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阳能和地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地被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遇冷凝结成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一部分经地面径流流入地面水体(江河、湖泊、水库等),一部分经地层渗透进入地下水体。地面水体的水经地面径流,最终都回归海洋。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仅在局部地区(仅在陆地上或仅在海洋上)进行的水循环成为水的小循环。在水的循环过程中,水和各种物质接触,使这些物质混入或溶入其中,并经历物理、化学、生物等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某些水体将有可能受到污染。
1.水体污染
当水体中某些物质超过一定限度,并持续了一定时间,危害了人类的生存、繁衍与发展,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水的安全使用时,称水体受到了污染。
水体污染表现在感观性状(色、嗅、味透明度等)、物理化学性质 (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放射性、有机和无机物质组分等)、水生物组成 (水生物的种类、数量、形态和品质等),以及底部沉积物的数量和组分等方面,发生恶化,破坏水体原有的功能。
水体污染的原因分为两类:①人为造成的污染;②自然造成的污染。随着人类社会驾驭自然能力的极大提高,与自然过程比较,人类活动已经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
水体污染可分为化学型、物理型和生物型三种主要类型。
2.水体污染源
凡向水体排放或释放污染物的来源或场所称为污染源。
水体污染源分类方法有下列几种:
(1)按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2)按导致污染的水体的类别,分为地面水污染源,地下水污染源和海洋污染源。(www.xing528.com)
(3)按污染源释放的有害物质的种类,分为物理性污染源 (如热或放射性物质等)、化学性污染源(如无机物或有机物)、生物性污染源(如细菌或霉素)。
(4)按污染源的分布特征,分为点污染源(如城市污水、工矿企业和排污的船舶等)、面污染源(如雨水的地面径流、水土流失以及农田大面积排水等)、扩散污染源 (随大气扩散的污染物通过沉降或降水等途径进入水体,如放射性尘埃沉降、酸雨等)。
(5)按污染源来自经济部门的不同,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对于一个污染源,其类型往往并不能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叉的,经常可以同属于不同类型。例如农业灌溉水是一种人为污染源,而灌溉水主要是将农田施用的化学农药和化肥带入水体,造成农药污染或富营养化,所以又属于化学性污染源,又由于在污染灌溉区,河流、水库、地下水都会受到污染,因此它又同时被看作是地面水污染源和地下水污染源。
按排放形式的不同,将水体污染源分为点源和面源(或称非点源污染源)是最常用的分类形式。
点源污染主要指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它们都有固定的排放口。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家庭、商业、机关、学校、餐饮业、旅游服务业及其他城市公用设施。工业废水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其水量和水质随生产过程而异,一般可分为工艺废水、原料及成品洗涤水、设备与场地冲洗水以及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流失的废水。按工业废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种类差异,可将其分为有机废水、无机废水、重金属废水、放射性废水和热废水(或温排水)等。
面源是指分散或均匀地通过暗线进入水体的废水和自然降水通过沟渠进入水体的废水。主要包括城市和工业区路面排水、矿山排水、农田排水、农村生活排水、分散的小型禽兽饲养场废水,以及大气污染物通过重力沉降和降水过程进入水体等造成的污染废水。
3.水体污染因子
对环境质量造成影响的物质和能量,称为污染物或污染因子,按污染性质可分为:持久性污染物(如无机盐、重金属等),非持久性污染物 (如耗氧有机物等),酸和碱 (以p H 值表征),热效应(以温度表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