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糕饼文化历史上,糕饼流派纷呈,除了我提出的四大传统糕饼流派,即广式、苏式、京式、秦式外,还有鲁式、川式、晋式、哈式(黑龙江)、滇式等,此外全国还有许多不同流派。和中国的菜系一样,几乎每个省都有一个菜系,每个省都有自己独特的糕饼流派和文化。
和全国众多的糕饼流派相比,秦式糕饼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或最大的特性是什么?我认为是它的文化性。
所谓文化性,就是它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品种繁多,口味独特。且秦饼几乎每一个品种背后都深藏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与故事。
秦式糕点的历史性与秦式糕点所在地在历史上的地位有很大关系。秦中自古帝王都,特别是古都长安,它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与罗马、开罗、雅典并列,在中国历史上有十三个朝代建都于此。历史上最伟大的四个朝代周、秦、汉、唐都建都于此。在宋以前,这里始终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种特殊的地位造就了此地文化发达,历史厚重,经济繁荣。民以食为天,在这种背景下,这里的饮食文化,包括糕饼文化自然十分发达繁荣。从周始,经秦汉,到唐时,尤其是盛唐,这里的饮食文化达到了历史上最高峰。
在唐时,特别是盛唐时期,糕饼文化异常发达,仅唐“烧尾宴”中就有十余种糕饼,如贵妃红、乾坤夹饼、八方寒食饼等。而此时的饼中已有了奶油,饼中也有了馅,如盂兰饼馅。
唐时,糕饼不但表现在宫廷饼繁多,制作工艺复杂,而且民间饼也十分丰富,如汉时的太后饼、唐时的胡麻饼均为民间饼,十分普及。其中胡麻饼在唐朝的一百零八坊中均有人做。安史之乱杨贵妃和唐玄宗西逃到咸阳时,日上竿头还未吃饭,最后让杨国忠在咸阳街头买胡麻饼吃。(www.xing528.com)
秦式糕点的文化性还表现在它的包容性。从汉张骞出使西域,不但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带到国外,同时也把西域和欧洲的文化与饮食带回长安。因而出现了众多的胡食、胡饼和胡汉结合的胡麻饼。唐时的胡食已成为唐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唐“烧尾宴”的五十八种菜品中,几乎没有大肉,全是牛、羊、鸡、鱼等,其中多有胡食。胡饼这种中西结合、胡汉结合的食物也成了唐饮食文化和糕饼文化的一大亮点。
秦式糕点的文化性还表现在它的高贵性上。宫廷糕饼是秦式糕点皇冠上的一颗明珠,皇室糕点占了很大比重,有的甚至专供皇帝、皇后享用,以皇帝、皇后命名,如贵妃红、汉王饼、太后饼等。这些饼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口味独特,是宫廷饼中的精品。当然这些饼以后也都陆续传到民间,昔日帝王酥,今日百姓尝,成为百姓的食品。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现象,那就是节日文化、二十四节气文化。而节日文化、二十四节气文化,实际上也可称为节日食品文化。冬至饺子夏至面,端午的粽子中秋的饼,节日食品常常以糕饼的形式来体现。端午节陕西人除了吃粽子还吃三糕——绿豆糕、甑糕、糖糕(也叫油糕),九月九重阳节吃重阳糕,这些节日食品在秦饮食文化史上占有很大比重。
总之,秦式糕点的历史性、文化性,是秦式糕点的重要特征,也是秦式糕点的魂,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它、爱护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