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吉林省统计年鉴,2006年吉林省公安部门年报的总人口为2679.5万人,市镇人口为1442.4万人,城市化水平为52.97%,仅次于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广东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居第7位,在全国仍处于较高水平,表明我省人口向城市和城市集聚的进程依然较快。由于统计资料口径问题,对城市化特点的总结以人口普查数据为主:
(1)市镇人口总量增速较快,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吉林省总人口为2680.2万人,同1990年相比,10年间全省增加214.2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8%。同期比较,市镇人口由1042.3万人增加到1331.1万人,增加288.8万人,增长27.7%,年平均增长率为2.4%。其中市人口为925.3万人,增长28.4%;镇人口为405.7万人,增长26.2%。2000年吉林省城市化水平已达到49.7%,分别比1982年、1990年提高10.1和7.4个百分点。纵观吉林省10年间的人口发展,不论总人口还是市镇人口,其总量均呈增加趋势,但从增长速度看,市镇人口的增长速度比总人口高1.5个百分点。也正是由于市镇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总人口,才使得吉林省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吉林统计年鉴显示,2006年,吉林省市镇人口比2000年增加110.6万人,增长幅度为8.3%,年平均增长率为1.34%。
(2)市镇个数增加较多,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城市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吉林省市、镇建设发展较快,特别是1982年以后,市、镇个数骤增。1964年吉林省市镇个数仅为104个,其中市8个,镇96个。到1982年,市、镇个数发展到110个,其中市增加到9个,镇增加到101个(不包括市辖镇)。从1982—2000年的18年间,市、镇个数已由110个骤增到481个,增加371个,增长3.4倍。其中市由9个增加到28个,增长2.1倍;镇由101个骤增到453个,增加352个,增长3.5倍。在1990年和2000年近两次人口普查的10年间,市镇个数增长55.7%,其中,市增长33.3%,镇增长57.3%。从各市(州)市镇个数的增长情况看,长春市、四平市、辽源市、通化市、松原市和白城市均增长50%以上,其中通化市和辽源市增长幅度分别高达85.7%和103.0%。10年间辽源市、通化市、松原市和白城市的个数均无一增加,但镇的个数增长幅度最大。显而易见,近30多年来吉林省市镇个数大幅度在增加,充分体现了吉林省市镇群在不断发展[3]。
图4-1 吉林省历次人口普查市镇人口比重
表4-2 吉林省人口普查市镇个数比较(www.xing528.com)
数据来源:1990、2000年人口普查公报
但是按照我国城市规模的划分标准,即根据市区非农业人口的数量把城市分为四等:人口少于20万的为小城市,20万至50万人口的为中等城市,50万人口以上的为大城市,其中又把人口达100万以上的大城市称为特大型城市(见图4-1)。2005年底,吉林省28个城市中,只有长春市和吉林市的市区非农业人口在100万人之上,即吉林省内只有长春市、吉林市两座特大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在50万人之上的只有四平市,为大城市。辽源市、通化市、白山市、松原市、白城市和延吉市共六座城市,其市区非农业人口在20万之上,为中等城市。其余19座城市均为市区非农业人口少于20万的小城市。所以,吉林省大型、特大型城市少,缺乏中等城市,小城市较多。而且受到资源、行政区划等方面的严重制约,吉林省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的渠道依然狭窄。吉林省小城市的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发展后劲不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人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也日渐突出。
(3)城市化总体格局稳定,地区间城市化水平差异有所缩小
从对近两次人口普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看,吉林省9个市(州)城市化水平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1990年为59.5个百分点,2000年为43.0个百分点,10年间差值减少了16.5个百分点。从九个市(州)城市化水平排序的变化看,10年间排在较高水平的前三位的白山市、延边州、吉林市和排在第5位的辽源市及后三位的白城市、四平市、松原市的位次均未发生任何变化。只有长春市由第4位下降到第6位,通化市由第6位上升到第4位。
表4-3 吉林省近两次人口普查城市化水平比较 (单位:%)
数据来源:1990、2000年人口普查公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