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次抽芯机构优化范例17后视镜外壳

二次抽芯机构优化范例17后视镜外壳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副模具的产品是一款轿车后视镜的外壳,如图5-86和图5-87所示。从此视角可以看出,指引线3所指的区域,内壁向上拱起,由于此方向有一个滑块向外抽芯,此区域则成了倒扣,若要顺利脱模,此处必须有一个向下运动的滑块,那么,此位置则出现了3个滑块互相干涉,因此,必须使用二次抽芯机构。限位块10专门控制小滑块3的打开,起安全作用。挡块6和图5-96中的限位块7、限位钩5配合使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图5-97即二者的装配状态。

二次抽芯机构优化范例17后视镜外壳

此副模具的产品是一款轿车后视镜的外壳,如图5-86和图5-87所示。从外观来看,此产品表面光顺,结构简洁,并无特殊之处,但从模具设计的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后,会发现,此副模具的结构难度和设计难度极高。

首先来看图5-86所示的两个卡扣和两个卡槽,这4个位置在模具结构上必须使用斜顶抽芯,当然这不是此例的难点,其难点在整个圆圈内部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圆圈内部几乎为封闭状态,6个方向有4个封闭,虽有两个方向未封闭,但只有其中一个方向能勉强出模,而此方向和模具的开模方向垂直,所以只能使用滑块抽芯;再者,在图5-89中,指引线4所指圆圈内,有一个半封闭的卡槽,此卡槽在模具结构上必须使用滑块机构,因此,此方向必须使用滑块抽芯,由于此区域结构特殊,滑块的位置受产品形状限制,最终还应进行综合考虑。

再看图5-87产品的正视图。图中指引线1所指之处,有一条很长很深的沟槽,一直延伸到产品内部深处图5-88中的指引线2所指之处。指引线1所指的这段沟槽,在产品外面,很容易出模,直接利用前模型腔便可成型;而指引线2所指的这段沟槽,则很难出模,由于沟槽开口向上,且处于产品内部深处,若要顺利脱模,此处必须有一个向上运动的滑块。

978-7-111-28612-7-Chapter05-95.jpg

图 5-86

978-7-111-28612-7-Chapter05-96.jpg

图 5-87

978-7-111-28612-7-Chapter05-97.jpg

图 5-88

图5-89为图5-86圆圈处的局部切图。图中大箭头所指的方向正是滑块要抽芯的水平方向。从此视角可以看出,指引线3所指的区域,内壁向上拱起,由于此方向有一个滑块向外抽芯,此区域则成了倒扣,若要顺利脱模,此处必须有一个向下运动的滑块,那么,此位置则出现了3个滑块互相干涉,因此,必须使用二次抽芯机构。模具详细结构如图5-90和图5-91所示。

从模具结构图可以看出,此例滑块的抽芯方向是倾斜的,受产品的结构限制,只能设计成倾斜的才能顺利脱模。由于滑块的行程较大,斜导柱机构无法满足需要,因此,此例使用了液压缸抽芯。在本书第2章内容中已讲过,使用液压缸抽芯时,一般应使用行程开关来控制液压缸的动作,特别是滑块底部有顶针或斜顶时,必须使用行程开关。而本例滑块底部刚好有一个直顶块,所以滑块的行程和动作必须安全可靠,因此,本例使用了一种感应式液压缸。感应式液压缸可简化很多滑块结构,否则,滑块上还要另外安装行程开关和固定机构,使滑块结构更加复杂。另外,本例液压缸机构的固定方式也较巧妙,值得借鉴。

978-7-111-28612-7-Chapter05-98.jpg

图 5-89

978-7-111-28612-7-Chapter05-99.jpg

图 5-90

978-7-111-28612-7-Chapter05-100.jpg

图 5-91

图5-92是滑块机构的完整装配图,图5-93是拆除上下两个小滑块后的视图,从这两个视图可以看出,滑块机构由以下10个零件组成:大滑块1、小滑块2、小滑块3、限位拉杆4(2个)、限位钩5、挡块6、限位块7、燕尾块8(上下各一件)、弹簧9、限位块10。其运动原理是:开模后,液压缸带动大滑块1向后运动,两个小滑块在两个弹簧9的作用下保持不动(其实是在和大滑块作相对运动),并在两个燕尾块的带动下,向滑块内部收缩,开始抽出上下两侧的倒扣和沟槽;当大滑块行程至预定行程后,上下两侧的小滑块已完全脱出了倒扣和沟槽,此时,限位拉杆4开始限位,大滑块1开始带动两个小滑块一起向后运动,最终完成全部的抽芯动作。图5-94为整个滑块机构完成抽芯后还未复位的状态。

