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构因素
蓄电池极板的表面积越大,极板片数越多,参加反应的活性物质就越多,容量就越大。另外,极板越薄,活性物质的多孔性越好,电解液向极板内部的渗透越容易,活性物质利用率就越高,输出容量也就越大。
2.使用因素
1)放电电流
放电电流越大,蓄电池的容量就越小,如图7-9所示。当放电电流增大时,化学反应速度加快,PbSO4堵塞孔隙的速度也越快,导致极板内层大量的活性物质不能参与反应,蓄电池的实际输出容量减小。
图7-9 放电时间与电池容量的关系
同时,电解液密度迅速下降,导致蓄电池的端电压也迅速下降,因而缩短了放电时间。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启动时间,每次启动的时间不应超过5 s,且连续两次启动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15 s。(www.xing528.com)
2)电解液温度
蓄电池的电解液温度与电池容量的关系如图7-10所示。当温度升高时,电池容量也在逐步加大,直至规定的工作温度的上限。
图7-10 电解液温度与电池容量的关系
3)电解液密度
适当提高电解液的密度,可加快电解液的渗透速度,提高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容量。但电解液密度过大,又将导致黏度增加,内阻增大,反而使蓄电池容量降低。
4)蓄电池贮存环境温度、贮存时间与容量关系
充满电的蓄电池如果放置没有使用,也会由于自放电而损失一部分容量。蓄电池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容量的保存情况是不同的。环境温度越高,贮存时间越长,蓄电池的容量损失也越大。可以粗略计算,在25 °C环境温度下放置时,以安圣GFM系列蓄电池为例,每天自放电量在0.1%以下,这是由于特殊配方的铅钙合金蓄电池自放电量可控制到最小程度,约为铅锑合金蓄电池的1/4~1/5。由于温度越高蓄电池自放电越大,长期保存时需要尽量避免高温场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