
{DISC(Wave;Absolute);Target,Weight}⇒{DISC(1;0);0,1}
{MXCT(Surf1,Surf2);Target,Weight}⇒{MXCT(1,2);26,1}
图2-64 利用“TRAC”第1步优化后激光扫描物镜的点列图(www.xing528.com)
图2-65 利用“TRAC”第1步优化后激光扫描物镜的校准畸变曲线
第2步优化后,得到表2-23所列的结构参数,图2-66所示的光路简图,图2-67所示的像差曲线,图2-68所示的点列图,图2-69所示的校准畸变曲线,图2-70所示的调制传递函数曲线。
表2-23 利用“TRAC”第2步优化后激光扫描物镜的结构参数
图2-66 利用“TRAC”第2步优化后激光扫描物镜的光路简图
图2-67 利用“TRAC”第2步优化后激光扫描物镜的像差曲线
图2-68 利用“TRAC”第2步优化后激光扫描物镜的点列图
图2-69 利用“TRAC”第2步优化后激光扫描物镜的校准畸变曲线
预定的像质标准是要求弥散圆半径小于0.02mm,预定的校准畸变要求是小于0.01%。由图2-68知此结果的弥散圆半径小于0.012mm,已经符合要求;由图2-69知此结果的校准畸变小于0.01%,所以也达到了设计要求。这个结果的像质也是非常好的。
2.小结
从这个设计例子也可以看到,从同一个初始结构出发,采用不同的评价函数,同样取得了很好的结果,所以说,对一个具体的设计例子来说,有很多优化设计的路线可走。
图2-70 利用“TRAC”第2步优化后激光扫描物镜的调制传递函数曲线
与2.2.1节的情况相同,由图2-70看到,这个镜头是一个衍射置限的物镜,各个视场的调制传递函数都达到了理想情况。从图2-70上也看到,这个镜头衍射置限的最高空间频率是10lp/mm,所以应当说镜头成像的弥散圆半径校正到0.02mm以内是没有必要的。情况确实如此,这里所提的像质指标仅仅是作为优化设计的练习而已,关于校准畸变的指标也是仅仅作为练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