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冰箱门上的超文本世界

冰箱门上的超文本世界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果十分出人意料。3M公司成立于1902年。如此一来,矿物大幅度贬值。第二个漏洞是,他们后来才发现,刘易斯一直以来的判断都是错的。调查结果显示,最近一次用轮船从西班牙运来砂纸的时候,船上还载有一桶一桶的橄榄油。有过这次经验之后,3M公司认识到,他们要想办法来保证原料的质量。在驱车前往亚利桑那州赴高中同学聚会的途中,罗米和米歇尔开始编造她们发明便利贴的过程。罗米设定两人原是广告专员,专门为客户准备报告。

冰箱门上的超文本世界

1997年,丽莎·库卓(Lisa Kudrow)和米拉·索维诺(Mira Sorvino)主演了一部电影——《阿珠与阿花》(Romy and Michele's High School Reunion)。影片中,罗米和米歇尔一起去参加高中同学聚会。回到家乡后,她们发现自己的生活好像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么风光,于是,二人决定伪装成事业有成的商人。罗米建议两人应该说她们是开公司的,销售自己发明的产品:

我觉得必须是那种人人都听说过,但是谁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发明的东西。天哪,我想到了——便利贴!大家都知道便利贴是什么!

“对!”米歇尔回答说,“就是那种黄色的小东西,背面有斯蒂卡姆胶(Stickum)的,对吧?”

可惜,她们没能让同学们相信便利贴是她们发明的。不过,她们也认识到,自己还拥有这些老朋友。比起担心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友情更加重要。最终结局很圆满,因为艾伦·卡明(Alan Cumming)发明了某种橡胶。大概就是这样。

如果发明便利贴的不是罗米和米歇尔这两位虚构人物,那是谁发明的呢?

1966年,斯彭斯·西尔弗(Spence Silver)加入了3M公司,担任该公司研究实验室的高级化学家。在那之前,西尔弗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学习化学,然后在科罗拉多大学取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他加入的团队之前一直在研制压敏型胶水。胶水既要能紧密黏合在物体表面,也要能够轻易地揭除,这样的胶水才有用。因为迪克·德鲁已经发现,成卷的胶带会黏结在一起,然后就没法用了。在3M公司1968年关于“胶用聚合物”研发项目的某项实验中,西尔弗改变了他正在研制的胶水配方,后来他是这样对《金融时报》解释的:

我加入了比规定量更多的化学反应物,使分子聚合。结果十分出人意料。产生的微粒没有溶解,反而在溶剂中分散开来。这个现象实在新奇,我开始进一步研究。

由于其形状特征,这些微粒会形成微小的球体,只能黏合住物体表面的一小部分,也就成了黏合度较低的胶。对一个意在生产出强力胶水的公司来说,这种胶没什么用处。此外,这种新胶水还是“不受控的”,也就是说,用这种胶水黏合两个表面,揭开后,胶水有时残留在这个表面,有时残留在那个表面,无法预料会变成什么样。西尔弗对这种新材料着了迷,坚信它必然有用武之地,只是暂时还不知道到底能用在哪儿。

3M公司成立于1902年。成立之初,该公司名为明尼苏达矿业及制造公司(Minnesota Mining & Manufacturing),起因是矿产勘探员艾德·刘易斯(Ed Lewis)在明尼苏达州的德卢斯(Duluth)发现了一种矿物,他认为这是刚玉沉积物。刚玉是一种氧化铝,随着韧性金属用于研磨料生产,刚玉也变得更有价值。当地的5名商人(亨利·布莱恩、J.丹利·巴德博士、赫尔曼·凯布尔、威廉·麦戈纳格尔以及约翰·德万)成立了这家公司,希望从刘易斯的发现中获利。

可惜,这个计划有两个重大漏洞。当他们还在商量着如何把刚玉做成砂轮和砂纸的时候,一个名叫爱德华·艾奇逊(Edward Acheson)的人已经研发出了一种可以代替刚玉的人工制品——金刚砂。如此一来,矿物大幅度贬值。第二个漏洞是,他们后来才发现,刘易斯一直以来的判断都是错的。他发现的只是一种低级的斜长岩,这种斜长岩与刚玉外表相似,但质地不够坚硬,不能用作研磨料。

