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10.1】如图10.3所示,各细长压杆的材料和截面均相同,试问哪根杆能承受的压力最大?哪一根最小?
图10.3 习题10.1图
【解】在材料、截面均相同的条件下,对于细长压杆的承载能力,由欧拉公式可知,柔度越大的杆,承载力越小,因此,只需比较各杆的柔度。
(a)杆两端铰支,长度因数μ=1,杆长l=5m,。
(b)杆一端固定,一端铰支,长度因数μ≈0.7,杆长l=7m,。
(c)杆两端固定,长度因数μ=0.5,杆长l=9m,。
(d)杆一端固定,一端自由,长度因数μ=2,杆长l=2m,。
由于λa>λb>λc>λd,所以(d)杆能承受的压力最大,(a)杆能承受的压力最小。
【习题10.2】试用欧拉公式计算下列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杆件两端均为球铰支座,弹性模量均为E=200GPa。
(a)圆截面,d=40mm,l=2.0 m。
(b)矩形截面,h=2b=40mm,l=1.0 m。
(c)No.20a工字钢,l=2.0 m。
【解】(a)解:两端铰支,长度因数μ=1,杆长l=2m。
(b)解:两端铰支,长度因数μ=1,杆长l=1m。
(c)解:两端铰支,长度因数μ=1,杆长l=2m,对于No.20a工字钢,查表知截面最小惯性矩Imin=158cm4=158×10-8m4。
【习题10.3】如图10.4所示,移动式起重机的起重臂AB长l=5.6m,截面外径D=115mm,内径d=105mm,材料为Q235钢,弹性模量E=206GPa,试求起重臂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解】对于起重臂AB,两端铰支,长度因数μ=1,杆长l=5.6m,横截面的惯性半径为:
对于Q235钢,有λp=100。因为λ>λp=100,故此起重臂AB为大柔度杆,可采用欧拉公式计算其临界压力:
因此,该起重臂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即临界压力169.79kN。
图10.4 习题10.3图
图10.5 习题10.4图
【习题10.4】为了提高如图10.5所示压杆AB的承载能力,欲增加一支座C,问支座C最合适的位置x为多少?增加支座C后,假如AC、BC仍为细长杆,则此时的承载能力是不加支座C时的多少倍?
【解】对于细长压杆AB,增加支座C时,则变成了两个细长压杆AC和CB。
对于细长压杆AC,长度因数μ=1,杆长为x,采用欧拉公式计算其临界压力,有:
对于细长压杆CB,长度因数μ=0.7,杆长为l-x,采用欧拉公式计算其临界压力,有:
对于整体而言,要求临界压力取上述两者的最小值,而为确定支座C的最合适位置x,则要求上述两者的临界压力值相等,即
依照题意取x=0.41l。
此时,压杆整体承受的临界压力与局部两杆承受的临界压力相等,为。
而对于细长压杆AB,无支座C时,长度因数μ=0.7,杆长为l,采用欧拉公式计算其临界压力,有:
因此,增加支座C后的承载能力是不加支座C时的承载能力的2.91倍。
【习题10.5】截面为100mm×150mm的矩形木柱,一端固定,另一端铰支,杆长l=5.0 m,材料的弹性模量E=10GPa,λp=110。试求此木柱的临界压力。
【解】设矩形截面宽度为b=100mm,高度为h=150mm,截面的惯性矩为I=Ai2,惯性半径为,最小惯性半径为。
因为λ>λp,则此木柱的临界压力可采用欧拉公式求得:
【习题10.6】如图10.6所示的矩形截面立柱,下端固定,上端承受通过销轴传递的压力F,上端在垂直于销轴的平面内可绕销轴转动,在与销轴平行的平面内由于上部刚性约束不能转动。若要求立柱具有最合理的抵抗失稳的能力,试确定立柱横截面h和b的比值。