978-7-111-28612-7-Chapter05-101.jpg

图 5-92

1—大滑块 2、3—小滑块

978-7-111-28612-7-Chapter05-102.jpg

图 5-93

4—限位拉杆 5—限位钩 6—挡块 7、10—限位块 8—燕尾块 9—弹簧

关于此例滑块的运动原理,需注意的问题就是滑块运动的安全问题。当大滑块1在液压缸的带动下开始向后运动时,两个小滑块保持不动并向中间收缩。从表面上看,大滑块和小滑块间的相对运动是依靠弹簧9的力量完成的,但是,此例的两个小滑块体积较大,两个弹簧在经过长时间工作后必然发生疲劳而失效,因此,当大滑块刚开始运动时,两个小滑块会随着大滑块运动,最终将产品拉坏,所以,小滑块的运动必须有非常安全的保险机构来控制,否则,单靠弹簧的力量会有一定风险。另外,从图5-94可以看出,当滑块机构完成全部抽芯后,两个小滑块一直处于收缩状态,那么,在大滑块开始合拢时,必须有一个机构来控制两个小滑块安全复位。

978-7-111-28612-7-Chapter05-103.jpg

图 5-94(www.xing528.com)

针对以上的两个问题,本例进行了安全设计。首先针对小滑块3,在小滑块3下面设计有限位块10,如图5-91所示。限位块10专门控制小滑块3的打开,起安全作用。当大滑块1开始向后运动时,小滑块3在限位块10的阻挡下被迫向上运动,即使没有弹簧,小滑块也必须向上运动,直至完全脱离沟槽和限位块后,才能和大滑块一起向后运动。

然后是小滑块2。在小滑块2上面,紧固了一个挡块6,如图5-95所示。挡块6和图5-96中的限位块7、限位钩5配合使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图5-97即二者的装配状态。它们的动作原理是:当大滑块1开始向后运动时,挡块6被限位钩5紧紧钩住,迫使小滑块2向下运动,直至小滑块2完全脱离上面的倒扣和限位钩后,才能和大滑块一起向后运动;相反,当滑块复位时,限位块7紧紧挡住挡块6直至完全复位。因此,此机构共有两种功能,对滑块的打开和复位,均起重要的作用。

978-7-111-28612-7-Chapter05-104.jpg

图 5-95

978-7-111-28612-7-Chapter05-105.jpg

图 5-96

978-7-111-28612-7-Chapter05-106.jpg

图 5-97

978-7-111-28612-7-Chapter05-107.jpg

图 5-98

图5-98为两个小滑块在产品中静止的状态。图中圆圈内所示为产品沟槽的一部分。从图5-88中可以看出,沟槽深处最前端有一段向右的弯曲,给此副模具结构设计带来了很大难度,虽然使用了二次抽芯机构,仍无法解决此处的出模问题,原因是此处高度空间太小,若将小滑块3做在最前端,则小滑块3的高度行程就远远不足,则导致整个滑块机构无法脱模,为此,本例在此处另外设计了一个直顶块11,如图5-99和图5-100所示。

978-7-111-28612-7-Chapter05-108.jpg

图 5-100

11—直顶块 12—顶板 13—底板 14—面板

978-7-111-28612-7-Chapter05-109.jpg

图 5-99

此副模具虽然在结构上大费周折,勉强解决了出模问题,但是,最终仍无法实现自动脱模,原因是由于直顶块11。从图5-100中可以看出,直顶块11虽然有利于沟槽的出模,但是,在直顶块侧面和上面的圆弧以及直顶块下面的沟槽,将直顶块卡住,直至产品被顶出模具后,产品仍卡在直顶块上,由于还有其他4个斜顶的干涉,产品无法取下,为使产品能顺利从直顶块上取下,本例使用了二次顶出机构(二次顶出的相关知识,本书第7章有专门介绍,本例只作简要介绍)。模具详细结构如图5-100和图5-101所示。

978-7-111-28612-7-Chapter05-110.jpg

图 5-101

二次顶出机构的运动原理是:当滑块机构完成全部抽芯后,顶出机构开始运动,顶板12在注塑机的顶出下,推动所有顶出机构同时向前运动,当行至L距离时,顶针面板14和底板13在二次顶出机构的控制下停止运动,固定在面板14上的4个斜顶也完成了抽芯,停止了运动,此时,产品仍无法取出,因为有4个斜顶和一个直顶紧紧地支撑着,使产品无法活动;继续顶出,顶板12带动直顶块11继续向前运动,当行至L1距离时,所有顶出机构停止运动,此时,产品已为完全离开了4个斜顶的支撑,只停留在直顶块11上,最后由人工将产品轻轻扳下。

图5-102为此例二次顶出机构的详细结构,二次顶出机构有多种形式,此例只是常用的一种,在以后章节中再详细讲解。

978-7-111-28612-7-Chapter05-111.jpg

图 5-102

978-7-111-28612-7-Chapter05-112.jpg

图 5-1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