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投资在德卢斯矿产上的钱实际上打了水漂,还着手建造了大型制造厂,用开采来的矿物制造砂纸。开采刚玉遇到困难后,他们开始改用石榴石。由于国内没有可靠的石榴石供应商,公司只能从西班牙进口次等货。1914年,3M公司开始接到顾客的投诉,说砂纸才用了几分钟,上面的研磨材料就剥落了。谁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检测过石榴石后,才发现其中含有某种油,导致生产出来的砂纸完全不能使用。调查结果显示,最近一次用轮船从西班牙运来砂纸的时候,船上还载有一桶一桶的橄榄油。海面波澜起伏,运输难度大,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油桶破损,渗漏进了石榴石中。有过这次经验之后,3M公司认识到,他们要想办法来保证原料的质量。因此,1916年,公司建立了第一个研究实验室。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他们也逐渐加大研发新型研磨料的投入。

1921年,正在研发新产品的墨水生产商弗兰西斯·奥基(Francis Okie)致信3M公司,想要3M公司所用砂纸的细砂样本。3M公司不愿意给潜在竞争对手寄样本,但又对他的信很好奇,便邀他过去面谈。奥基解释说,他想到了生产防水砂纸的新方法。3M公司没有把细砂卖给他,反而买下了他的发明,并聘请他加入3M公司,在公司的新实验室里继续研究这款产品。后来,奥基的Wet Or Dry砂纸成了该公司第一个成功的产品,无意中就帮公司开拓了胶水业务。

在驱车前往亚利桑那州赴高中同学聚会的途中,罗米和米歇尔开始编造她们发明便利贴的过程。罗米设定两人原是广告专员,专门为客户准备报告。就在她们专心做事的时候,发现回形针用完了。罗米对米歇尔说:“好。我说,要是有种东西,就像把斯蒂卡姆胶粘在纸后面那样,然后,我把它放在另一张纸上,它就会固定在那儿,那样的话不用回形针纸张也不会掉?”罗米在添加细节的时候,米歇尔似乎十分激动:“然后你有个祖父或叔叔有造纸厂,他对这个想法很感兴趣,接下去就不用多说了。”在罗米的想象中,便利贴的发明过程十分简单:发现问题(罗米和米歇尔的回形针用完了),接着找到了解决方案(她们在纸头背面粘点胶水)。事实上,便利贴的发明跟这个简单的剧情恰好相反。斯彭斯·西尔弗后来写道:“在我发明的过程中,总是有问题等着我解决。”

在此意外发明之后,西尔弗花了几年时间,试验了各种不同的配方,尝试了不同的想法,企图为这个特别的发明找到用武之地。他把这个发明拿去给同事看,甚至举行研讨会解说其特性。起初,他以为这种胶能以喷雾胶的形式出售——喷在用于临时展示的纸张或海报背面。然后他换了个思路又在想是否有可能做个大公告栏,上面覆一层这种胶,可以在上面贴短期有效的便条或通知。可是,这种胶的“不可控性”意味着它的用处有限——把海报贴上墙,揭掉的时候有可能会在墙上留下一块黏糊糊的痕迹。

3M公司的一位员工曾参加过斯彭斯·西尔弗为其黏合剂举办的研讨会,他叫阿特·弗赖伊(Art Fry)。弗赖伊在公司的胶带部门工作,他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设计新产品。工作之余,弗赖伊还是当地唱诗班的热心成员。听过西尔弗研讨会几天之后的一个晚上,他发现自己在练习赞美诗的时候十分有挫败感。他用来标记赞美诗集页数的纸条总是会掉下来,要是有那种弱性胶水能让他把书签固定住就好了。他又去找斯彭斯拿了点黏合剂样本,贴了一小条在纸条后面当书签用。果然有效,但会在书页上留下黏糊糊的痕迹。最终,弗赖伊研发了一种化学底层涂料,在往纸上涂胶之前先涂上这种涂料,就能防止揭除书签时把胶水留在书页上。他把这种书签拿给同事看,可他们没什么兴趣。有一天,弗赖伊在办公室准备报告。他想给上司写个便条,便拿了一张书签,匆匆写下几个词,贴在了报告的封面上。他的上司又拿了一张弗赖伊的书签,贴在一个需要修改的段落旁边,并写了几句自己的建议。见此情况,弗赖伊茅塞顿开,便利贴由此诞生。