图10.6 习题10.6图
【解】此立柱在垂直于销轴的平面Oyz内可简化为一端固定、一端铰支的细长压杆,长度因数μ=0.7,杆长l,应用欧拉公式计算临界压力,有:
此立柱在平行于销轴的平面Oxz内则可简化为两端固定的压杆,长度因数μ=0.5,杆长l,应用欧拉公式计算临界压力,有:
若要求立柱具有最合理的抵抗失稳的能力,则Fcr=F′cr,即:从而解得:
【习题10.7】如图10.7所示为某型飞机起落架中承受轴向压力的斜撑杆。杆为空心圆管,外径D=52mm,内径d=44mm,l=950mm,σb=1600MPa,σp=1200MPa,E=210GPa。试求斜撑杆的临界压力F。
图10.7 习题10.7图
【解】将此斜撑杆简化为两端铰支的压杆,长度因数μ=1,杆长l=950mm,
而对于此种材料,有。
因为λ>λp,则此斜撑杆为大柔度杆,应用欧拉公式计算临界压力,有:
【习题10.8】如图10.8所示,刚性梁ABCD由两根材料相同,半径分别为r、2r的大柔度圆杆支撑,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试计算荷载F的临界值。
图10.8 习题10.8图
【解】依题意可知,①②两细长杆均受压,其压力分别为F1、F2,对刚性杆AD进行受力分析,如图1.8(b)所示。
联立式(1)、式(2)解得:。
因为两细长杆均为大柔度杆,且两端铰支,其临界压力可以由欧拉公式计算得到,于是有
【习题10.9】如图10.9所示为两端固定的钢管,外径D=10cm,内径d=8cm,弹性模量E=210GPa,σp=200MPa,热膨胀系数α=12.5×10-6℃-1,钢管长度l=7 m,求钢管不失稳所允许的升温。
图10.9 习题10.9图
【解】此钢管可简化为两端固支的受压杆件,长度因数μ=0.5,杆长l=7m,其实际柔度为:
而对于钢管材料,有:
因为λ>λp,则此钢管为大柔度压杆,可应用欧拉公式计算临界应力,有。
设温度增加ΔT,则结构内产生的温度应力为σt=Eεt=E·αΔT,
令σt≤σcr,则E·
因此,钢管不失稳所允许的最大升温为65.93℃。
【习题10.10】如图10.10所示工字钢直杆在温度T=20℃时安装,此时杆不受力。已知杆长度l=8 m,材料为Q235钢,E=200GPa,线膨胀系数ɑ=12.5×10-6℃-1,当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时,杆件将失稳?
图10.10 习题10.10图
【解】设温度升高引起杆的伸长量为:Δl1=αlΔT,其中ΔT=T2-T1,T1=20℃。
此直杆两端固定,为超静定结构,由固定端处的约束力所引起的杆的缩短量为:。
因为杆的总变形量为零,所以有Δl1=Δl2,于是得:FN=EAαΔT。
杆的长度因数μ=0.5,对于No.20a工字钢直杆,查表可知其截面的最小惯性半径imin=2.12cm,最小惯性矩Imin=158cm4,截面面积A=35.578cm2,于是可求得杆的最大柔度为:
对于Q235钢,λp=100,而λmax>λp,故其为大柔度杆,其临界压力可由欧拉公式Fcr=计算求得。
随着温度的升高,轴力FN将逐渐增大,当FN增至Fcr时,杆件将发生失稳,则由,
于是可求得:T2=T1+ΔT=20℃+22.15℃=42.15℃。
因此,当温度升高到42.15℃时,杆件将失稳。
【习题10.11】如图10.11所示蒸汽机的活塞杆AB,所受的压力F=120kN,l=1 800mm,横截面为圆形,直径d=75mm。材料弹性模量E=210GPa,比例极限σp=240MPa,要求稳定安全因数nst=8,试校核活塞杆的稳定性。
图10.11 习题10.11图
【解】将此活塞杆简化为两端铰支的压杆,长度因数μ=1,杆长l=1.8m,
