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人类在历史上从事水利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是指人类在从事水利活动所创造的社会意识形态。而都江堰的创建,无论从广义还是狭义而言,都十分深刻地体现了丰富的水利文化的内涵。
水利文化起源于人类对水的认识,伴随着人类自觉的、有意义的水事活动而发展。李冰修建都江堰,既有堰、渠等实物形态,又有治水人物、治水技术、治水理念等意识形态的文字记载,对当时已由神权观念进入人治观念的水利文化,无疑是一大提高。从此,也为水利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都江堰灌区水利工程的创建和发展历史来看,其水利文化包含了以下主要内容:
(1)防洪工程、灌溉工程和航运工程三个方面的组合,形成了一个具有防洪、灌溉和航运相结合的综合性水利枢纽。
(2)形成了一个保证工业生产和成都市生活用水的供水系统,以及为改善城市环境而设置的池塘、渠系系统。
(3)形成了一系列水利文化现象,不仅有水利科学、水利思想方面宝贵的成就,而且有水文学等方面的诸多内容。
(4)形成了独特的水利社会结构和一整套水政体制。
(5)以都江堰为载体衍生出人与自然关系的多层面的历史文化积淀。
上述反映了都江堰水利文化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丰富内容。
二、体现的治水思想
(1)顺天应人的哲学内涵。顺天应人是指人类顺应自然,适应自然,并利用自然于人类生存。顺应自然,适应自然,并利用自然首先必须要了解自然,掌握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即要掌握天地万物赖以存在的根据。据此有针对性地、在一定范围内改造自然,最终达到为人类所利用的目的。在人与天(自然)的关系中,人的行为必须遵循自然的运行法则,实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人与天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相互消长、相互转化,推动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并进而达到系统内部的动态平衡,做到“与自然无所违,以自然有所用”。这就是“顺天应人”的基本思想。
都江堰作为典型的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程,是按照两次引水、多次排沙的原则设计和布置的。都江堰从岷江引水是从鱼嘴开始的,采用“砌鱼嘴”的方式实现第一次引水和排洪排沙。鱼嘴的功能是把江水分为内外两江,利用岷山出山口的地形条件,形成了一种十分巧妙的态势。冬春小水季节,使内江引水在60%以上,外江只占40%左右;夏秋洪汛时节,使外江排走60%以上的水量和70%以上的泥沙,而进入内江的水量和泥沙分别只有40%和30%。如此鬼斧神工,此出彼入,使鱼嘴产生了“分四六,平潦旱”的神奇功效。
鱼嘴分流后,在内江又采用“立湃缺”(筑飞沙堰、人字堤)和“凿离堆”(建宝瓶口)的方式实现第二次引水和排洪排沙。飞沙堰和宝瓶口联合,自成体系,使进入内江的水势按照人类的需要进行调节,维持了动态平衡,实现了“引水灌田,分洪减灾”的系统目标。
都江堰的构建以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为主体,三大工程三位一体,首尾相应,势若蟠龙,与其所处地理环境十分吻合。这种天不违人,人不违天,天人协调的思想,为中国文化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同时也无不体现出中华古老文明的精妙和智慧。
(2)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都江堰灌区水利工程在其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中,都遵循着一个指导方针,即:“乘势利导,因时制宜”。这是长期治水经验的总结,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和科学方法,也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结晶。(www.xing528.com)
所谓“乘势”就是从事物的整体或全局发展趋向中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所谓“因时”就是抓住事物变化的契机和关键时刻开展工作。而“利导和制宜”是指按优化原则办事,尊重客观规律,以最小的付出达到最佳的目标和获取最好的效果。乘势与因时,利导与制宜阐明了深刻的自然辩证法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战国后期,李冰带领川西各族人民充分利用这一哲学思想指导都江堰修建、管理和运行的全过程,保证了都江堰长期受益、潜力巨大、持续发展、经久不衰。
(3)对前人治水经验的继承、借鉴和应用。都江堰是举世无双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她的创建与发展既是历史之所必然,又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另一个角度看,她更是对前人治水经验继承、借鉴和应用的杰作。
根据有关历史记载,李冰之前在蜀中已有先人治水之例。这一系列治水实践,无疑为李冰创建都江堰提供了参考模式和技术储备,同时也对李冰建堰思想的完善产生了重要影响。而都江堰自然分水分沙的巧妙运行,更是李冰对前人“以天工代人力”治水思想继承、借鉴和应用的最佳体现。
综观都江堰的治水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视科学,在实地查勘、掌握第一手材料后再作出决策。
2)团结当地民族共同治水,措施符合各族群众利益。
3)利用客观条件,巧妙布局,合理运用,在水沙运行上形成良性循环。
4)以航运为中心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并以众多的辅助工程满足经济发展后的社会需要。
5)熟悉水情,顺应水势,采取软堰结构,以“更新”满足质量要求,不求一劳永逸。
6)工程关键点必须强攻,不能妥协。
7)着眼于综合利用,不作单打一的规划。
8)兴利与除害相结合,照顾到矛盾的正反两方面。
9)灌区内各级分水工程均按渠首工程格局构建,形成了独特的都江堰系统工程。
这些宝贵的治水思想和经验,造就了都江堰,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并且可为现代建设和管理所用。在目前的状况下,水利如何适应作为国民经济第一位基础产业的要求,实现全行业的健康发展,都江堰所蕴含的丰富思想与文化内容,正可谓当代人继承、借鉴和应用的法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