3M公司巧妙地渡过了一系列难关才得以幸存——最初以为发现的是刚玉结果不是、爱德华·艾奇逊发明了人工研磨料、浸了油的石榴石。3M公司首次获得成功是因为生产黏合剂,而不是因为矿产,考虑到这些,所以它有如此深厚的创新文化也就不足为奇了。正因如此,本该研究砂纸的迪克·德鲁才得以研发自己的胶带;也正因此,西尔弗才可以花那么多时间在那无用的胶水上。3M公司的“15%原则”[1]意味着员工可以在完成基本任务之余,花费一定时间研究自己的项目。3M公司相信,这种创新自由会让员工有新发现,要是整天逼着他们赶任务、追指标,他们很难有什么新发现。公司还鼓励不同部门之间特长各异的同事相互合作。“在3M,我们就是一堆创意。我们决不抛弃任何一个想法,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人需要它。”弗赖伊后来观察到了这一点。在便利贴的案例中,正是这样的创意带来了一个实用的产品。不过,尽管弗赖伊已经为西尔弗的胶水找到了用武之地,但这款产品在公司内部还是没有得到支持。(www.xing528.com)

弗赖伊相信自己的想法可行,便在地下室着手制造生产便利贴的机器。他做出了一个能工作的样机,可惜,门太小,机器太大出不去。弗赖伊拆了门,又拆了门框,接着又拆了一部分墙,总算把机器弄出屋子,运到了3M公司的实验室。现在,他可以做出新产品的样品了,这是成功的关键。没有样品,便利贴永远不可能成功。

可问题是,他很难说服别人相信这款产品有用。如果没有亲眼见过或亲自用过便利贴,肯定感觉这个想法很无厘头。一张小纸片,一条边贴着薄薄的一层弱胶,这听上去没什么用处。可一旦你开始用它,一切就都变了。幸运的是,弗赖伊的老板杰夫·尼科尔森(Geoff Nicholson)相信便利贴会成功,并鼓励他继续努力。尼科尔森开始给3M公司各部门的人分发样品。在3M公司,分发样品是很常见的事,人们也会心怀感激地接受(人人都喜欢免费的东西)。可这一次,大家的反应不一样——尼科尔森的秘书都快被请求更多样品的要求淹没了。尽管如此,3M公司的营销总监还是不相信便利贴的商业价值。人们有纸片可用,真的会花钱买这种产品吗?越来越多的人申请领取更多的样品,尼科尔森的秘书恼了。她问老板:“你想要我做你的秘书还是样品分发员?”尼科尔森让她把申请转给营销总监。很快,营销总监也招架不住了,不得不承认产品拥有巨大潜力。

可惜,1977年,产品最初的试发行期间,顾客就跟当初的3M公司的市场部一样心存疑虑。随手贴(Press'n Peel Note,当时的名字)在4个城市发售,但全军覆没。尼科尔森去了其中的一个试销市场,想去寻找原因。结果发现,人们要试用过样品后才会买。1978年,在总裁卢·莱尔(Lew Lehr)的支持下,3M公司的一支团队抵达了爱达荷州的博伊西市(Boise),展开了公司内部称之为“博伊西闪电”的活动,分发了无数样品。90%的试用者都表示愿意买这个改名为便利贴(Post-it Note)的产品。这让3M公司对产品更有信心了,最终于1980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宣传活动。

便利贴的发行举棋不定,给2010年《天降百万》(Million Dollar Money Drop)节目的制片人造成了困扰。他们问参赛者加布·奥克耶(Gabe Okoye)和布丽特妮·梅特(Brittany Mayt),以下的产品哪个是最早出现的——索尼随身听、苹果电脑和便利贴。奥克耶和梅特选择了便利贴,但被告知回答错误(随身听于1979年上市)。网上嘘声一片,节目制片人把这两位参赛者请回节目,可他们还没来得及重回舞台,这个系列的节目就已经停了。