λ>λp,则此杆为大柔度杆,应用欧拉公式计算临界压力,有:
n=8.28>nst=8,工作安全因数大于稳定安全因数,故活塞杆满足稳定性要求,安全。
【习题10.12】平面磨床的工作台液压驱动装置如图10.12所示。油缸活塞直径D=65mm,油压p=1.2MPa,活塞杆长度l=1250mm,材料的E=210GPa,σp=220 MPa,nst=6。活塞杆可简化为两端铰支的压杆,试确定活塞杆的直径。
图10.12 习题10.12图
【解】活塞杆受到的压力为:
活塞杆的临界压力为:
(www.xing528.com)
根据已知条件,有。
假设此活塞杆为大柔度杆,即λ>λp,则由欧拉公式,有,
其中,μ=1,l=1.25m,。于是,可求得活塞杆的直径为:
取d1=25mm,再计算压杆的柔度λ,得:
λ>λp,假设成立,于是可确定此活塞杆的直径为25mm。
【习题10.13】如图10.13所示,螺旋千斤顶丝杠的最大承载力F=150kN,直径d=52mm,最大升高长度l=500mm,材料为Q235钢。可以认为丝杠下端是固定的,上端是自由的。试计算丝杠的工作安全因数。
图10.13 习题10.13图
【解】将千斤顶丝杠简化为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压杆,长度因数μ=2,杆长l=0.5m,
对于Q235钢,λp=100,λs=61.6,因此,此丝杠为中柔度杆。选用直线经验公式计算其临界压力,其中,a=304MPa,b=1.12MPa,得:
若采用抛物线经验公式,则对于Q235钢,有σs=235MPa,E=206GPa,
【习题10.14】如图10.14所示结构,BC为圆截面杆,直径d=80mm,AC为边长a=70mm的正方形截面杆,A端固定,B、C为球铰。两杆均为Q235钢,弹性模量E=210GPa,σp=200MPa,可各自独立发生弯曲,互不影响。若结构的稳定安全因数nst=2.5,求结构的许可压力F。
图10.14 习题10.14图
【解】对于杆AC,长度因数μ=0.7,杆长l=3m,其柔度为:
对于杆BC,长度因数μ=1,杆长l=2m,其柔度为:
而对于杆件材料Q235钢,有:
因为λAC>λp,所以杆AC为大柔度压杆,可应用欧拉公式计算杆AC的临界压力,又因为结构的稳定安全因数,所以由杆AC确定的结构的许可压力为:
对于杆BC,因为λBC≈λp,可近似认为杆BC也是大柔度压杆。同理,可用欧拉公式计算杆BC的临界压力,再根据结构的稳定安全因数,算得由杆BC确定的结构的许可压力为:
所以,结构最终的许可压力为F=376.16kN。
【习题10.15】一圆木柱高l=6m,直径d=200mm,两端铰支,承受轴向压力F=50kN,试校核其稳定性。已知木材为南方松木TC15,其许用应力[σ]=10MPa。
【解】采用稳定因数法求解。此圆木柱的柔度为:
按照强度条件,算得此圆木柱横截面上的工作压应力为:
对于南方松木TC15,依据杆的实际柔度查表知其对应的稳定因数φ=0.208,则按照稳定条件折减后的许用应力为:
因为σ<φ[σ],故该木柱满足稳定性要求,安全。
【习题10.16】如图10.15所示截面为工字形的No.40a压杆,材料为Q345钢,许用应力[σ]=230MPa。杆长l=5.6m,在xOz平面失稳时,杆端约束情况接近于两端固定,故长度系数可取为μy=0.65;在xOy平面失稳时为两端铰支,μz=1。试计算压杆所允许承受的轴向压力F。
图10.15 习题10.16图
【解】对于No.40a号工字钢,查型钢表知其惯性半径iy=2.77cm,iz=15.9cm,面积A=86.1cm2。两个方向的柔度分别为:
比较柔度λy和λz,取大值来确定折减系数φ。对于Q345类材料,查压杆的稳定因数φ值表(《材料力学》主教材表10.3),采用直线插入法求得
