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副模具的产品是一个监控器探头固定座,如图8-52所示。此产品在模具结构上有3个设计难点。一是圆筒外侧壁上的4个凸点。在正常情况下,凸点可以使用斜顶抽芯,也可使用滑块抽芯,而此产品由于四周有一圈很深的筋挡着,滑块机构根本无法实现。如果使用普通斜顶,由于四周筋的严重干涉,斜顶只能做到筋的里面,另外再除去斜顶的抽芯距离,斜顶的本体厚度就变得非常薄,且因为圆筒的深度较深,当斜顶长度延伸到底部时,会和圆筒形成了交叉,最终导致斜顶根本无法成型,为此,必须使用特殊的斜顶机构。
图 8-52
难点二是圆筒内侧的一圈凹槽。整圈凹槽看似简单,但出模方式却非常困难,普通的斜顶滑块根本无法实现,唯一的方法是使用本章范例15的特殊内滑块机构。
难点三是圆筒内侧的8个凸点。这些凸点分为上下两层高低错开,要想实现凸点的脱模,圆筒内侧的分型位置必须从凸点的中间分型。但是,由于难点二处有一圈特殊的内滑块机构,圆筒型芯被其从中隔断,并悬浮在空中,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难题,难度非常高。
上述3个问题是此副模具的设计重点,应该重点关注这3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及相关技巧。模具详细结构如图8-53所示。
图 8-53
1—型芯 2—固定杆 3—内滑块 4—拨块 5—拨块固定块 6—弹簧 7—固定块 8—导向块 9—斜顶 1O—斜顶座
通过模具结构图可以看出,此副模具结构复杂,却处处显示出设计者丰富的经验和处理技巧。关于上述的第一个难点,此例使用了特殊的斜顶机构,如图8-54和图8-55的局部切图所示。此机构共有3个零件,分别是斜顶9、导向块8和斜顶座10。导向块8由两个螺钉从底部紧紧固定在后模板上始终保持不动,并在燕尾槽的作用下给斜顶9作倾斜导向,斜顶的台肩和导向块8之间的空挡距离,即斜顶的顶出行程。斜顶本身之所以设计成垂直顶出、倾斜运动,以及其倒L形状,是为了避开与其他机构交叉干涉,这种巧妙的处理技巧值得学习和借鉴。图8-56为斜顶机构装在后模中的状态。
图 8-54(www.xing528.com)
图 8-55
关于难点二的解决方案,本例使用的是和本章范例15相同的内滑块机构,如图8-57所示。此种机构的动作原理和设计要点在范例15中有详细介绍,因此,本例不再重复。
关于难点三的问题,从图8-58可以看出,型芯1被整个内滑机构从中隔断,失去了与其他任何部件的依附,为此,本例设计了方形固定块7安放在托板中,让其同时起到固定和止转的双重作用,中间使用圆形固定杆2将型芯1和固定块7连接固定在一起,型芯的固定问题得到解决。由于此例还有一个弹B板动作,型芯1还需不停地在上下浮动,因此在固定块5和固定块7之间设计了强力弹簧6,此弹簧主要是对型芯1始终起到绷紧的作用,否则,型芯1无法实现上下浮动。
另外,此例之所以使用二次顶出机构,共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为了弹起B板抽出6个内滑块;二是为了缩短斜顶机构的顶出行程。由于产品的深度较深,所需顶出行程较大,如果将4个斜顶和顶针机构同时固定在一起,当斜顶顶至顶出行程时,顶针所需顶出行程还远未到位。如果全部按照顶针的顶出行程的话,当顶针还未顶到位时,斜顶的台肩早已撞到了导向块8,所以,必须使用二次顶出机构将斜顶和顶针的顶出行程错开。
此副模具结构较复杂,简单的几句话不能表达清楚的,要想真正理解和领会,还需读者仔细研究和琢磨,相关机构的动作原理本例不再讲述。
图 8-56
图 8-57
图 8-5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