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张华等.华北地区水资源供需现状、发展趋势和战略研究[M].北京:水力电力出版社,1990.
[2]鲁学仁等.华北暨胶东地区水资源研究[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3.
[3]李宝庆,李丽娟,蔡祖煌等.水资源开发与环境[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4]孟荣,张梁等.资源与环境经济综合规划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5]王岩,王红瑞,张涑戎.北京市排污结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1998.16(3).
[6]鲍全盛,姜文来.论我国河流水环境容量空间分异与工业生产力的宏观布局[J].地理科学,1998.18(3).
[7]吴文桂,洪世华.城市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88.
[8]竺士林.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太原市水资源评价及对策[M].太原:山西科学出版社,1993.
[9]陈永奇等.黄河流域与缺水城市水资源供需预测[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7.
[10]曹型荣.城市水资源的调查利用和预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11]陈梦熊.中国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研究[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8.
[12]徐乾清等.中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13]林洪孝.城市水务管理战略与措施分析[J].城市问题,2002.(2).
[14]刘敏.城市用水管理及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D].南京: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1997.
[15]缪子梅.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2005.
[16]陈家琦.可持续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J].自然资源学报,1995.10(3).(www.xing528.com)
[17]冯尚友,刘国权.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框架[J].水科学进展,1997.8(4).
[18]夏军.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管理研究与展望[J].水科学进展,1997.8(4).
[19]刘恒等.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水科学进展,2003,14(3).
[20]左东启等.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水科学进展,1996,7(4).
[21]洪阳,曹静.城市水资源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上海环境科学,2000.
[22]李景波.滕州市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地质工程.2003.
[23]胡伟.营口市用水现状分析与水资源综合利用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2003.
[24]白永平.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水资源保障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5]陆大道.区位论及区域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26]陆大道.中国工业布局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27]陆大道.中国渤海地区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28]刘卫东.我国区域工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对策[J].经济地理,1996,16(2).
[29]金凤君.华北平原城市用水问题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0,19(1).
[30]张凯编著.水资源循环经济理论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1]钱正英主编.东北地区有关水土资源配置、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2]刘昌明,何希吾等.中国21世纪水问题方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