由稳定条件
得压杆允许承受的轴向压力为:
【习题10.17】如图10.16(a)所示托架中,横梁AB承受均布荷载q,CD为直径D=300mm、强度等级为TC15的南方松木杆,其许用应力[σ]=10MPa。试根据CD杆的稳定条件,用稳定因数法求托架的许可荷载q。
【解】求CD杆受到的压力。对横梁AB进行受力分析如图10.16(b),列平衡方程得:
图10.16 习题10.17图
杆CD的长度为:
其柔度为:
对于强度等级为TC15的松木,查《材料力学》主教材表10.3并采用直线插入法求得
则压杆CD允许承受的轴向压力为FCD=Aφ[σ]。又由FCD=2.56q,得托架的许可荷载为:
【习题10.18】如图10.17所示结构,AC为矩形截面杆,CD为圆截面杆,材料均为Q235钢,C、D两处为球铰。已知d=20mm,b=100mm,h=180mm,E=200GPa,σp=200MPa,σs=235MPa,强度安全因数n=2.0,稳定安全因数nst=3.3,试确定该结构的许可荷载F。
图10.17 习题10.18图
【解】通过受力分析知,杆AC发生弯曲变形,杆CD受压,且。对于杆AC,应按照强度条件确定其许可荷载。
对于压杆CD,其柔度为:
对于杆件材料Q235钢,有:
因为λCD>λp,所以杆CD为大柔度压杆,可应用欧拉公式计算其临界压力,可根据要求的稳定安全因数确定其许可荷载。
则此结构最终的许可荷载为:F=14.09kN。
【习题10.19】如图10.18(a)所示的三角形桁架,两杆材料均为Q235钢,弹性模量E=200GPa,比例极限σp=200MPa,屈服极限σs=240MPa。已知AB杆的直径d1=40mm,BC杆的直径d2=20mm,F=20kN,强度安全因数n=2.0,稳定安全因数nst=3,试校核结构的安全性。
图10.18 习题10.19图
【解】通过受力分析[图10.18(b)]知,杆AB受拉,杆BC受压,且,FBC=F。
对于拉杆AB,应按照强度条件对其安全性进行校核。
许用应力为:
因为σAB<[σ],故拉杆AB强度满足要求,安全。
对于压杆BC,其柔度为:
对于杆件材料Q235钢,有:
因为λBC>λp,所以杆BC为大柔度压杆,只需满足稳定条件即可。应用欧拉公式Fcr=计算其临界压力,可算得杆BC的工作安全因数为:
因为n<nst=3.0,故压杆BC稳定性不满足要求,因此该结构稳定性不足,不安全。
【习题10.20】如图10.19(a)所示结构中,横梁AB采用No.16工字钢,立柱CD由两根63mm×63mm×5mm的等边角钢连接而成。材料均为Q235钢,E=200GPa,σs=240MPa,均匀分布荷载集度q=40kN/m。试确定梁与立柱的工作安全因数。
图10.19 习题10.20图
【解】对于No.16号工字钢,查型钢表知:IAB=Ix=1130cm4,WAB=Wx=141cm3。
对于等边角钢63mm×63mm×5mm(两根焊接成一体),有:
(1)计算立柱CD的工作安全因数。对于梁AB,设C点处的位移为fC,有:
对于立柱CD,设其轴向变形量设为Δl,则有
令lAB=l,由题意知,因为fC=Δl,于是可得:
立柱CD的柔度为:
对于Q235钢,λp=100。因为λ>λp,故立柱CD为大柔度杆,其临界压力为:
立柱CD的工作安全因数:
(2)计算梁AB的工作安全因数。梁AB的受力如图10.19(c)所示,由对称性可知FA=FB,而FA+FB+FC-ql=0,于是得:
根据梁AB的受力条件,画出其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10.19(d)所示,其最大弯矩为:|M|max=|MC|=18.64kN·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