便利贴在全国发售后大获成功,此时距西尔弗的发现已经12年了。弗赖伊和西尔弗后来也被选入3M公司的名人纪念堂。如今,3M便利贴系列产品有16种样式(包括页面标志、公告牌、绘画板),颜色多达几十种。罗米在向米歇尔描述她们俩发明便利贴的过程时,米歇尔有点生气。功劳好像全被罗米占了,于是罗米有了折中方案:“好吧,那么,我们可以说你是设计师。也就是说,我想出了主意,但是你想把它们做成黄色的便利贴。”事实上,便利贴最初做成黄色并不是刻意设计出来的。就跟便利贴本身一样,那也是个意外发明。尼科尔森后来对《卫报》解释说是因为“实验室里刚好有些黄色纸片”。

尽管其他公司很快就推出了自己设计的类似产品(我最喜欢的是SUCK UK出品的开关便利贴——顶部中间有个小洞,可以套在电灯开关上),便利贴很经典。在《欲望都市》中,凯莉·布拉德肖约米兰达、夏洛蒂和萨曼莎见面,告诉她们自己跟男朋友分手了,她没有说“伯格用一张便条纸跟我说了分手”,她说的是用“便利贴”跟她分了手。要是罗米和米歇尔说她们发明的是“可粘贴便条”,估计不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必须得是“便利贴”。就像百特胶棒、赛勒塔普一样,便利贴不仅仅是一个通称,还是这类产品的术语。

便利贴吸引人的地方很简单,它能帮我们记事情。便利贴既可以贴在财务报告上,也能贴在柜门上,在办公室和家里都同样好用。它是一个看得见的提示,提醒我们买牛奶或是寄邮件丹尼尔·L.夏科特(Daniel L.Schacter)在《记忆的七宗罪:头脑如何遗忘与记忆》(The Seven Sins of Memory:How the Mind Forgets and Remembers)一书中引用了全美记忆冠军蒂塔亚娜·库利(Tatiana Cooley)的话,她说自己在生活中其实很健忘。她承认:“我靠便利贴记事情。”

便利贴用法灵活,可以反复揭下来贴到别的地方,因此作家常常在构思故事情节时用它。2007年,威尔·塞尔夫(Will Self)在为《卫报》描述自己写作的过程时说,他的书“在笔记本中诞生,然后挪到便利贴上,再把便利贴挪到房间的墙面上”。写完后,塞尔夫会把那些便利贴从墙上再揭下来,收在剪贴簿里(“我无法扔掉任何东西”)。纽约现代美术馆建筑与设计展厅的负责人帕奥拉·安东内利(Paola Antonelli)在2004年“不起眼的杰作”展览中,称便利贴是“冰箱门上的超文本”,由此可以反映便利贴的灵活性以及它可以把信息链接到一起的特征。

在努力让人们了解到便利贴的用处后,这种可粘贴的便条成了随处可见的东西,甚至出现在我们的电脑桌面上。微软Excel的“加注”功能是个黄色的小方块,而别的应用软件将之与可粘贴便条的联系表现得更加明显——不仅有3M公司自家的数字便利贴,还有苹果的便利贴(Stickies)以及微软的可粘贴便条(Sticky Note)。不过最常见的可粘贴便条还是最简单的那种——贴在显示器边缘的便利贴。

不过,仅仅强调便利贴的功能性好像有失偏颇。有时候,便利贴也可以成为艺术。2001年,加利福尼亚艺术家瑞贝卡·默托(Rebecca Murtaugh)用几千张便利贴贴满卧室的每面墙,作为其《在1号房间标记有意义的空间》装置艺术作品的一部分。便利贴按照颜色分级;最原始的淡黄色便利贴用于价值较低的区域,例如墙面和天花板;比较明亮的霓虹色用在她最喜欢的领地。在《纽约时报》上评论装置时,默托说她被便利贴“迷住”了:

它们的颜色不一,都很好看。它们都有自己的用处,只是不同的人用法不同:有时是个便条,“我很快回来”,或者是一串电话号码。而对所有这些重要的事情而言,便条本身永远只是短暂的一瞬。尽管它承载着重要信息。因此这里存在着二重性:它是可以抛弃的,但它也是很有价值的。我想标记出一块空间,不是一本贴着便利贴的书,而是一个贴满便利贴的屋子。

尽管不再将它们用于最初的目的,但默托在后期创作中仍然使用便利贴。她说:“我不想浪费它们。”

【注释】

[1]5%原则:允许每位技术人员在工作时间内有15%的自由时间,从事个人感兴趣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